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打造枣庄 “转型升级高地”

2014-04-14 19:35于飞
中国水运 2014年3期
关键词:经济转型港口

于飞

摘 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和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要求,将推进枣庄、济宁、聊城、德州贯通联动的京杭运河发展主轴。枣庄段运河既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枢纽又是历史上唯一一段东西走向并常年通航的黄金水道,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与不可估量的潜在经济价值。本文就如何发挥内河航运优势,打造枣庄“转型升级高地”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内河航运 港口 经济转型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历史上枣庄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都和京杭大运河的奔流不息密不可分。当前,枣庄市面临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环境友好型城市转型的新时期,京杭运河枣庄段再次成为这座城市独占性的城市名片和最具比较性的优势资源。近年来,枣庄市认真实施“以河兴市”战略,加快内河港航建设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水运经济为龙头的沿运经济带,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枣庄市港航管理局作为辖区内河航运的职能管理部门,在新的形势、新的背景、新的历史机遇期下拉动枣庄经济发展、促进枣庄市转型升级,责无旁贷。

加强对航运发展的重要性认识

内河航运是枣庄经济以新方式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是支撑打造枣庄“转型升级高地”的重要载体,是经济转型升级时代枣庄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希望所在。

“内河航运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只有铁路的2/5、公路的1/9;单位运价只有铁路的1/3、公路的1/10。平均水运价格每吨比铁路低40元左右,比公路低100元以上;建设1公里四车道的高速公路的造价约为5000—6000万元,铁路约为每公里3000万元,而建设1公里千吨级航道的造价在300—500万元;1公里复线铁路占地30—40亩,1公里4车道高速公路占地110—140亩,1公里普通公路占地约15亩,内河航道利用天然河道,基本不占或很少占用土地。公路、铁路产生的噪音分别是水运的17.8倍和1.2倍。水运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最低,公路、铁路运输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它的87倍和70倍。一艘2000吨级货船的运量相当于一列40节车厢的火车,相当于100辆20吨的载重汽车。”

国务院、省政府对内河航运建设高度重视,随着各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对内河航运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把推进内河航运发展提升到落实国家战略的层面来认识,对带动枣庄市港航业的发展,抢占京杭运河山东航运物流区域竞争和沿运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对打造枣庄“转型升级高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

以《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后简称《规划》)为指导,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定位。着眼于枣庄港航科学发展、快速发展、优质发展的目标;结合港航发展的实际、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的原则;科学编制港口、航道、物流园区、临港产业区等近远期规划;加大政策研究,积极争取项目。

在认真研究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枣庄港航实际,深刻领会《规划》中关于加快京杭运河发展主轴中的财税、投资、金融、土地等相关政策,在深入调查研究、分析筛选论证的基础上,争取一批利于港航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

抓住《规划》中关于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安全保障、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政策,争取完成船舶LNG油改气、航运水污染防治、水运信息化、水上服务区及船舶安全停泊区等安全支持保障系列工程建设项目,建立和完善内河运输现代化管理的技术、信息、安全等保障系统。

加快集疏运临港物流产业发展

枣庄是山东省的南大门,位于欧亚大陆桥东部沿线,地处淮海经济协作区中心,北靠省内广阔腹地,南接苏北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东临日、韩等亚太经济圈国家。毗邻陇海铁路和日照港、岚山港、连云港三个出海口,200公里半径之内有济南、青岛、徐州、连云港、济宁5个机场,京沪铁路、枣临铁路、京台高速公路、枣临高速公路、104国道、206国道,在集疏运物流发展方面有着明显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空间巨大。

按照《规划》中关于大力发展公路、铁路、水运多式联运的要求,进一步发挥枣庄地理区位优势,积极推动内河航运综合开发利用,发挥内河航运集疏运货物的重要优势。“加强与公路、铁路的协调衔接,推进将公路、铁路运输向港口延伸,实现港口、车站间的快速互通”,构建完善集疏运临港物流网。

按照《规划》创新园区发展方式中吸引战略投资者、海内外客商参与西部园区建设,有效扩大西部地区项目投资,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原则;按照《枣庄港总体规划》的港口发展布局,通过吸引投资、招商引资建设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完成滕州、薛城、台儿庄、峄城临港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扩展港口功能,大力发展集仓储、加工、配货、交易为一体的临港物流产业,形成临港产业园,发挥集疏运流通优势,增强临港园区的经济辐射力和要素吸聚力。形成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成市的航运物流服务资源集聚区,带动枣庄沿运经济社会的发展。

加大对内河航运建设的资金投入

资金是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和港航发展的根本保障。要抓住中央将内河航运列入国家战略高度,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内河航运发展这一机遇,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港航建设中。开放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依据客观实际探索建立投融资平台,吸纳社会资金、民间资本进入融资渠道,提高港口建设和岸线使用的市场化程度,保证港口建设有稳定的投资来源。

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元主体、市场运作的建设模式。借鉴国际上对港口产业的自然垄断环节保持适度国有, 而竞争性环节实行民营化的主流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动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的外资、民间资金投入港航建设。以港口、航道为依托,吸引企业或个体通过持股等方式参与港口、航道的建设合作,逐渐形成国家投资、 地方政府投资、外商投资、民间资本投资等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格局。

要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探索有效的内河港口投融资体制,不断进行创新,参照国际上将内河港口建设项目区分为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 针对不同类别的投资分别采取不同的投融资渠道并给与相应的政策支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多管齐下地解决内河港口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

加快对港航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现代内河航运必然要求具有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的基础设施建设者、船队管理者和和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

要充分发挥市场和行政机制的作用,制定人才引进、激励、培养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吸纳各类人才,努力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要继续通过有组织、多形式、有重点的对在职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不断培养造就更多的专业航运人才和管理人才。

从政策上继续鼓励有关单位、企业积极引进高级港航物流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鼓励港航物流企业自由发展,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继续鼓励和引导高校学者、市场研究机构、机关、企业工作人员重点针对内河航运发展的政策、法制、经济理论支持体系开展研究,促进枣庄港航发展。

要加大对内河航运的政策支持

建议政府制定项目建设优惠政策,加大对港口建设、港口物流园区、大型临港企业、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等重大项目支持力度。继续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前期工作手续办理进度。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出现的土地、投融资与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制定港口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减轻水运企业压力。通过加大对港口企业的政策性补贴,引导港口装备的现代化升级、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的发展转型、以及服务范围拓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重点加大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中政策的争取力度,枣庄港航作为西部经济隆起带的一个发展主轴和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很多的优惠扶持政策。必须加大《规划》中相关优惠扶持政策的研究和争取力度。尤其是涉及通航、环保、节能、新能源、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污染防治、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新政策。做到研究利用好每一个政策,破解限制枣庄港航发展的历史遗留及客观存在的难题,实现跨越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枣庄段航道通航里程108.4公里,其中主干线航道43公里,按新一轮规划建设升级后,航道等级将提升至国家二级标准、里程将增加至120.19公里,干线航道内可正常航行 2000吨级船舶。辖区建有年设计通过能力2100万吨的国家二级标准船闸3座,万年闸复线船闸建成后,船舶通过能力将提升一倍。《枣庄港总体规划》已于2013年12月29日得到山东省政府批复,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内河航运发展的“瓶颈”。枣庄港航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发展、大突破势在必行!新的发展时期就要抓住新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内河航运推动作用,带动枣庄港航经济发展,打造枣庄“转型升级高地”。

(作者单位:枣庄市港航管理局)

猜你喜欢
经济转型港口
《威海港口》
Fog
为什么摩尔曼斯克港口永远不会结冰
港口上的笑脸
去港口走走
2017年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