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辣椒大苗避雨栽培技术规程

2014-04-15 07:57郭丽虹胡智王树春江西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江西农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分苗苗床乳油

◇文/郭丽虹 胡智 王树春(江西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地环境条件、保护措施、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合理施肥和采收后的处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早辣椒大苗避雨栽培及田间管理。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9137-1988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三、产地环境

生产基地环境应符合GB 3095、GB 5084-2005、GB 9137-1988 的规定,土壤疏松肥沃,环境无污染,距离公路主干线100m 以上。基地应相对集中成片,排灌方便。

四、育苗

1.播种前准备。⑴建育苗棚。采用大棚套小棚育苗模式。大棚采用竹木或钢架结构,竹木大棚棚高2.0-2.5m、宽4m、肩高1m、棚长20-30m,钢架大棚采用6m×30m标准大棚,竹木大棚和钢架大棚均采用0.8mm 聚氯乙烯长寿无滴膜覆盖。小棚采用竹结构,高0.5m、宽1.6m,采用0.4mm 聚氯乙烯膜覆盖避雨保温。⑵品种选择。依据当地气候、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选择早熟、抗性强、产量高、商品性好的品种。⑶整地作畦。每667m2大田准备苗床8-10m2,苗床地要两次深耕细耙,畦面要平整,去除杂草。第一次深耕时按每667m2施入50kg 的生石灰,第二次深耕时施入基肥。竹木大棚每棚2 畦,标准钢架大棚每棚3 畦,畦面宽1.2m,中沟宽0.5-0.8m,边沟宽分别为0.3-0.4m。⑷基肥。在第二次深耕前每667m2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3000kg或生物有机肥300kg,钙镁磷肥100kg。⑸配置营养土。营养土的土肥比例按6 ∶4 进行配制,即6 份园土,4 份腐熟有机肥,园土忌用前茬为茄科作物的土壤。营养土配制后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后消毒,按1m3的营养土拌混合药剂0.12-0.15kg。用塑料薄膜覆盖7-10 天,将配置好的营养土均匀铺在播种床上,厚度1cm。

2.播种。⑴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为9月底至10月初。⑵种子处理。将种子倒入55℃热水中不断搅拌,并保持55℃恒温10-15 分钟,冷却后在常温下浸种12 小时,然后捞起晾干,用0.5%硫酸铜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15 分钟,用清水洗净晾干即可播种。每667m2大田需准备50g 种子。⑶播种。播种宜选晴天进行。播前将苗床先浇足底水,然后进行畦面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待底水全部渗入下去以后再播种。将种子与细干土拌匀后均匀洒到畦面,播后用过筛的营养土覆盖,盖土厚0.5cm。播后用地膜盖住畦面。

3.播种后管理。⑴温度管理。播种后棚内保持白天气温28℃-30℃,夜温18℃-20℃左右,7-10 天即可出苗。70%苗出土后要及时将床面上的地膜揭去。子叶展平后白天尽量揭膜见光,同时要降低温度,白天23℃-25℃,夜间15℃-17℃。⑵水分管理。保持苗床土壤湿润,防止过干或过湿。当苗床过湿时,可趁植株上无水滴时,向苗床筛土,每次0.5cm厚,1-2次。若苗床缺水时,可用喷壶向苗床洒水。

4.分苗。在11月中旬进行分苗。当苗2 叶1 心或3叶1 心时进行,分苗前通过加大通风量炼苗2-3 天。采用苗床分苗,选择晴天进行单株分苗,株行距(8-10cm)×10cm,移栽以子叶露出床面为宜,分苗后浇足定根水。

5.分苗后管理。⑴温度管理。分苗7 天内要保持平均地温18℃-20℃,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8℃-30℃,夜间20℃。缓苗后要降低气温,一般白天20℃-25℃,夜间15℃-17℃。棚内温度高于32℃适当揭膜通风降温。12月至翌年1月,维持棚内20℃左右的气温,夜温在10℃以上,当外界气温低于0℃时,小棚上还要覆盖稻草或双层膜保温。⑵水肥管理。分苗后到缓苗前不浇水。缓苗后视苗床干湿程度于晴天上午浇水。幼苗定植前15-20 天,可结合浇水追一次速效肥。⑶光照管理。分苗后的1-5 天,在中午光照较强时适当遮光。缓苗后,大棚内的小棚膜必须在白天尽量揭开,以不发生冻害为宜。⑷蹲苗。翌年2月上旬,苗具有10 片真叶左右,在定植前7-10 天逐渐加大通风量炼苗。

