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试飞员:“三合一”的空中骄子

2014-04-16 09:29中和
航空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试飞员启动发动机

中和

盛夏,西北某机场,一架战斗机经过短暂的滑跑之后,拔地而起,直刺云霄。在它身后,一架“黄皮肤”的运输机启动螺旋桨,推动飞机缓缓滑向起飞线。机场上停放的飞机令人眼花缭乱:大块头的运输机、轻盈的战斗机、机身修长的轰炸机、涂着艳妆的支线客机、有棱有角的武装直升机,几乎中国最先进的飞机无一例外都在这里陈列着。

显然,这里是一个特殊的机场,驾驭这些飞机的,是一群身份特殊的飞行员。他们就是空军某试飞团的试飞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试飞员的理解是与死神共舞的人,但这只是试飞员生活的一小部分。就像试飞团团史馆里写下的文字:一名优秀的试飞员同时是一名理论的探索者、飞机设计的参与者,飞行的先行者。

“刀尖上的舞者”

2011年4月9日12时08分,一架国产歼练9高级教练机从某机场腾空而起,执行试飞任务,驾驶它的是空军某试飞团试飞员余锦旺。飞机很快跃升至1.1万米的高空,在这个高度,天空呈现出动人的蓝色,格外静谧,格外纯洁。

战机像雄鹰一样自由翱翔,机身下的白云层层叠叠,鳞次栉比。12时35分,飞机刚刚改平。突然,余锦旺发现发动机转速、温度指针瞬间下滑,飞机推力迅速下降,甚至无法维持高度。余锦旺的心里猛地“咯噔”一下,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发动机停车了”。作为一架单发战机,一旦发动机空中停车,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这时驾驶舱内的“停车”、“断电”、“液压压力”等各种红黄色告警灯全都闪烁着刺眼的光芒,而语音告警系统的“女中音”也不断地用“温柔”的语调和“平缓”的语气提示他各个系统发生了故障。但此时,这些闪光和声音却令余锦旺感觉格外“刺眼和刺耳”。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试飞员,余锦旺清楚,此时飞机距机场还有80多千米,按滑翔比计算根本不可能滑翔回去。余锦旺迅速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在极短的时间里思考着处置方法——进行空中启动,并为空中启动创造有利条件。因为8000米以下空中启动成功率高,他先推杆下降高度增速,并一直保持在适合发动机启动的高度。余锦旺知道,此时不允许他有任何的误操作,因为一旦出现误操作,就会造成发动机“富油超温”等情况,那样飞机不仅不能正常启动,还会损伤发动机,也会增加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更重要的是,这会丧失宝贵的高度。最佳启动时机到来了,他毫不迟疑地开启空中启动电门,眼睛紧紧盯住转速表。终于,转速表开始慢慢上升,发动机也发出“嗯嗯”的启动旋转声,空中启动一次成功!

在外人看来,这次空中停车险情惊险得令人窒息,但是在试飞员看来,这又并非特别意外。发动机空中停车这类特情对试飞员而言,即便不算是家常便饭,也绝对算不上罕见。被称为“空中开车大王”的该团技术处处长邹建国,曾经创造某型发动机空中启动14次的纪录,唯一与余锦旺不同的是,他驾驶的是双发战斗机。

据航空专家介绍,一架现代战斗机有数十个子系统,数百个机载成品设备,数万个零部件,机载系统软件源代码超过百万行,因此在试飞过程中,高故障率是不可避免的,这就给试飞带来了巨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让试飞员远离风险只能是良好的愿望。

编外航空工程师

“处置空中特情,只是试飞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试飞团团长张景亭说:“试飞员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是飞机设计的参与者。从某种程度上讲,一名优秀试飞员是一名编外航空工程师。”

一名试飞员介绍,“显示系统在什么情况下要产生多少字符,字符有多大,亮度有多高,刷新率有多快,高过载情况下的逼真度和失真情况如何?这些都由试飞员兼工程师进行检测。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生产出一个完美的产品,再进行定型试验。”

为了符合中国人的手形,提高人机功效,歼10的驾驶杆甚至是由试飞员们用橡皮泥一点点捏出来的。此外,试飞员们的一个“经常性”工作是为航电界面作出评价并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这名试飞员介绍说,“三代机的多功能显示器周围有很多周边键,周边键如何定义,下拉菜单是否繁琐,是否具有很好的返回和执行功能,都需要试飞员的参与才能完成。因为设计师做的东西往往是设计理念的实现,但是其显示效果要在各种光线、各种过载、暗夜、白天、强光等条件下进行验证,检查是否符合操作习惯。”

当然,试飞员参与最多的还是控制律的设计和修改。试飞团团长张景亭形象地把一架飞机比作一个人。一个人,有能力,也有性格和脾气。而飞机与之对应的则是性能和操纵品质。如何提高飞机的各项性能参数,主要由工程设计人员来做,但是改善飞机的操纵品质,则需要试飞员的积极参与。在品质调整方面,试飞员就像一名驯兽师,逐渐驯服一架尚未定型的战机。

张景亭清晰地记得他们参与歼10战斗机控制律调整的情景,每次飞行试验,试飞员都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一关就是三周。飞行员按照任务卡片在飞行模拟器上飞,一边飞一边做记录,一边打分。从好到不好,分10个等级,等级越高,品质越差。试飞工程师一项一项地检查,试飞员打的分和工程师的数据结果是一致的,就通过了。试飞员的评价好,但是数据显示不好;或者是试飞员的评价不好,而数据显示良好,就需要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进行深入讨论,达成一致。往往是“飞一个小时,讨论两三个小时”。这样做的结果是,歼10被飞行员们评价为最好飞的战机。

