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锁芳六经辨证治疗外感发热的经验

2014-04-15 14:25王刚周奎龙
江苏中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承气汤外感少阳

王刚 周奎龙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9;2.邢台市人民医院,河北邢台 054031)

史锁芳六经辨证治疗外感发热的经验

王刚1周奎龙2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9;2.邢台市人民医院,河北邢台 054031)

史锁芳教授治疗外感发热宗仲景六经辨证,遣方用药灵活多变,常取佳效。辨太阳经发热,卫强营弱自汗用桂枝汤,阳气闭郁无汗用麻黄汤,虚人外感用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等方。辨阳明经高热,见大渴以白虎汤加减为主,石膏量重多则100余克,阳明腑实发热且见潮热予承气汤辈。辨少阳经寒热往来,治以小柴胡汤为主,重用柴胡30g辛透外邪。辨太阴病发热多属虚人外感,推崇薯蓣丸,伴阳明热盛口渴喜饮用石膏,腹中大实痛加制大黄。辨厥阴病发热,实肝阳虚馁,形成寒热错杂之证,治以乌梅丸、吴茱萸汤、通脉四逆汤为主。辨少阴病发热,素体肾阳不足,复感外邪,有汗用桂枝加附子汤;无汗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附验案1则以说明。

外感发热 六经辨证 中医药疗法

史锁芳教授系江苏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师从李石青、曹世宏、单兆伟等名中医及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深得其传。史师从事肺系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20余载,对肺系诸多疾病,如“感冒”、“咳嗽”、“哮病”等均有系统的辨证思想与治疗思路。对于外感发热,史师多宗仲景六经辨证,遣方用药,师古而不泥古,灵活多变,常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兹将其对外感发热的六经辨治精粹介绍如下。

1 辨太阳经

邪气外扰,首犯太阳,太阳为身体之藩篱,诸阳之属也。太阳脉连于风府,为诸阳主气,故邪犯太阳,则出现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脉浮等症状,此即太阳病之“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尤其是“恶寒”,此乃辨治太阳病之关键,“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此“恶寒”又多兼有太阳经表证,如四肢关节痛、颈项强等,此又当与少阳“寒热往来”之“恶寒”相异。传统上太阳病分为太阳中风及太阳伤寒,此二类辨别的要点为有无汗出。卫强营弱,自汗出者,为中风,方选桂枝汤;阳气闭郁,无汗出者,为伤寒,方以麻黄汤为主,自当区别,不可混用。史师临证用药,虽常用此二方,然不拘于此,临床常根据病人体质及临床表现随证治之。虚人外感,选用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等方,又为创建,常谓仲景示人以法,而并非一两张方剂。太阳病又多有兼夹及变证,夹湿者,头重、四肢关节酸重者,病势多缠绵难解,史师宗九味羌活汤之意,药选羌活、防风、苍术、甘草等;咽痛因寒邪痹阻者,加半夏、桂枝等,由热结者,加桔梗、甘草;头项强者,加葛根;口干不甚者,加黄芩;烦躁而渴者,加石膏;头痛者,根据部位,各取引经药;咳喘者,加杏仁、厚朴等。

2 辨阳明经

外邪不解,邪入阳明,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此期发热多为高热,为邪正交争的极期。阳明经的辨证多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

阳明经证的辨证着眼于“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之“阳明四大证”。史师指出,尤应重视“大渴”这一症候,阳明里热炽盛,欲饮水以自救,故而“大渴”,方以白虎汤加减为主,其中石膏的用量宜重,多以40~50g开始,酌情加大用量,多则100余克,但一定要顾护脾胃。阳明热盛日久,多有阴伤之象,酌加西洋参补益气阴;阳明日衰,气阴两伤,余热不尽,多选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阳明腑实证,一般表现为发热、大便难、腹胀等,而发热多以“日晡所发潮热”为特征,史师认为潮热在日晡之时发生,对于诊断阳明病,特别是对诊断阳明病的腑实证,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阳明腑实证中大小承气汤的运用,尤其是大承气汤的运用,更是以潮热为第一指征。“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治疗上,一般选用大小承气汤及调胃承气汤,但常又取法温病,兼有肠燥津枯者,选用增液承气汤、黄龙汤等;兼有喘促不宁者,选宣白承气汤;兼小便赤痛者,选导赤承气汤等。

