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型住区现状调查

2014-04-11 13:18李润瑶
山西建筑 2014年13期
关键词:住区生态型调研

李润瑶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我国生态型住区现状调查

李润瑶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在全球气候、环境和资源问题日渐尖锐的背景下,对已建成的生态型住区进行了现状调查,研究分析了生态型住区的运营现状,以此作为基础寻求解决其发展缓慢的对策及方案,为生态型住区的突破性发展提供切入点。

生态型住区,运营现状,调研,环境

0 引言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日益增多,城市生态系统日渐脆弱,住区环境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都相继开始关注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议题。因此,在目前大的环境背景下,生态型的住区规划实施已经成为实现城市生态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基于人类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现状,生态型住区已经成为国内外住区建设的首要目标。但目前生态型住区发展较慢,全国各地打着“生态型住区”名义进行的建设如火如荼,其中不乏偷换概念“挂羊头、卖狗肉”的案例——为了去芜存菁,真正推进城镇生态化建设,因此迫切需要对生态型住区的规划建设现状和运行状况进行调研,了解其在实施推广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此来推动生态型住区的发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踏勘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实地踏勘内容包括住区规划的基本指标(总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住宅层数、绿地率等)、住区建成年限、运营现状情况等。问卷调查包括问卷及访谈,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居民,了解其对住区环境的满意程度和对“生态型住区”的认知程度,访谈主要针对居民和住区管理人员,访谈内容包括选择此居住小区的目的、体现生态概念的地方、住区环境印象是否改变、管理方式以及生态方面的措施等等。

调研对象的筛选首先考虑到我国有7个不同的气候区划,不同气候条件下,生态型住区的规划建设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应当根据气候区划来选择典型案例。考虑到全国7个气候区划,每个区划还需要选取至少两个典型案例,这对于笔者来说是相当巨大的调研工作量。因此,本次研究选取全国在人居环境方面较为突出的3个片区中的典型城市作为生态型住区案例的筛选地区。即华北地区—天津、东部地区—杭州与上海、南部地区—深圳。根据互联网和相关书籍的资料收集,选取天津两个住区、杭州一个住区、上海一个住区、深圳两个住区,住区基本情况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优先于实地调研获取(见表1)。

表1 案例住区基本指标

1 生态型住区的调研概况及相关分析

1.1 调研概况

笔者先后调研了天津、杭州、上海和深圳的6个生态型住区,调研期间共发放了140份问卷,访谈了多位居民和住区管理人员。结合先期收集的资料对每个城市的生态住区建设情况、各个住区的生态化建设情况、各个住区的运营情况以及居民满意度掌握了较为全面的信息。天津市着力在城市新区建设规模较大的生态城,生态型住区建设主要跟随大型生态城的建设;杭州上海更加注重整体城区的环境改造,生态型住区更加注重环境营造;深圳较为注重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建设,生态型住区建设主要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营造人性化的人居环境,注重人的体验和参与。最终汇总调研数据和资料发现欣水园与泰格公寓由于实际并不符合“生态型住区”的要求,因此数据及访谈成果仅可作为参考。

1.2 调研成果整理及分析

4个案例住区的问卷部分统计结果显示居民对生态型住区的认同率与其规模有关(见表2),虽然万家花城在绿化建筑布局以及物管环境方面与首创·红树湾相当,且略高,但由于首创·红树湾位于中心天津生态城的大环境中,因此其住区认同率略高。生态型住区认同率基本与居民对环境的满意程度成正比。但通过访谈发现居民对于“生态型住区”的理解相当片面,自身的参与度也较低。在生态型住区建成后的运营维护中,4个住区打分都较高,但在首创·红树湾中对居民和管理者访谈中,有一些出入,在垃圾回收推广方面,两者措辞不一,这就表现出管理者、实施者和居民之间的脱节和沟通不畅,造成管理运营中的缺失(见图1~图4)。

表2 案例住区问卷部分统计结果

图1 首创·红树湾住区活动广场

图2 万家花城住区内部水环境

另外两个仅作为参考的住区,1个位于深圳的泰格公寓,实际上并不能算作一个住区(见图5),规模过小,且是个涉外公寓,但它也是收录在《中国生态型住区技术评估手册(第四版)》中的案例住区。由于规模过小,并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人居环境体系,但它建成以来很好地保持了规划方案和建成之初的住区环境,在住区运营方面值得借鉴。另一个位于天津梅江生态区的蓝水假期2期·欣水园现状住区环境情况极差,但其建成之初是收录在《中国生态型住区技术评估手册(第四版)》中的案例住区(见图6),笔者也是由此选择了该住区作为调研对象。规划时的住区水环境,现状已经干涸,植被树木稀少,景观小品等也废弃不用。这证明生态型住区不仅需要规划建设得当,更需要后期的运营维护。另外,欣水园规划方案中大多采用生态技术进行住区生态环境的营造,但由于后期维护运营费用较高,就没有继续维持下去,以至于现状的住区环境连基本水平都不能达到。

