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状况浅析

2014-04-16 05:57□□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4年4期
关键词:能耗保温建筑

□□

(太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山西 太原 030009)

引言

我国的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在自然资源异常紧张的今天,高污染、高能耗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城市中65%的碳排放来源于建筑物维持其功能本身上。我国普通建筑的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如果没有节能技术的进步和节能建筑的发展,建筑业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当今全社会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背景下,发展节能建筑势在必行。

节能建筑是利用各种先进保温恒温材料,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加上科学合理的采光通风规划,设计出的宜居、能耗低的建筑。节能建筑的核心是降低节能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建筑内的能源利用率。

1 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节能建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设计的伍维权楼是我国第一座实用的绿色节能建筑示范楼。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是节能建筑面积比例低,我国每年新建房屋近25亿m2,85%以上的建筑属于高耗能的建筑。另一方面是我国的节能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目前为止,我国的普通建筑单位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节能50%的建筑,其能耗是发达国家的1.5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节能、绿色、环保的追求,节能建筑的发展前景看好。但是,节能建筑的市场化,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1]。

2 我国节能建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1 相关主体意识淡薄

节能建筑生产和消费双方缺乏节能建筑意识,对节能建筑的认识肤浅,尤其是消费者的节能建筑概念比较匮乏。由于节能建筑意味着多投入使用节能建材,多设计节能环节,这必然会导致节能建筑的成本上升。对于开发商而言,成本造价相对较高,利润空间有限,加之现在处于高房价阶段,市场认可度比较低,开发商只会关注短期利益。无论对于开放商还是消费者,都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造成节能建筑市场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节能建筑相关的从业人员大部分为非专业人员,节能建筑的专业知识匮乏,尤其是作为节能建筑的生产者,对于节能建筑缺乏系统完善的知识,只关注短期利益,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结构和外观上来,从而导致节能低碳建筑的发展缓慢[2]。

2.2 缺乏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节能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也包括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方面,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节能建筑涉及到暖通、建材、电气、环保、智能信息等领域,是多个学科的交叉和结合[3]。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利用新型建筑材料可以做到恒温保温,减少建筑热传导性,提高建筑物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但由于核心建筑材料价格高昂,也阻碍了节能建筑的发展。

面对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将太阳能、风能发电技术等与建筑设计规划结合在一起,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对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大部分建筑的能耗还依赖于一次能源,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相对落后,加之光伏电池板、风力发电装置的一次性投入较大,维护保养成本高,并且对于多余电量并网技术和政策不够完善,导致清洁能源在节能建筑领域推广应用困难。

2.3 缺乏综合评价体系和政策支持

我国节能建筑的起步较晚,目前缺少对节能建筑进行综合评价的技术标准,建筑物建成后,无法提供有效的节能数据,消费者不能直观地看到节能效果。现有的评价体系侧重于建筑环境质量的评价,忽视了建筑本身的经济性和舒适性,亟待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与机制。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节能建筑的发展。目前,国家已设立了可再生能源基金,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由于节能建筑建设成本高昂,而其所带来的节能减排的环保价值无法体现,消费者为其所增加的建设成本埋单的动力不足。

3 德国节能建筑发展的启示

推动节能建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仅需要设计和工程方面的技术支撑,更需要政府政策、立法方面的支持。德国在推动节能建筑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3.1 积极利用太阳能和先进的保温技术

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已经做到自用有余,余量并网,将能源消耗转变成能源生产。智能电网建设以及并网政策,让消费者享受到可再生能源带来的利益。

3.2 注重对现有建筑的技术改造

与我国面临的同样的问题是,德国的老式建筑也没有采用节能保温材料,使得冬季供暖能耗较高,舒适度下降。德国从政策层面鼓励和支持居民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提供补贴和资助。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还进行了水处理、雨水回收、垃圾生物降解等技术改造。

3.3 出台节能建筑标准规范

通过制定节能和保温技术规范指标,不断优化节能建筑的建设,保障节能建筑的推广和普及。

4 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的大背景下,在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时机下,发展节能建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4.1 提高居民的节能意识,大力宣传推广节能建筑

在我国工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加快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每年冬季供暖期华北地区雾霾不断,导致了生存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大力推广节能建筑,加强对建筑的保温隔热,以减少冬季采暖能耗,对于缓解碳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意义重大。应在全社会树立节能建筑的绿色形象,加大低碳节能建筑的市场需求。

4.2 加大科研投入,研发面向市场需求的节能材料

节能建筑发展缓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国节能建筑材料稀缺,许多建筑材料需要进口,导致成本加大。因此,应加大对适应市场需求、性能良好的节能材料的研发。政府也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大对节能产业的扶持力度,给予更多的优惠,例如减少节能产业税收、降低贷款利率、提供部分补贴、简化相关产业审批流程等。

4.3 建立相关的机制监督,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对于节能建筑领域的相关检测及规范、监督和监管机制缺乏。一方面,政府应建立相关机构,加强对节能建筑的认定,并出台相关的规范,使节能建筑有章可循。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于节能建筑建设以及效果的监督和监管,使消费者切实能使用到高效能的节能建筑,防止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使得节能建筑空有其表。另一方面,使用节能建筑带来的环境效益非常显著,在节能建筑发展初期,政府应制定一些推广政策,以补贴节能建筑初期建设的高昂成本,鼓励居民使用节能建筑[4]。

5 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面对着发展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发展节能建筑是大势所趋。虽然目前节能建筑领域的设计水平、建筑技术、设备材料制造等还比较落后,但节能建筑既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其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武想想.节能住宅建筑综合经济效益评价[D].西安:长安大学,2007.

[2] 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城市管理,2008(4):24-25.

[3] 刘浩江,樊荣.节能建筑离我们还有多远——浅析节能建筑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140,163.

[4] 袁剑,彭小云,尹洪妍.我国生态节能建筑发展的对策研究[J].浙江建筑,2009,26(1):57-59,78.

猜你喜欢
能耗保温建筑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能“保温”的雪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