3 辨少阳经

少阳病,辨证以少阳的提纲“口苦、咽干、目眩”及“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为主,结合“但见一证便是”,抓主证,抓符合少阳病机的主要症状加以辨证。少阳病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治以和解少阳为主,方以小柴胡汤为主。小柴胡汤在使用时应注意柴胡的用量,要打破“柴胡劫肝阴”的思想禁锢,史师认为古书谓“柴胡截肝阴”,可能由两种原因造成:(1)不该用而用;(2)该用而用不得法,包括未顾及患者肝阴虚之体及长期大量使用,未护肝阴。对于外感热病,史师常谓,小柴胡汤若要发挥其和解少阳、畅达三焦的作用,需重用柴胡,且柴胡用量要绝对大于黄芩,因为只有柴胡重用,一般达到30g,才能发挥辛透外邪的作用;而中等量,如10~20g则偏于疏肝理气;轻用3~6g则偏于升阳举陷,均不能使三焦邪郁得以透散。少阳为阴阳出入之枢机,故常兼三阴三阳证,兼有太阳表寒者,予以柴胡桂枝汤;兼阳明热盛者,予以柴胡白虎汤;兼阳明腑实者,予以大柴胡汤;兼太阴虚寒者,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主;邪郁本经,引起肝络不和者,原方增入香附旋覆花汤等,随症加减应用,变化无穷。

4 辨太阴病

对于太阴病,多为素体脾气虚弱,感受外邪,属虚人外感的一部分,实际上为三阳经外感发热,而兼有脾胃虚弱之体,临床上除了三阳经外感发热的表现外,又有腹满时作,时腹自痛,食冷腹泻等临床表现,治疗上与三阳经又有所不同,以扶正祛邪为主,史师宗“实人外感发其汗,虚人外感建其中”之旨,方以小建中汤、理中丸为主。史师临证尤其推崇薯蓣丸,《金匮要略》云:“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方以八珍汤为底方补益气血,健运脾胃,另配以柴胡、桂枝、防风祛风散邪,杏仁、桔梗、白蔹通宣肺气,寓攻寓补,寓散寓收,为不寒不热,不攻不泻,不湿不燥之平剂,临床予气血两补,内外并治之中,具有佳效,可以常服。但患者兼有阳明热盛,口渴喜饮时,石膏又当使用,史师常取法麻黄升麻汤之意,以白虎汤配伍理中丸,标本兼顾;腹中大实痛,难以忍耐,又遵桂枝芍药加大黄汤之旨,于补益脾胃方中,加制大黄等,但顾护脾胃贯穿治疗始终。

5 辨厥阴病

厥阴病,史师认为厥阴病实质上是肝阳虚馁,形成寒热错杂之证。肝阳馁弱,则肝用不及,失却其升发、疏泄、调达之性,因而产生广泛的病症。肝虚之体,复感外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内入,更加影响肝用,强调辨证除三阳经外感热病的表现外,仍有肝阳虚所引发的病症,比如四肢逆冷、巅顶疼痛、疲惫、胃脘痛等表现,治疗上以乌梅丸、吴茱萸汤、通脉四逆汤为主。

6 辨少阴病

此多为太少两感之病,素体肾阳不足,复感外邪,辨证要点为发热、恶寒甚,脉微细,舌苔润等。治疗上有汗者,用桂枝加附子汤;无汗者,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史师临证尤注意附子的用量,轻则6~9g,重则40~50g,甚则百余克,常药到病除。史师常谓:陈寒痼冷,投以轻剂,如隔靴搔痒,不能却病,反惹病进,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只要辨证准确,煎煮得当,就放手去用,常有意想不到之效。临床运用大剂量附子应把握四点:(1)把握运用指征——①畏寒怕冷、困倦嗜睡;②舌质淡胖或有齿印、舌苔润滑;③面色灰黯带有青色;④痰液多为白色清稀痰或泡沫稀痰。①②为必备,③④为兼夹,临床只要出现①②两主症就可应用。(2)注意煎法,久煎、先煎;<50g,先煎60min;55g~75g,先煎90min;80~100g,先煎120min;105~125g,先煎150min;130~160g,先煎180min;170~250g,先煎210~240min。(3)掌握祛毒配伍,常配甘草15~30g,干姜10~30g,并用鲜生姜10~20片,绿豆20~30g。(4)重视特殊服法,附子用量在120g以上,加蜂蜜两勺冲服[1]。此外又多有变通,肾阳虚甚,浮越于上,当用温潜法,附子配磁石、酸枣仁等;阳明燥热,口渴甚者,宗舒驰远之法,附子配伍石膏;中阳闭郁,热逼血分,附子配伍水牛角等。

