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武运粳 29 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2014-04-13 11:16申强奚茂兴龚克成
园艺与种苗 2014年12期
关键词:基本苗无锡市高产

申强,奚茂兴,龚克成

(1.江苏省无锡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无锡 214023;2.江苏省无锡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站,江苏无锡 214023)

水稻武运粳 29 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申强1,奚茂兴2,龚克成1

(1.江苏省无锡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无锡 214023;2.江苏省无锡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站,江苏无锡 214023)

武运粳29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及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水稻新品种,生育期164 d,属于早熟晚粳品种。该品种穗粒结构协调,抗病、抗倒性强,后期耐低温冷害,具有较好的稳产性。指出生产中应注意稀播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施肥、浅水勤灌和防治病虫害等栽培技术。

武运粳29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65%的国人以消费大米为主。无锡地处太湖稻区,温、光、水、土等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水稻生产的良好生态条件和区域比较优势,是江苏省单季早熟晚粳稻的优势产业区。作为该市第一大农作物的水稻,也是该市城乡居民的传统主食和农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历史上“无锡大米”闻名遐尔。但是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快速扩张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无锡市粮食种植面积不断缩小,2013年该市水稻种植面积仅5.402万hm2;粮食自给能力不断下降,2013年无锡粮食自给率已不足40%。为此,不断加强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提高粳稻产量水平,提升稻米品质,有利于促进无锡市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社会和谐稳定。

1 选育过程

武运粳29号原名苏粳706,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及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武运粳7号与台0206(浙江)杂交配组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201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定名(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213),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2011年无锡市引进试种,2012年参加无锡市水稻新品种展示,2013年在锡山区太湖水稻示范园进行大田示范种植。

2 产量表现

2009 —2010年参加江苏省水稻新品种中间试验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9 373.5 kg/hm2,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6.56%,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参加江苏省水稻新品种中间试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044 kg/hm2,较对照增产7.40%。2012年无锡市水稻新品种展示宜兴示范方折合产量达10 772.25 kg/hm2,较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1.26%;2013年无锡市水稻苗情点折合产量为9 595.50 kg/hm2,较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3.94%;2013年锡山水稻园大田示范种植折合产量为9 832.50 kg/hm2(表1)。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无锡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产量潜力较大,适宜在无锡地区推广应用。

表12012 —2013年武运粳29号评比试验结果

3 主要特征特性

从大田示范种植观察,武运粳29号表现为:株高较武运粳23号略矮,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大,结实率较高,穗粒重比较协调,分蘖中等,叶色绿,群体整齐度好,落粒性中等,抗倒性较强,熟相较好,熟期较武运粳23号略迟。

3.1 植株形态及穗部性状

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粗壮。锡山水稻园示范方株高100.4 cm,叶片较宽、挺拔、叶夹角小,冠层叶量较足;叶色青绿,生长青秀整齐。基节粗短、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一般。锡山水稻园大田示范方工厂化育秧,小苗机插,基本苗99万/hm2,7月20日出现高峰苗420.9万/hm2,有效穗数290.85万/hm2,成穗率69.1%。穗粒重较协调,属兼顾型品种(系),每穗总粒数138.95粒,每穗实粒数130.47粒,结实率93.9%,千粒重27.05 g,理论产量10 264.5 kg/hm2,实产9 832.5 kg/hm2(图1~2)。

3.2 生育期

该品种熟期适宜,米质优良。示范方旱育小苗于5月22日播种,6月11日移栽,9月4日齐穗,较武运粳23号晚5 d,11月2日成熟,全生育期164 d,较武运粳23号晚熟2 d。

图1 2012年无锡市水稻新品种展示宜兴示范方

图22013年锡山水稻园大田示范方

3.3 米质

武运粳29号谷粒饱满,米粒较大,外观半透明,心腹白较少;米饭黏度适中,适口性较好。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10年检测,整精米率75.0%,垩白率26.0%,垩白度3.6%,胶稠度80.0 mm,直链淀粉含量18.0%,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3.4 抗性

