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81号》说好的鬼呢?

2014-04-14 16:50Oliva
东方电影 2014年8期
关键词:恐怖片京城评判

文/Oliva

好的恐怖片、惊悚片的导演其实都应该是优秀的心理医生,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群不同程度的受虐狂,他的任务是保证这些人在一两个小时里,在一个黑漆漆的屋子里,饱受各种惊吓,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而这部电影的口碑,便取决于那些人被虐的程度。评判该片质量的好坏,就在于那种“怕并快乐着”的体验够不够强烈。

人的这种寻求惊吓刺激的本能,造就了很多娱乐行业。各种游乐园里的惊险项目,比如云霄 飞车和鬼屋,提供的就是这类“心理产品”,其消费内容就是“买虐售虐”。

但恐怖电影和云霄飞车之虐毕竟不同,云霄飞车再怎么上天入地惊心动魄都可以与国际随便接轨,甚至我们可以比他们玩得更High;恐怖片显然不行,他们可以人鬼情未了,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抵制迷信。这样的现状造成了受虐狂们的身心失衡,一方面生理上对惊吓刺激的需求被充分允许,另一方面心灵层面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被严格限定。

于是受虐狂们对国产恐怖片的最大吐槽经常是:说好的鬼呢?

《京城81号》当然也逃不出这个基本限定。林心如之所以在老宅里成天“见鬼”,影片给出了明确的科学解释——她被吴镇宇的太太下了足以让正常人产生大量幻觉的药。很多观众看到这里,便很泄气——又是幻觉。能不能给一个“见鬼”的全新理由?后来观众又被告知,宅子里反复出现的红衣小幽灵,居然还是吴太太在捣鬼——她与根叔串通好将自己的女儿投入鬼宅当鬼……就这样,全剧所有鬼随着剧情的发展逐一被“合理化”解释,影片的恐怖悬念也随之灰飞烟灭。这让人想起另一部国产恐怖片的奇葩结局——一架UFO的冉冉升起宣告片中所有灵异事件全是外星人干的。这种简单粗暴的解释,虽然可能是应付过审的无奈之举,但毕竟太潦草搞笑。当观众在为片中的恐怖悬念头皮发麻担惊受怕的时候,你突然给了观众一个特别无厘头的“解释”,比如这又是一场梦,观众怎会没有被愚弄的感觉?

如果纯粹从吓人效果而言,评判一部恐怖片的优劣,应该有一个指标叫做“后怕指数”。能让你在走出电影院后,想起某些剧情时仍感到心有余悸的恐怖,那才是高水准的、深入人心的。而要让人“心有余悸”的重要前提是要让人“信以为真”,如果剧中人看到的鬼都是他们自己嗑药幻想出来的,那还有啥余悸可言?

其实,很多观众希望国产鬼片里“真有鬼”,倒也不是他们鬼迷了心窍,迷信思想作祟,而是他们对那种粗暴解释超自然超科学现象、凡鬼都要被证伪的反感。其实,这些年来,大陆观众也看了不少欧美、港台的鬼片,大多数人还是把这些影片当做纯娱乐、找刺激的消遣品来看待,可能也抱着对“神鬼世界”的一点幻想和好奇的心态,很少有人会当真去接受那些片子里的世界观。

除了鬼的问题,《京城81号》在故事上尚有不少“bug”,以致于有时会让观众出戏。例如冥婚那段,是开场不久的高潮段落,场面够阴森,情节够变态,内容够恐怖。本是可以教人屏息静气的桥段,但杨佑宁在婚礼时不知所踪,深更半夜潜入灵堂而又无人发现,很不合理,又无解释;后又竟在二哥灵柩边与嫂子乱伦,以及大哥吴镇宇得知此事后居然采取容忍的态度,外加杨佑宁被抽壮丁的生硬巧合等,都让故事编造痕迹过于明显,虚假到不合理。缺乏真实感的剧情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恐怖的力量。

当然,影片在置景、道具以及3D效果方面还是颇见功力,尤其是民国戏份里,时代感非常强烈,让人觉得这至少是一部认真之作。

猜你喜欢
恐怖片京城评判
五环再耀京城
环境史衰败论叙事的正误及其评判尺度
AChinese Horror Story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京城之夜,文化之夜
《铁血战士》 R级恐怖片,有胆量就去看!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十大恐怖片
非“橙”勿扰
京城:请听雕塑家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