史锁芳教授指出临床上很少有单独一经之病,往往两经或多经并病,另外也不可孤立六经辨证,往往还要和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综合起来应用。

7 验案举隅

朱某某,男,40岁。2014年3月19日诊。

患者因咳嗽伴胸痛10天,发热3天收入院。入院前曾在南京某部队医院诊断为双肺肺炎,予以头孢、阿奇霉素等治疗,病情不退反进,出现全身过敏性皮疹,高烧不退,另有膜性肾病史。刻下:发热40.3℃,恶寒,无汗头重,无头痛,无关节酸痛,咳嗽,咯吐白黏痰,痰中有少量血丝,伴咽痒咽痛,轻微胸痛,口干甚欲饮,口苦,全身乏力,胸闷不显,无恶心呕吐,食欲差,咳甚腹满,夜寐欠安,小便偏黄,大便尚调,双下肢轻度浮肿,全身皮肤散在红疹,舌质暗红、苔薄燥,脉细数。听诊:右肺中下部明显湿性罗音。血常规:WBC:13.6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5%。从风寒外感,郁而不解,邪传阳明,波及少阳,三阳合病辨证。治宜疏解三阳邪气,解肌清热为主。方以柴葛解肌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化裁。处方:

葛根15g,春柴胡35g,石膏50g(先煎),杏仁10g,生甘草5g,炙甘草5g,连翘10g,赤小豆20g,蝉衣6g,苦参10g,知母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川连3g,厚朴10g,荆芥10g,苏叶10g,薄荷6g(后下)。2剂。水煎服,每日2次。

二诊:服上药1剂即汗出热退,2剂药服完后患者恶寒消失,肺部罗音渐消,腹胀渐消,感胸闷,咳嗽,仍有皮疹,咽喉疼痛,痰中带血,舌质红、苔薄,质偏红。处方:竹叶15g,石膏30g(先煎),党参45g,麦冬10g,生苡仁20g,冬瓜子15g,茅芦根(各)40g,瓜蒌皮10g,蝉衣6g,地肤子15g,荆芥10g,水牛角30g,丹皮10g,仙鹤草20g,平地木15g,野荞麦根25g,赤小豆20g,谷芽10g,六曲10g。3剂。3剂服完,皮疹渐退,咳嗽、胸闷、咯血均除,口渴亦止,汗较多,胃纳正常,舌苔薄干、舌质暗红,脉细。复查胸片:右肺少量斑片影,血象正常,准备出院。

按:患者此次发病,先因风寒外感,郁而不解,致使邪传阳明、波及少阳,三阳合病,予疏解阳经邪气、解肌清热治疗后,继而出现阳明气分余热未清,气阴两伤,邪入营分,迫血妄行,气营同病,予清热肃肺,益气生津,兼佐凉营之品后,患者余邪渐清,正气渐复,疾病向愈。本案例充分说明:患者肺炎高热,血象高,因抗生素过敏出现全身过敏性皮疹,正规部队医院不治而转入我院,不能使用抗生素,单用中药1剂热退,3剂肺部罗音消失,血象正常,疗效出奇。中医药治疗急症并不慢,只要辨证准确,方药得当,肺炎也能运用中药获效,同时中药对抗过敏亦疗效确切。

[1]史锁芳.运用大剂附子治疗难治性哮喘探讨.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1(8):1844

编辑:傅如海 吕慰秋

R254.9

A

1672-397X(2014)10-0022-02

王刚(1988-),男,医学硕士,从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治工作。

周奎龙,dgy1983@aliyun.com

2014-05-18

猜你喜欢
承气汤外感少阳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童心童画
《三千年》
常少阳
桑菊饮治猪外感咳嗽
朝医太极针法治疗少阳人失眠60例临床观察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增液承气汤临床研究进展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
奥曲肽联合大承气汤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