航空理论探索者

实际上,无论是处置空中特情,还是参与飞机设计,对于试飞员来讲,都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一些试飞员能够通过几个架次的飞行,迅速找准飞机问题的症结所在,再设计相应的试飞任务和试飞动作,对判断进行验证,这些都得益于试飞员的理论功底。“如果你不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即便你发现了飞机的问题,往往也说不清楚,工程技术人员也不会认可,更谈不上解决。相反,如果你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不仅会让工程人员心服口服,更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解决这些难题。”张景亭如是说。endprint

处置空中特情,更能体现试飞员的理论素养。2011年3月12日下午,试飞员余锦旺按照飞行计划,进行某型新机一类风险课目——颤振试飞。15时33分,飞机爬升至5000米高度,就在余锦旺操纵飞机改平的过程中,飞机的发动机转速突然从85%下降到80%。同时,飞机座舱显示器上出现了“发动机综合调节T4通道故障”的显示,发动机启动指示灯也开始不断地闪亮。大约10秒后,这些故障就像突然出现时一样,又突然地消失了。余锦旺果断驾机返场。在返场过程中,同样的故障又像“幽灵”一样多次出现,而且越来越严重。在随后10分钟的时间里,发动机竟然连续出现多达30余次的自动切油,严重时发动机切油后转速降至70%以下,已无法保持平飞,造成发动机不断发出超温报警,并连续7次自行空中启动,启动后转速上升至慢车转速,几秒钟后又自动切油,如此不停地循环往复。这是一个连环险情,也是空军和中国试飞史上首例“综调故障导致多次切油空停”的重大空中特情。

在余锦旺向指挥员报告的同时,飞机在迅速下降高度。由于飞机距本场还有40多千米,他按预案做好了赶往备降机场的准备。但是,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飞机推力已不足!

在随后的时间里,维持飞机生存的“速度”是他采取最佳滑翔比得到的。飞机采用滑翔的方式,以400千米/小时左右的表速艰难地下滑至本场30千米左右的距离,但飞机此时的高度只有2000米,这个高度是根本不能滑回本场的。

根据多年试飞发动机积累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他将突破的焦点集中在发动机上。他认为,在发动机启动后转速上升的阶段,发动机综合调节器可能不参与工作,这时候增加油门可能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他先试探性地柔和加油门,在观察飞机反应的同时,密切注视着急速变化的各种仪表和数据,他想在不停变化的各种信息中掌握飞机的状态和趋势。十几秒后,奇迹出现了——发动机转速短时间上升至90%以上。他抓住这难得的机会,立即操纵飞机爬升至3000米左右的高度。余锦旺稍微舒了一口气,他利用这稍纵即逝的宝贵机会,为飞机赢得了1000米的高度,此时“高度”就是生命!就是依靠3000米的高度,他成功地按照弱动力操纵的规律,将飞机滑回20千米外的机场。由各方组成的调查组查明,这次险情是由于综调T4通道故障所致。

谈起这起险情,余锦旺心如止水:“发动机综合调节器是发动机的大脑和神经,其T4通道主要用于测量涡轮后温度,如果这个温度过高,那么它就会为了防止发动机失火而切油,这样发动机油门就会减小。但是T4通道‘得了病,它就会始终报警,于是发动机就会不断自动切油,降低油门。当发动机油门低于慢车速度后,发动机的另一项功能——自动启动功能就开始工作。于是发动机就会发生切油——降低转速——空中启动这种循环往复的情况。由于油门始终在慢车状态,飞机就无法保持平飞了。”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体现了余锦旺对航空发动机的深入了解。他曾经试飞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他还完成过几十次空中启动、空中停车迫降等课目的试飞。对发动机来说,他是个行家。

中国航空科技发展的见证者

仲夏,一个漆黑的夜晚。歼轰-7A歼击轰炸机携带一枚重型精确制导炸弹和一个吊舱直飞夜空。副团长李吉宽所带领的机组为了验证吊舱的夜间性能,特意选择了这个看不见月亮的夜晚飞行。这次任务,他们是要利用本机携带的吊舱发现目标,并对目标进行照射,然后投放精确制导炸弹,对靶标实施夜间精确打击。

进入目标区,李吉宽开始操纵吊舱搜索目标,尽管座舱外漆黑一片,但是在座舱内的显示器上,地面行驶的车辆清晰可见。李吉宽不断调整着操纵手柄,突然间,一个方形的靶标出现在显示器上,由于靶标表面温度不同,目标显示出了一条条亮带。李吉宽用十字线稳稳压住目标。随即,飞机微微一颤,一枚重磅精确制导炸弹脱离挂架,目标在瞬间灰飞烟灭。

其实,像这种先进机载武器和设备的试飞和验证任务,试飞团进行了很多次。正是这一次次试飞,使他们成为中国航空科技发展的见证者:某型弹结合某型机载雷达实施发现并摧毁的斩首式打击,精确摧毁了地面活动目标,掀开了空军精确打击新的一页;某型弹夜间超视距攻击,让中国空军延长了夜间精确打击的长臂;某型轰炸机完成了一次投放××吨航空炸弹的纪录,战略重锤由此成型。

可以这么说,试飞员们是这些精彩瞬间的见证者,更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成为中国空军成就一个个辉煌瞬间的参与者和实施者。

(以上内容综合自《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解放军画报》及中央电视台第7套军事节目)

编辑:赵静蕊endprint

猜你喜欢
试飞员启动发动机
我是人体的“发动机”
鼠国要上天之假人试飞员
民用飞机试飞员评述研究
TWP100C涡喷发动机
发动机阻力矩计算和起动机介绍
2016国际年度发动机大奖公布
电启动机的正确使用
从试飞工程师视角浅谈试飞安全
科学酷职业之试飞员
俄媒:上合组织或9月启动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