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阅读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

2014-04-17 01:13许文惠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2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许文惠

(南京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02)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阅读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汲取知识、获取信息、探索未知的重要的阅读与检索方式。数字阅读以其便捷、迅速、高效、环保的特点,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所谓数字阅读,也即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是指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取或传递知识、文化、信息等的过程。数字阅读包括:

(1)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即阅读的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比如电子书、电子报刊、博客、数据库等。

(2)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即阅读的载体、终端不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有屏幕显示的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

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数字阅读的特点和优势在于:

(1)便捷性。方便、快捷是数字阅读带给读者的最直观的感受。数字阅读摆脱了传统纸质阅读的时地限制。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阅读设备选择和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与信息,省时省力。

(2)经济环保。数字资料是目前最利于传播的一类资料,它几乎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也几乎没有运输成本,无需经过造纸、印刷、物流等多个环节,既节省了资源,又起到了很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3)海量信息。和静态的纸质阅读相比,数字阅读真正实现了声、光、电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全方位的动态阅读。图文并茂的海量信息带给读者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阅读体验。

(4)互动性。尽管纸质阅读也强调读者与作者和作品的多重沟通,但受制于文本的静态化,阅读体验往往是单向的。而数字阅读则以新兴的载体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单向交流,实现了读者与作者、作品的互动交流,多元沟通。

总之,数字阅读以其独有的优势,正迅速占领阅读市场。这种碎片化、快餐式的数字阅读,带给人们全新的阅读体验,也成为今后阅读的发展趋势。

1 数字阅读给公共图书馆带来的影响

数字阅读凭借其经济、环保、便捷等特点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当今阅读的潮流和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然而,数字阅读的迅猛发展也给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威胁和困扰。

1.1 读者流失

互联网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人们原有的阅读习惯也随之慢慢改变。很多人开始习惯通过网络查找、阅读和整理资料。作为信息、文化传承、传播和交流主阵地之一的公共图书馆已经不再是读者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唯一渠道,甚至也不再是最佳渠道。足不出户便可浏览和阅读最新的资讯或书籍,不需要亲自跑到公共图书馆通过琐碎的程序借阅,人们在尽享数字阅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渐渐地减少了去图书馆的次数和时间。长此以往,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流失成了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1.2 内容匮乏

虽然很多公共图书馆都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阅读潮流加强了数字资源的建设,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设施方面都更贴近读者的阅读需求。数字资源建设的步伐不可谓不快,但是建设成效却并不乐观。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约有90%的信息资源尚未数字化。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内容匮乏,品种单一,只是将纸质资源简单数字化,忽略了读者深层次的阅读需求。

1.3 技术局限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引进与自建数字资源日益增加,但不同厂商、不同平台、不同格式、不同版权保护技术之间的各类数字资源处于分散、杂乱、无序的状态,缺少统一的跨库检索、协同服务的技术平台,导致读者在检索和利用信息资源时经常面对不同的登录界面和不同的检索方式,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和畏难情绪。

1.4 经费不足

要想有效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充足的经费是基础和保障。然而,虽然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的采购经费有所增加,但是电子书刊、相应的数字阅读终端的不断飙升的高昂价格使得公共图书馆在发展数字阅读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经费投入方面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2 公共图书馆服务策略

数字时代虽然给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但是也为其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公共图书馆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效率,改进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途径,才能在激烈的新媒体时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2.1 服务理念的创新

2.1.1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这是任何时代、任何行业尤其是服务性行业必须永远遵循和倡导的服务理念。就公共图书馆而言,以人为本,即切切实实地以读者为本,以满足读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阅读需求为第一要务,踏踏实实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关心和关注读者需求,以周到、细致的服务工作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支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公共图书馆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2.1.2 信息服务理念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往往放在“藏”上,仅仅考虑馆藏建设,忽略了受众心理的揣摩与分析,忽视了信息时代的读者需求。阅读习惯和阅读载体的颠覆,要求公共图书馆改变传统、封闭的服务理念,顺应信息化的时代潮流,树立新型的信息服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贴近时代需求,才能在数字阅读的时代背景下生存和发展。

2.2 服务内容的创新

2.2.1 丰富馆藏资源

数字阅读对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统筹规划,加大数字资源的采购力度,加快数字资源建设的步伐,在外购和自建数字资源方面做足工作,保证数字资源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需求。

2.2.2 加强队伍建设

数字建设需要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持和帮助。目前,国内相关专业人才极其匮乏,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的时代要求,人才队伍的素质亟待提升。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学习深造以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全面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精良的服务。

2.2.3 完善技术手段

数字资源的建设是以强大和先进的技术力量为支持的。公共图书馆必须配备精良的计算机设备,完善图书馆网络化和自动化系统,为数字阅读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发展平台和技术支撑。

3 结语

面对数字阅读的浪潮和挑战,公共图书馆应该认清形势,把握时机,顺应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积极利用现代资源优势,拓展和开发高新技术,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服务的主动性、专业性,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扩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1]麻小红.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方式与图书馆服务对策[J].图书馆研究,2013(1):75-78.

[2]常向阳.基于数字阅读的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学刊,2013(2):83-85.

[3]周杨姊.多主体参与: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103-105.

[4]陈一茜.试述新媒体与图书馆信息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45-47.

[5]何岚,严兵,严军.传统图书馆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2):34-35.

[6]谢杰民.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50-52.

[7]陈红宇.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探析[J].民营科技,2013(1):163.

[8]徐享王.图书馆服务价值的多元、混乱与秩序重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9-12.

[9]张成林,姚依民.数字阅读与未来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9):68-70.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