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析

2014-04-17 00:06张桂珍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5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教师幼儿园

张桂珍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幼儿园,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近年来,媒体调查发现,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作业多了,游戏少了,考试更频繁,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

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已经引起教育家的重视。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是教师最起码的准则,每个教师都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这样,教育事业才能做好。把小学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提前拿到幼儿教育阶段不利于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也违背了教育规律。

学者们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做法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幼小的孩子超负荷学习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剥夺了孩子们自由的空间。本来教师带领孩子动手操作和做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的游戏,对幼儿大脑神经发育是很有利的。但是为了让孩子尽早地多学一些知识,这些活动的课时都给压缩了,其实幼儿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被社会的一些现象所影响,不能太功利,不能浮躁,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反而会使孩子的兴趣受压抑,幼儿的天性就是玩乐,让一些小孩子整天坐在教室里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发展。

2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剖析

目前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形:

①家长望子成龙,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一个好工作,为了不甘人后,家长们关心的问题不再是在幼儿园能都吃得饱、穿得暖的问题了。由于家长面对自己工作状况,有的不是很满意,所以就把这种压力转嫁到幼小孩子的身上,把培养孩子成才的期望也寄托到幼儿园。希望孩子去完成父母未竞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处于优势位置,不断给孩子加码。早期教育的误区导致家长在孩子3 岁不到就请家教,家长希望教育得越早越好,把识字算术看成教育的唯一形式,可见用心之良苦,但这种做法的后果是收效不大且劳民伤财,极大地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发育和成长。

②有些幼儿园办园目的不正确。幼儿教育机构本应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服务性是其主要功能,幼儿园通过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优质服务,社会和家长认可,收取管理费是正常的。但是一些民办幼儿园、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都把创收放在了第一位,为了迎合家长,根本不考虑教学规律,急功近利,哪些项目容易出成效就搞哪些,孩子取得了成绩,家长能看得见,摸得着。其实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个性、兴趣、智力潜能等方面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通过短期行为来迅速体现,不能为了家长的满意而放弃教学规律。

③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一些民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严重和教师的素质不高有很大原因。民办幼儿园自负盈亏的性质,导致他们聘用的教师多数是新毕业的年轻教师,好教师由于工资要求高,他们不愿意聘用,年轻教师理论根基不是很雄厚,缺乏实践经验,接受培训、再教育的机会也比较少,对家长和社会不良影响的抵抗力就弱。

3 预防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才能消除“官本位”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才能使幼儿教育真正从幼儿的需要出发,才能彻底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了“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即“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这一理念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以书本为主、忽视幼儿存在的教学模式。教育应当顺应幼儿自然成长的规律,任何违背这一规律、揠苗助长的行为都将是得不偿失。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预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作为家长认清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端正态度很重要。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应当客观,不要人云亦云,家长要了解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了解幼儿大班并不是小学一年级的延伸,懂得“顺自然,展个性”,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总之,家庭一定要自己纠正自己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不会给幼儿园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不会给幼儿教师以压力。这样,幼儿教师才能自由地根据幼儿的情况实施教学计划。

3.2 转变幼教观念,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教学

可以这样说,观念决定行动。因此,要想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幼儿园必须从根本改变其观念。例如,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游戏教学就是一个好方法。游戏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寓教于乐的教学对幼儿来说是最好的方式,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强调的就是这个规律。目前网络技术发达,文化媒体开发了许多课程软件,游戏的模式灵活多样,完全可以保证幼儿对游戏活动的自由选择。幼儿园应修建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但要考虑游戏的安全。要想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一定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不同的游戏主题。无论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最终实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等人格的全面发展。

3.3 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素质

可以这样说,幼儿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对幼儿教学的质量产生致命性的影响。目前幼儿教育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经过高等教育的培养,有的经过幼儿教育的培训,但也有一些教师未受过正规的教育。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重点要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其次是在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上下功夫。观念的转变要靠社会的力量,幼儿教育知识普及离不开媒体的宣传。

3.4 要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内容和目标

记得有人曾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这位学者答道:“我在幼儿园学到了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即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的话道出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道出了幼儿教育的努力目标。

3.5 增加经费投入,强化政府行为,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

目前国家出台了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的法规文件,但是执行的力度不够,因此要加强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度。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督促,强化对幼儿教育机构日常监管,制定好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的指导文件,加强督导,完善评估监测制度。作为从事幼儿教育的幼儿园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规范小学招生程序,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严禁小学提前招收不足入学年龄的幼儿接受义务教育。

切实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需要家长及全社会形成共识,积极地倡导和成功地示范,加强幼儿教师培训,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作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按照幼儿教育的规律引导儿童成长,尊重科学,让幼儿自由地成长,避免揠苗助长,淡化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想。

[1]蔡秀玲.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2).

[2]徐青.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及纠正和预防[J].林区教学,2010(1).

[3]高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9(6).

[4]朱迪.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2).

[5]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3).

[6]于淑贞.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析[J].教育探索,2013(12).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儿教师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