综合抗性较强,稳产性较好。省接种鉴定结果显示:武运粳29号中抗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中抗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据宜兴市新品种展示方及锡山水稻园示范方资料分析,武运粳29号植株重心较低,茎秆粗壮,弹性较好,根系发达,活力强,抗倒性较好,示范方在施纯氮294.9 kg/hm2用肥水平下未发生倒伏,抗病性、抗倒性均比武运粳23号好。并且后期耐低温冷害,具有较好的稳产性,熟相表现较好。

4 优质高产指标、栽培途径和生育指标

4.1 优质高产指标

根据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选用无公害生产基地,应用无公害投入品,优化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和措施落实,保持优良米质。大面积生产中产量达9 000 kg/hm2以上,示范方产量达9 750 kg/hm2以上。

4.2 栽培策略和途径

武运粳29号优质高产栽培策略:稳定穗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主攻大穗。其相应的栽培途径宜在适宜基本苗的基础上,前期促进早发、稳发,奠定足穗基础;中期控上促下,控制群体数量,提高成穗率,保证足穗,促进强根壮秆、孕育大穗;后期促保兼顾施穗肥、水气协调、养根保叶,增加穗重。

4.3 生育指标

4.3.1 产量结构指标。有效穗数315万~330万/hm2,每穗总粒数130~140粒,每穗实粒数120~130粒,结实率93%~95%,千粒重26~28 g。

4.3.2 群体动态指标。旱育小苗移栽基本苗90万~ 120万/hm2,常规大苗移栽基本苗105万~135万/hm2;7月15日左右达到穗数苗315万~330万/hm2,7月20日左右出现高峰苗405万~435万/hm2;栽培上应严格控制群体数量和实现缓慢降苗,最后成穗315万~330万/hm2,成穗率达到75%以上。

5 优质高产因种栽培技术

根据武运粳29号的品种特性和相应的优质高产栽培途径,围绕节氮降本增效的栽培目标,优化栽培管理技术。

5.1 适期播栽,培育壮秧

一般5月中旬播种,旱育秧净秧板播种600 kg/hm2左右,湿润育秧净秧板播种300~450 kg/hm2;机插秧宜5月20—25日播种,大田用种45 kg/hm2。旱育秧秧龄控制在25 d左右,机插秧秧龄在20 d左右,常规育秧秧龄宜控制在30 d左右。无论旱育小苗还是常规水育大苗,都应该选用优质种子,并切实搞好播种前种子处理;坚持足肥、稀播、精管,培育适龄、带蘖壮秧,以利于栽后早发。

5.2 合理配置,足穴适苗

适当增加基本苗,通过合理的株行距配置,达到足穴适苗,建立与节氮降本增效要求相适应的群体起点。合理的株行距配置和适宜的基本苗宜掌握15.0 cm×23.3 cm或13.3 cm×26.7 cm,27万穴/hm2;每穴4~5苗(包括大分蘖),旱育小苗移栽的基本苗90万~120万/hm2,常规秧移栽的基本苗105万~ 135万/hm2。

5.3 节氮配套,合理运筹

全生育期施纯氮255~270 kg/hm2,要结合秸秆还田,适当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以利于保持和提高稻米品质。在肥料运筹上,宜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早施分蘖肥,在中期稳健的基础,适时施好穗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生育中期增施氯化钾,使氮磷钾比例达到1∶0.25∶0.5的组合水平,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5.4 科学管水,适度调控

水浆管理上应根据品种特性和苗情,及时适度调控,以保证个群体、上下部和穗粒重的协调发展。移栽前要精细整地,达到“寸水棵棵到”的平整度。移栽后坚持浅水勤灌,促进早发、稳发,切忌断水干板或深水淹苗迟发;中期苗数达到穗数苗90%时,就要及时脱水,先轻后重,分次适度搁田,切忌迟搁失控,苗数冲过头和一次重搁过头,伤根伤苗;后期坚持间歇灌溉,清水硬板、干湿交替、以湿为主,养根护叶,确保活熟到老,成熟后7~10 d断水,切忌过早断水导致根叶早衰、降低粒重和影响米质。

