基于关键线路法的项目进度管理与控制研究

2014-04-11 17:55
财经问题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网络图工程进度偏差

韦 彬

(东北财经大学 网络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一、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理论基础

1.进度控制的概念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根据进度总目标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编制计划并付诸实施,然后在进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情况进行分析,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后再付诸实施,如此循环,直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建设项目按预定的时间动用或提前交付使用,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总目标是建设工期。

2.进度控制的必要性

建设项目工期长,影响因素多。工期延误将影响项目投资效益的发挥。即便有合同工期为约束,仍需事先对影响进度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预测其对进度可能产生的影响,编制甚至调整可行的进度计划,指导建设项目顺利按计划实施。系统排查干扰因素,预先控制中间结果对预期目标的偏差,就可以对项目实行主动控制。

3.进度控制的基本原理

进度控制的基本原理一般有:动态、循环控制原理;系统原理;信息原理;弹性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原理。

动态、循环控制原理:即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不断循环的过程,随着项目的开始,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就开始了,但是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往往会有偏差,有了偏差就要进行调整,调整之后在以后的发展中又会出现新的偏差,又要不断循环调整。

系统原理:无论是控制对象,还是控制主体;无论是进度计划,还是控制活动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进度控制实际上就是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系统的问题。

信息原理:项目进度控制要有信息为依据。首先,项目进度计划的相关信息自上而下传递给项目实施的相关人员;其次,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自下而上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准确实施。所以建立信息系统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是很有必要的。

弹性原理:虽然在计划编制时尽可能地将各种条件量化,但是仍然有许多因素是不能预见的,所以应该使进度计划留有余地,即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时,就可以利用这些预留的弹性缩短或延长工作的持续时间,或是改变各项工作之间的搭接关系,力求保证工程项目的工期。

网络计划技术原理:网络计划技术不仅可以用来编制进度计划,而且可以用于计划的优化、管理和控制。

二、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

1.项目进度控制的影响因素

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

影响工程进度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建设单位

也就是业主对工程进度的影响。作为工程项目的投资方,业主的决策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

项目方案方面:前期项目方案不完善,后期对方案随意更改,导致工程停工、返工。

政府审批方面:项目开工前,规划、土地和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审批手续不齐全或违反相关法规,或大型工程项目人防、消防设计不能满足或违反规范要求,图纸未经相关部门审查,致使开工后被迫停工。

材料成本方面:为节约造价,业主常会提供部分主材,但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或资金不到位的原因,材料设备断断续续,跟不上工程进度,工程处于半停工状态。

进度款项方面:业主资金筹措不力,不能按期支付工程款,致使工程停工。

设计图纸方面:设计变更不及时,许多问题往往图纸上不易发现,实际施工中才反映出来,或设计院通知需要变更,但变更图纸未能及时到位,影响到工程进度。

(2)监理方面的影响

对于大型工程,施工单位多,众多施工单位之间难以协调和管理。此外,很多监理工程师在思想上存在片面性,认为质量、成本更重要,监理对进度的控制没有施工单位那么有效,进而放松对进度的管理。

(3)部分施工单位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由于各个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多级分包现象,管理效果不明显。加之工程管理综合性强、环环相扣,任何一个单位工作不到位,都将影响到工程进度。

影响工程进度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员及技术方面的影响

根据对施工现场的实际调查发现,很多施工单位普遍缺乏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因此,对于复杂工程项目中的特殊技术问题无法处理,施工方案编写困难,缺乏指导性,从而延误工期;对施工作业人员审查不严,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工作拖拉、延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导致工程验收时对局部工程的整改和返工。

(2)场地条件的限制

对于许多大型工程,作业场地狭小,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受到限制,特别是在工程初期阶段,若现场平面布置不合理,各种材料、机械进出杂乱无章,相互干扰,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3)物资供应和气候

工程建设行业是一项特殊的行业,施工过程极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工程进度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2.项目进度管理措施

为了实施进度控制,要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在工程施工中,防范影响因素,加强进度管理。主要可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合同措施等。

(1)组织措施

建立进度控制目标体系,明确建设工程现场组织机构中进度控制人员及其职责分工;建立工程进度报告制度及进度信息沟通网络;建立进度计划审核制度和进度计划实施中的检查分析制度;建立进度协调会议制度,包括协调会议举行的时间、地点以及协调会议的参加人员等;建立图纸审查、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管理制度。

(2)技术措施

定期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进度计划,使施工单位能在合理的状态下施工;编制进度控制工作细则,指导进度控制人员实施进度控制;用网络计划技术及其他科学适用的计划方法,并结合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对建设工程进度实施动态控制。

(3)经济措施

及时办理工程预付款及工程进度款支付手续;对应急赶工给予优厚的赶工费用;对工期提前给予奖励;对工程延误收取误期损失赔偿金。

(4)合同措施

对建设工程实行分段设计、分段发包和分段施工;加强合同管理,协调合同工期与进度计划之间的关系,保证合同中进度目标的实现;严格控制合同变更,对各方提出的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应严格审查后再补入;加强风险管理,在合同中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及其对进度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加强索赔管理,公正地处理各种索赔事件。

三、进度计划的编制与偏差分析

1.进度控制计划编制的程序

(1)确定进度计划的目标、性质和任务

(2)进行工作分解 (WBS)

(3)收集编制依据

(4)确定工作的起止时间及里程碑

(5)处理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6)编制进度表

(7)编制进度说明书

(8)编制资源需要量及供应平衡表

(9)报有关部门批准

2.网络计划与偏差分析

(1)网络计划

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组织生产和进行计划管理的科学方法。它是利用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络图来表达工程的进度安排及其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网络图是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网状图形。一个网络图表示一项计划任务。网络图中的工作是计划任务按需要粗细程度划分而成的、消耗时间或同时也消耗资源的一个子项目或子任务。网络图依据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来绘制。