五、春季避雨栽培

1.定植前准备。⑴菜地选择。选择前茬为水稻或非茄科蔬菜地。⑵整地施肥。土壤深耕2 次,第一次深耕前每667m2施入75kg 生石灰,第二次深耕前每667m2施入2500kg 腐熟农家肥,100kg 钙镁磷肥,50kg 三元复合肥。

2.作畦。南北方向作畦:畦宽(连沟)2m,其中沟宽0.4-0.5m,沟深0.3-0.4m,依地形地势确定。

3.定植准备。⑴清沟排水。菜田要求深沟高畦。要求畦沟中间高,两头低,雨后沟内不积水,畦面中部稍高,两边低,呈“龟背”形。⑵搭建避雨棚。①材料准备。薄膜选用4m 宽的0.4mm 聚氯乙烯膜或2m 宽的0.4mm 聚氯乙烯膜,熨烫贴合4m 宽。建棚采用竹片材料,采用多年生毛竹制作,长约4m。要求质地好,表面光滑,采用火烤弯曲,弹性一致,避免安装后产生的凹凸不平现象。②棚架安装。棚采用南北走向,拱架的两端直接插入栽培畦两侧,入土深度为20cm 左右,拱间距为1m 左右,并分别在棚架的南、北两端距第一拱架1.5m 处,各埋入一个地锚钩或树桩,拉一道细铁丝或纤维绳将拱架连为一体,以增强抗风受压能力。③覆膜。将准备好的薄膜展开并覆盖棚架上后,棚两端薄膜分别固定在地锚或树桩上,两侧将薄膜固定在距地面约20cm 处。

六、大苗移栽

辣椒大苗规格是高15-20cm,真叶10 片左右,已有1-2级分杈,带花。2月下旬选晴天定植。行距40-45cm,株距30-35cm。定植深度以不埋没子叶为宜,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喷施1 次。

七、定植后管理

1.前期促返苗。定植后尽量提高棚内温湿度,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尽量少揭棚。定植7 天后转入正常管理。

2.肥水管理。⑴追肥。定植成活后,每667m2用三元复合肥5-8kg,施用浓度为1%的水溶液。隔10-15 天后进行第二次追肥,施肥量与第一次相同。以后每采摘一批果后可进行一次叶面追肥,用0.2%磷酸二氢钾加0.2%速乐硼溶液或其它叶面肥。⑵水分管理。春季及时排水防渍,后期出现干旱时及时灌水。

3.避雨棚管理。⑴保温。2月底至4月初,注意防寒保温。前期晚间棚内温度要保持在15℃以上,气温回升后注意及时通风降温。⑵避雨。4月中旬以后直至采收结束,将薄膜揭起至棚腰处并固定。

八、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虫害。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疫病、病毒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和烟青虫等。

2.防治方法。⑴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等农业防治。⑵生物防治。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利用生物制剂等防治病虫,利用昆虫激素诱杀害虫。⑶物理防治。利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烟青虫等害虫成虫,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等。⑷化学防治。①病毒病。发病初期选用0.1%高锰酸钾和0.3%磷酸二氢钾,每隔5-7 天喷1 次,共喷3-4 次。或选用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叶面喷施。②疫病。播种或定植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淋土壤。若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可进行灌根处理,每株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200-250ml。③炭疽病。叶面喷洒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750 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每隔7-10 天喷1 次,连喷2-3 次。④蚜虫。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啶虫脒1.5-2.0g有效成分,对水30-60L 喷雾。⑤烟青虫。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 倍+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 倍或用苏云金杆菌32000IU/mg 可湿性粉剂100-120g,对水30-45kg 均匀喷雾防治。⑥白粉虱。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3%啶虫脒乳油1500-2000 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1500-2000 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 倍液等药剂交替叶面喷雾,每隔5-7 天喷1 次。

九、采收

适时采收,分级包装上市。

猜你喜欢
分苗苗床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蔬菜播种、分苗的方法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秋冬季节茄子辣椒的分苗技术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番茄分苗后到缓苗前的管理要点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桑树方块育苗及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