图3 内部水环境及建筑布局

图4 万科城中心水面

图5 泰格公寓住区内部露天游泳池

图6 欣水园住区环境

2 生态型住区的问题及对策

2.1 生态型住区的内涵问题

目前既有的研究成果中,对于“生态型住区”的定义较为庞杂,基本概念不明确,使“生态住区”的研究及推广举步维艰。当下有很多有关“生态型住区”的概念阐述,也有一些相关的概念,例如“绿色住区”“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等。应理清“生态型住区”与各种相关概念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与生态住区相关的生态建设、技术规范、住区环境设计的研究找到切入点。目前被引用较多、较广泛的生态住区的概念定义来自于沈清基、陈易、王如松、颜京松等学者,其中以沈清基的阐述被引用次数最多。生态型住区的概念和内涵研究,呈现多学科多角度阐释的局面,各有侧重点,但并不全面。概念和内涵不明确即对其建立规划体系、建设体系、规范体系和评估体系造成实施上的困难,影响生态型住区的推广。另外,目前普遍认为生态型住区只适用于新建住区,但笔者认为已建成的住区更需要进行生态化建设,使其向生态型住区发展,改善原有的人居环境。

2.2 生态型住区规划的主要客户——居民的参与性问题

目前投入运营的打着“生态”旗号的居住区,更多的是在规划建设阶段进行一次性设计,包括有生态技术,基本后期运营只依赖物业管理,对与生态型住区规划的主要客户——居民意愿关注极少。但是,笔者认为,住区的“生态化”应当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由长期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占主导地位,包括“生态型住区”的概念理解,规划阶段的居民诉求,后期相关生态手段的实施配合以及维护方面,都应当注重居民的参与。

2.3 生态型住区的适应性规划问题

阐述在进行生态型住区规划时,仅仅考虑有多少绿色住宅、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水的循环利用率、垃圾回收率等“数字”,是相当片面的。在规划建设之前应当对于住区所在地的环境状况(包括气候、人文环境、人工环境、自然环境等)做详细的分析,确定适应该生态型住区的发展方向、发展容量、发展强度及发展时序,以此做生态型住区的适应性规划,而非一刀切的统一标准。

2.4 生态型住区的运营维护问题

目前有些生态型住区,仅仅是为了一个称号或是响应某种趋势亦或是一个卖房子的噱头。当评估过了审批过了房子卖完了,就放松了运营管理的力度,紧接着出现植被衰败水体干枯,高含氧量、大片绿地等承诺成为空话。这就是生态型住区的后期运营和维护的问题。这其实也是跟第二个问题,居民参与问题息息相关的。发动居民一起进行住区生态化维护和持续建设,使其置身其中有自豪感和成就感,住区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3 总结与展望

当前我国生态型住区的现状情况不容乐观,对于“生态型住区”的理解仍存在较多误区,因此在其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首先确定生态型住区的概念内涵,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关规范和指标体系,规范生态型住区的开发建设模式,同时注意根据不同区位条件制定相应的适应性调整机制,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生态型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1]聂梅生,秦佑国,江 亿,等.中国生态型住区技术评估手册[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张 凯.城市生态住宅区建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颜京松,王如松.生态住宅和生态型住区背景、概念和要求[J].农村生态环境,2003,19(4):4-22.

[4]Shiow Kuo.台湾省生态社区的实施机制[J].张 雯,译.国外城市规划,2002(3):2-25.

[5]唐 燕,运迎霞.生态住区几个相关问题之管见[J].规划师,2002(11):17-18.

[6]宋言奇.刍议国内外生态社区研究进展及其特征、意义[J].现代城市研究,2010(12):43-44.

[7]沈清基.关于生态住区的思考[J].华中建筑,2000(3):25-26.

[8]王丽洁.对生态型住区的实态调查与探讨[D].天津:天津大学,2004.

Survey on domestic ecological community status

LI Run-yao
(College of Building,Southwest University of Communication,Chengdu 610000,China)

Under the growing seriousness of global climate,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the paper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existing ecological community operation status,finds out slow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chemes,which have provided some basis for ecologic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ommunity,operation status,survey,environment

TU984.12

A

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4.13.006

1009-6825(2014)13-0005-02

2014-02-28

李润瑶(1988-),女,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住区生态型调研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微生物内核 生态型农资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