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是工作之间先后顺序关系—逻辑关系的组成部分。生产性工作之间由工艺过程决定的、非生产性工作之间由工作程序决定的先后顺序关系称为工艺关系。工作之间由于组织安排需要或资源 (劳动力、原材料和施工机具等)调配需要而规定的先后顺序关系称为组织关系。

在网络图中,相对于某工作而言,紧排在该工作之前的工作称为该工作的紧前工作;紧排在该工作之后的工作称为该工作的紧后工作;可以与该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即为该工作的平行工作。紧前工作、紧后工作与平行工作是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具体表现,是正确绘制网络图的前提条件。网络图中从起点节点开始,沿箭头入向顺序通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最后到达终点节点的通路称为线路。

在关键线路法 (CPM)中,线路上所有工作的持续时间总和称为该线路的总持续时间。总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称为关键线路,关键线路的长度就是网络计划的总工期。在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可能不止一条,而且在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关键线路还会发生转移。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称为关键工作。在网络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关键工作的实际进度提前或拖后,均会对总工期产生影响。

因此,关键工作的实际进度是建设工程进度控制工作中的重点。网络图中工作的时间参数有七个:作业最早开始时间 (earlieststart time,ES)、作业最早完成时间 (earliest finish time,EF)、作业最迟开始时间 (latest finish time,LF)、作业最迟完成时间 (latest Start time,LS)、作业时差 (Ts)、工作总时差 (TS)和工作自由时差 (FS)。一般采用图上作业法直接利用网络图进行作业时间参数的确定。关键路线的确定方法通常根据作业的总时差 (或节点时差)或是在没有计算网络时间参数之前,用破圈法求关键路线:将网络图中的圈从左至右逐个破坏,保留圈中从箭尾节点到箭头节点较长的路线,直至得到从起始点到终点的路线。

(2)偏差分析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当通过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发现有进度偏差时,需要分析该偏差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对原计划进度进行调整,以确保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进度偏差的大小及所处的位置不同,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分析时需要利用网络计划中工作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概念进行判断。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分析进度偏差的工作是否为关键工作。如果出现进度偏差的工作位于关键线路上,即该工作为关键工作,则无论其偏差有多大,都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产生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果出现偏差的工作是非关键工作,则需要根据进度偏差值与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

第二,分析进度偏差是否超过总时差。如果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总时差,则此进度偏差必将影响其后续工作和总工期,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果工作的进度偏差未超过该工作的总时差,则此进度偏差不影响总工期。至于对后续工作的影响程度,还需要根据偏差值与其自由时差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

第三,分析进度偏差是否超过自由时差。如果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则此进度偏差将对其后续工作产生较大影响,此时应根据后续工作的限制条件确定调整方法;如果工作的进度偏差未超过该工作的自由时差,此时进度偏差不影响后续工作,因此,原进度计划可以不用调整。

(3)进度计划调整

在工程施工中,往往通过对施工进度计划执行中的检查对比,可以发现进度计划与实际进度是否产生偏离以及偏离的程度,进一步分析偏离的原因,找出产生偏离的主要原因,提出纠偏的各种措施,最后根据偏离的程度、偏离的原因和可能采取的纠偏措施做出相应的决策。如果进度偏离计划不十分严重,便可以通过解决排除障碍,继续执行原来的计划。再经过努力,确实不能按原计划实现时,再考虑对进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后的计划,作为下一步进度控制的依据。

在调整进度计划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后续施工合同工期的要求。如果施工项目是由多个平行的施工单位承包,且各施工单位均代表自己的利益。既然负责后续工作的施工单位有按照合同规定的开、竣工时间组织施工的责任,他就有权向对其施工活动带来了不利影响的单位提出索赔。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在对施工进行调整时,就必须考虑后续工作合同工期的要求。

要考虑后续工序施工机械的利用问题。由于进度计划的调整 (不论改变组织关系还是改变工序持续时间),总会给后续工序的时间参数带来必然的改变,致使完成这些工序所使用的机械可能出现闲置或者几个后续工序共用同一台机械而导致使用时间产生矛盾,受损的施工单位必然要提出补偿问题。

材料、物质供应产生的影响。由于材料、物质供应计划是源于进度计划,而进度计划的调整必然给这些计划带来一定的变化,迫使重新调整这些计划。

劳动力供应情况。加快施工进度往往需要增加更多的劳动力,因此市场提供的劳动力是否足够,也需要加以考虑。

投资分配的影响。进度计划调整以后,必然使投资分配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必须分析按调整后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实施时,在资金上是否能够保证。

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工程属于露天作业,受气候条件影响大,若在不宜施工季节,完成的工作量受限,工程进度就不能按计划执行。因此,在对施工进度计划调整时,也要考虑这一因素,尽量避开不利的气候条件,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调整组织关系时,一定要满足施工工艺的要求,并且符合施工程序。

适当考虑施工现场的总体布置这一因素。由于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后,完成计划所需要的劳动力、机械和材料数量均发生改变,原先设计的平面布置能否满足这种变化后的需要,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1] 梁世连.工程项目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1.

[2] 杨进峰.油库建设与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3] 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陈燕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 浦建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总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网络图工程进度偏差
网络图计算机算法显示与控制算法理论研究
基于GIS的公路工程进度可视化系统功能设计与应用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高速公路机电改造工程进度柔性管理体系
网络图在汽修业中应用
海外工程进度控制与技术质量管理
化工EPC项目工程进度管理分析
关于均数与偏差
叙事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