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误诊为癫痫一例报告

2014-04-14 21:34田涛杜晖
精神医学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癔症大小便诱因

田涛杜晖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7岁。因反复发作阵发性抽搐13年,由外院以“癫痫”转入本院。患者长期夫妻关系紧张,13年前在一次夫妻争吵后首次突发倒地、四肢抽搐、双眼凝视、不语,持续2~3 min,自行缓解。之后常有类似发作,不规律,一月数次或数月一次。近6年,患者发作时有时伴自语,历时可超过30 min,能自行缓解。患者曾多次在当地治疗,均诊断为“癫痫”,服用过“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入院当日与丈夫发生口角后再发倒地、翻滚,闭目不语,口吐少许泡沫,四肢不停抖动,发作约30 min,自行缓解。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脑电图及头部CT未见异常。入院后因丈夫的指责,患者在病房出现多次发作,发作时行为做作,动作夸张,四肢或僵直、或抽动,口吐泡沫,双目紧闭或凝视,并有时喃喃自语,经暗示治疗有效,也可自行缓解。追问病史,患者多在心理诱因下发病,从无舌咬伤,无摔伤,无大小便失禁。入院后诊断为癔症,给予氯硝西泮合并心理治疗,两周后治愈出院。此后随访一年病情无反复。

2 讨论

癔症是社会因素与个体易感素质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常见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当发作心理诱因不明确、病程较长、发作症状不典型或伴有精神症状时,易导致误诊,特别是“癔症性抽搐发作”与“癫痫”不易鉴别。癫痫的抽搐发作一般有强直、痉挛和恢复3个阶段,具有突然性、短暂性、发作性和刻板性的特点,常有咬舌、摔伤、大小便失禁及特异性脑电图等表现,伴意识障碍。而在癔症性抽搐发作中,患者常有心理诱因,发作时为意识改变状态,常表现为动作夸张做作,无咬伤、摔伤和大小便失禁。因此临床医生在鉴别诊断时,应全面收集病史,仔细观察发作过程,避免误诊的发生。

猜你喜欢
癔症大小便诱因
量变到质变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安寝一老年人自动排便处理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入厕也开心,爸妈都放心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一场聚会引发的癔症
罚款告示(大家拍世界)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