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封闭后马铃薯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疗效观察

2014-04-17 11:13潘桂菊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外渗利多卡因硫酸镁

潘桂菊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血液科 山东临沂 276000)

化疗药物外渗是临床化疗静脉给药途径的常见并发症,是肿瘤化疗科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据报道,化疗药物外渗损伤发生率0.1%~6%[1]。化疗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轻者局部组织红肿、痛疼、静脉炎、重者皮肤坏死、神经损伤及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有效治疗药物外渗是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我科2007年4月=~2013年5月对60例患者采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封闭后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60例化疗外渗的患者。男48例,女12例,年龄45~72岁,平均53岁。白血病32例,淋巴瘤17例,多发性骨髓瘤11例。平均年龄,性别及所用药物,一般情况经统计学检验,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将60例化疗药物外渗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5mg和2%利多卡因100mg加生理盐水5mL混合液,采用1mL注射针头在外渗部位做环形封闭。1次/d,共3次,同时抬高患肢。之后用新鲜马铃薯外敷。马铃薯用小刀片切成约2~4mm薄片,紧贴皮肤外敷,4~5次/天,每次2h,7d为1疗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封闭后用50%硫酸镁外敷患处,3次/天,7d为1疗程。

1.3 疗效判断 全部病例1周内进行效果评价。治愈:局部红肿痛疼消失,血管弹性恢复。显效:局部红肿,痛疼消失,血管弹性未恢复。无效:局部肿胀,痛疼未缓解,或发生静脉炎[2]。

2 结果

两组疗效观察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途径,由于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组织刺激,一旦药物外渗累及皮下组织,造成该组织的无菌炎性反应,刺激末梢神经造成局部痛疼肿胀,给患者不但带来身心痛苦及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更影响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我科护理人员高度重视此并发症的研究,使化疗药物外渗得到有效的控制。首先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向患者说明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及注意事项,同时做好患者的血管护理。选择正确的血管,提高穿刺技术,加强巡视及对患者交流,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可有效的降低外渗的风险。应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封闭治疗,既给患者减轻痛苦,又达到安全给药的目的,利多卡因可能作为激肽重要稳定剂而阻断痛疼介导的作用[3]。地塞米松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特性和膜稳定作用,可以减少炎症扩散,以及抑制炎性细胞肽的合成和阻滞磷酸酯酶A2活性作用,中断产生痛疼的持续神经冲动,从而发挥镇痛作用[4]。本研究通过对硫酸镁湿敷作为对照,证实新鲜马铃薯治疗化学药物外渗损伤具有显著疗效。马铃薯属于茄科薯类植物,含有大量淀粉、盐类及龙葵素,局部外敷可缓解痉挛,减少渗出,有消肿止痛作用。硫酸镁溶液性质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且存在溶液易析出结晶而使纱布干燥变硬,患者感觉不舒适影响疗效。另外马铃薯取材经济简单,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所以我科采取这种有效的治疗外渗的方法,保障化疗的顺利实施,使患者树立信心,减少痛苦,延缓其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1]李俊英,余春华.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05,2(9A):73

[2]柴梅荣,冯喜平.应用硝黄软膏治疗化疗药物外渗[J].护理学杂志,2007,22(7):49

[3]朱志红.渗漏性损伤[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4):186

[4]朱 琳,王 圣,林 琳.浮针法与硫酸镁湿敷法治疗化疗后静脉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2):2223

猜你喜欢
外渗利多卡因硫酸镁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