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4-04-16 21:46梁文林
技术与市场 2014年9期
关键词:机电当事人煤矿

梁文林

( 汾西瑞泰正中煤业有限公司,山西介休031300)

0 引言

在煤矿生产中,煤矿机电运输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机电运输设备的帮助,以保证生产的稳定。同时,机电运输具有涉及面广、战线长、特殊工种多、技术性强等特点。通过多年来对煤矿安全事故的研究调查,我们发现,机电事故在其中占据了第四的位置,占到了事故总数的20%~30%。因此,通过对当前机电运输事故的分析,找到了新的安全管理办法,对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在对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事故进行分析时,主要找到了以下几点原因,这些是造成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

1.1 安全投入不到位,设备安全设施不完善

从煤矿的机电运输设备情况来看,随着当前机械水平的不断强化及其煤矿企业对于机电运输设备的投入,煤矿机电运输的设备逐渐增多,并且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终造成了事故原因多种多样。

煤矿企业对于安全投入不到位,很多煤矿企业因为生产作业繁重,多数设备都属于超负荷工作,无法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在出了问题之后,只进行简单处理,就让设备继续运行,最终造成机电事故的发生。

1.2 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通过对煤矿作业员工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的特殊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在生产中没有将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根本思想,对于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同时,在进行作业时,出现很多的违规操作和违章指挥,对于相关的安全规定没有很好地认识和了解。例如在1990 年的一起重大机电运输事故中,当事人在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直接开机车在主道上用圆木顶副道车的重车,由于没有跟车挂钩工的帮助,导致圆木滑动并进入驾驶室,将司机挑到正在运行的机车中,导致当事人当场死亡。造成这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当事人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在操作中没有按规定进行作业,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1.3 员工的文化程度没有达标

对于特殊作业人员,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并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然而,由于煤矿事业的不安全性,专业人员的缺少,为保证生产速度,很多特殊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都没有达到规定要求。根据统计显示,在最近发生的17 起机电运输事故中,有40%的当事人文化程度只有小学水平。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导致煤矿生产事故多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技术工人没有相应的安全操作知识,对于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不够。尤其是对于采掘一线的电瓶车司机,没有稳定的工作人员,农换工和农协工较多,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同时,他们对于工作没有长期进行的打算,因此,在学习相关的业务技术及安全规定时,积极性不高,造成了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这些员工的素质较低,在操作时,对于安全的认识不足,没有很好的安全生产意识,这也导致了生产时安全事故的多发。

1.4 指令性的临时工顶替

在安全培训方面,由于待岗人员没有长期进行操作,因此,对于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够,加之没有进行长期的安全培训,导致在操作中违章指挥,甚至盲目操作,在这两项安全因素的影响下,安全事故多发是必然的。例如在1991 年发生的“1.2”重大运输安全事故中,当事人本来不是绞车工,但是,由于绞车工的不足,班长临时指派当事人进行调度绞车工作。由于当事人对操作的不熟练,在绞车下放时违规蹬钩,造成车速过快,不仅矿车跳轨,而且当事人也被甩出矿车,造成当事人头部破裂且当场死亡。

1.5 特殊作业人员频繁调换工作岗位

在煤矿生产中,工作人员岗位的频繁调换,为生产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对于特殊作业人员来说,在进行工作前,他们都经过了当地供电部门或者劳动部门的专业培训,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操作合格资格证,这保证了这些人员在操作时的安全性,因此,对于这些特殊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不应频繁进行调动。

1.6 安全工作的基础薄弱,可靠性较差

在生产中,一方面,对于安全生产的投入较少,对于安全工作的考核不够严格,导致了机运标准化工作没有做到位;另一方面,随着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并岗,职工的工作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员工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造成了特殊工作员工的培训教育时间减少,甚至一些员工的工作时间超过了规定的工作时间,这就更加减少了员工的安全培训时间。因此,在进行培训时,难以进行有效的组织或者组织的效果达不到规定要求,从而使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对于技术素质的提高成效不大。

1.7 安全制度不严,造成安全隐患的遗留

在安全制度的实行中,由于制度的不严,造成了安全事故的遗留。①由于不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在生产中,员工对于一些工作不能很好地去落实安全制度,造成隐患没有被及时地发现与整治。②在对安全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考核时,不够严厉,没有及时地兑现奖罚内容,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使很多管理人员对安全隐患的管理产生消极态度。③在对事故进行处罚时,处罚的力度不够严,甚至由于管理人员保护,最后使责任人逃脱了责任追究,对员工造成了反面的教育,导致防护措施不能很好的到位,事故频繁发生。

2 针对机电运输事故采取的防治措施

1)在生产中,应将安全作为生产的第一位。正确对待和解决安全在生产和其他工作中的位置,不断加强安全措施。同时,应加强对各级领导和一切生产部门的安全培训,将安全作为生产的重中之重。目前,随着制度的改革,煤矿生产中实行了岗位承包责任制,因此,在生产中,承包者将经济效益放在了首位,而对于安全的投入则相对较少,在进行生产时,设备经常不在正常情况下运行,员工进行违章操作,这些都是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2)加强特殊工种的用人制度。在煤矿生产中,对煤矿运输设备的操作需要较强的技术,因此,不可随意让其他的工种替代特殊员工工作。同时,对于临时工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考核,并且尽量避免特殊工种的调换,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强思想教育,在平时,通过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事故的危害性,并使员工在生产中自觉消除侥幸心里。要经常对员工进行一些事故案例的讲解,使员工能够更加真实的认清安全隐患的危害,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4)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由于用人制度的改革,原有的组织培训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用人制度,因此,管理人员需根据新的制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可通过建立竞争机制和奖罚制度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业务素质。

3 结语

总之,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工作中,管理人员必须通过相应的措施监督生产工作,避免出现违章操作和违规指挥等严重的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降到最低。对于一个煤矿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阎炜. 浅析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金山,2012(2) :113 -113.

[2]张元.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产生的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风,2014(6) :70 -70.

[3]尹航.煤矿机电运输事故与预防对策综述[J]. 科技信息,2011(36) :350 -351.

[4]李春雷,王力勇.浅谈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J].魅力中国,2013 (13) :267 -267.

猜你喜欢
机电当事人煤矿
我不喜欢你
美国就业歧视当事人的诉讼权保障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什么是赞扬激励法?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