5.5 突出重点,综合防治

武运粳29号综合抗性较好,中抗穗颈瘟、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中感白叶枯病。生产过程的栽培管理上应突出重点,综合防治。根据病虫情报,搞好常规防治,提高防治质量。在防病、治虫、除草的药种选择上,突出选用无公害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农药,促进生产优质安全稻米。播种前要进行严格的种子处理,消灭种带病菌,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大力推广旱育小苗,推迟播期,实施栽培避螟。移栽后7 d内,结合分蘖肥的施用,认真搞好化学除草,消灭大田杂草、杜绝草害。运用肥水调控技术培育健壮个体和合理群体。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要注意黑条矮缩病的防治。确保青秀活熟,秆青、籽黄、粒重高。

5.6 适时收割,保证品质

为保证稻米品质,要合理掌握收获时间,水稻的适时收获是确保产量、稻米品质、提高整精米率的重要措施。收获太早会导致籽粒不饱满,难脱粒,千粒重降低,青米率增多,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收割过晚又会造成掉粒断穗增多,抛撒损失增大,加工整精米率偏低,稻谷的外观品质下降。当植株大部分叶片由绿变黄,稻穗失去绿色,穗中部变成黄色,稻粒饱满,籽粒坚硬并变成黄色就应收获。

[1]张自常.水稻高产优质节水灌溉技术及其生理基础[D].杨州:扬州大学,2012.

[2]蒋彭炎.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讲座(2)──高产水稻的若干生物学规律[J].中国稻米,1994(2):43-45.

[3]于洪兰.水稻高产优质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9.

[4]宋小林.水稻高产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及作用机理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5]董根生,崔海龙,崔小兵.开展水稻高产创建,实现粮食生产新跨跃——芜湖县水稻高产创建的主要做法与经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3(Z1):37-38,55.

[6]蒋彭炎.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讲座(9)──水稻的氮肥施用技术[J].中国稻米,1996(1):34-37.

[7]李云武.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促进水稻高产[J].四川农业科技,2011(2):12-13.

[8]李杰,张洪程,常勇,等.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的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研究[J].作物学报,2011(7):1235-1248.

[9]凌启鸿,张洪程,蔡建中,等.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1993(6):1-11.

[10]王安洪.杂交水稻高产施肥效应研究[C]//贵州省土壤学会.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

[11]付少清,张朝松,明泽芬,等.低中山地区水稻高产的探讨——1980~1982年水稻高产联合区域试验总结[J].耕作与栽培,1985(3):40-52.

[12]朱立宏.关于我国水稻高产育种的我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1):129-135.

[13]张红.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4(9):11.

[14]陈婷婷,杨建昌.移栽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2014(1):103-110.

(责任编辑 张杨林)

Discussion on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RiceWuyunjing 29

SHEN Qianget al.(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in Wuxi City,Wuxi,Jiangsu 214023)

Wuyunjing 29 was a new rice variety which incubated by rice research institute(Jiangsu Wujin) and Jiangsu nakae seed industry co.,LTD.The growth period was 164 d,and this variety was belonged to the early late japonica rice varieties.This variety had the features with grain structure coordination,strong disease resistance,lodging resistance,resistance to low temperature chilling injury late,and good stable.It was pointed out tha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in sowing and foster healthy and strong seedlings,transplanting timely and reasonable fertilization,shallow water of regular,prevention and control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etc.

Wuyunjing 29;Characteristics;High yield cultivation

S511

A

2095-0896(2014)12-070-03

申强(1978-),男,江苏无锡人,农艺师,从事种子管理工作。

2014-12-05

猜你喜欢
基本苗无锡市高产
无锡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
无锡市刚柔并济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基本苗数对席草东席1号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