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的现实问题及实施策略

2014-04-17 03:06王薇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生评价综合实践活动问题

王薇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的现实问题及实施策略

王薇

综合实践活动应按照动态生成、真实情境、多元评价、尊重差异的基本取向开展学生评价。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重“形式”轻“实质”、有“活动”无“评价”、厚“管理”薄“教育”等现实问题。学校可以采用评价贯穿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细化具体评价要素和观测途径、围绕收获和体验开展自我评价、家长和社区协同参与评价、总结交流活动将个人体验扩大为集体智慧等实施策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的实践探索。【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问题;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进一步关注生活与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与实践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本研究重点讨论最核心的学生评价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是指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表现、进展和变化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生所习得的能力(learned abilities),而是学生学习的能力(learning abilities);不是要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而是要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1]

一、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的基本取向

1.动态生成

这是指评价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动态发展过程。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评价中,要以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能为导向,既要规范学生的参与行为,又要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把握学生的动态生成。学生发展是动态的过程,教育需要留给学生成长的空间,应将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相伴生成的非预期信息整合为可供利用的资源,成为评价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逐渐显现的潜能,可能会超出预先设定的发展目标,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发展具有不确定因素。这些超出预期的伴生资源应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引起格外关注。第三,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注重过程。“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过程性评价注重衡量教育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反映学生发展变化的情况,促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而不仅仅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将“预定目标”、“发展变化”和“最终结果”均视为学生个体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把学生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学生个体的若干侧面相互进行比较,关注教育过程和学生的成长历程。评价重点不放在学生掌握了多少具体知识、技能,而是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在活动中是否能积极体验、获得真实感受。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随时性,通过过程激励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活动目标,因此,评价结果不能只用分数或等级表示,而应提倡采用评语的方式评价学生。

2.真实情境

这是指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评价学生的表现。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倡导真实性评价理念(authenticassessment)。评价要尊重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规律,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和个性发展需要,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评价主体从学生真实的学习活动中收集真实的表现资料,主要可采用两种方法,即“表现性评价法(performance assessment)”和“档案袋评价 法(portfolio assessment)”。表现性评价可通过设计并让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表现。档案袋评价,是以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经历及相应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图片、影像材料和各种作品为证据,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做出记录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实践探索主要以“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形式体现。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植根于鲜活的场景。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情境的个人意义是评价的核心价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或与现实情境相似的真实性任务,可以捕捉他们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自然状态和能力表现。

3.多元评价

这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多元评价。第一,评价内容多元。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学习过程是一种综合性、跨学科、重体验的过程。评价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得,更要注重观察、操作、表达、合作等能力的提升;不仅要强调学生对活动过程、方法、原理的理性思考,更要强调不断积累的感性认识;不仅要关注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和成果,更要关注探究实践过程中包括自信心、责任感、使命感在内的体验和感悟。第二,评价主体多元。综合实践活动由于性质的特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了校园之外,社会、社区、家庭都应作为评价主体,与学生本人、同学、教师一起参与评价。依据共同建构的评价理念,通过沟通协商帮助学生梳理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师生关系互动、家校协作育人的有效载体。

4.尊重差异

这是指建立综合实践活动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相比,不具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所体现的能力也各异:有的学生体现出合作意识,有的学生体现出探究能力,因此,应以尊重学生差异为基本原则,围绕每个学生个体较为明显的行为表现予以评价,避免学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也就是说,要以学生自身变化发展为参照,建立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该标准对学生产生的压力较小,激励性较强。评价视角主要有两个:一是将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挖掘潜在的能力,发现存在的不足,重点关注发展、变化和改进;二是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互相比较,明确优势和劣势,分析学生个体发展的平衡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的现实问题

1.重“形式”轻“实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在于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其中,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研究相类似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因此,评价应重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方法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看过程多缜密、内容多丰富、资料多完整。但目前,在实际评价中出现了重形式轻实质的倾向:过于看重研究环节的规范,要求学生务必运用某种研究方法(如调查法)或手段(如数据分析)等,挫伤了学生对研究问题本身的兴趣;过于看重活动资料的记录,致使综合实践活动演化成了一种资料建设、收集、整理的形式化过程,忽视了过程的自主性、材料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过于看重活动报告的体例格式,导致学生将关注点转向如何完成一份规范的成果报告,出现了“八股文”现象,忽视了活动过程内在的丰富性和教育性。

2.有“活动”无“评价”

教育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们一直倡导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机制。但在实践操作中,将“活动”等同于“评价”、有“活动”无“评价”等缺少评价环节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学校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投入较多力量,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参与热情高涨,但活动过后戛然而止,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随着活动结束而消散,充分的反思总结和展示交流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殊不知,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实质包括两个层面:自我交流和他人交流。自我交流即学生将活动中的感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发现潜能,寻找不足;他人交流即学生在活动中和活动后与同伴、教师、家长、社区、社会等主体交流收获和体验,给予他人建议,获得他人意见。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也主要有两个:自省和展示。自省可以以评语、日记等方式记录,展示可以以小论文、专题报告、实践日志,以及电子书刊、网页、网站等形式呈现。

3.厚“管理”薄“教育”

有些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看作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统一管理,不论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是什么,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下发,作为课程评价要求学生填写,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监控”和“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活动本身的热情,预设性太强的方式更是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必须完成表格的要求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负担。其实,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其在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意义,“监控”和“管理”功能只是评价的副产品,不应本末倒置。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恰当地分析活动内容形式,及时总结、反思、超越活动体悟和经验,以此达到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目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的实施策略

1.评价贯穿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将其仅作为活动结束时的工作,而应将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策划、参与、组织、体验、表现、感悟等情况及活动成果。教师要营造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的评价氛围,设置评价环节,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活动中学习,伴随活动的进程随时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在综合实践活动“军训”、“学农”单元建立了“全天讲评制”,每天固定时间评价全天的军训或学农情况:每天晚上九点半召开年级讲评会,以班级为单位,每班选择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其他学生可作为智囊团,讲评本班在这一天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情况,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维度,要求评价本班一天中的四个亮点、一个有待改进的温馨提示、一点农村生活体验、一点其他班级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点。年级组教师需针对学生讲评情况对点评人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总体情况进行点评。此外,学校还针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内务卫生这一“老大难”问题,建立了“评比讲评制”,按照“活动有要求、实施有环节、步步有评比、天天有反馈”的原则实施活动评价。内务评比是指每天由各班的生活委员和医务室大夫检查内务并进行评比,内务讲评是指每晚年级讲评会上由负责检查的学生进行内务讲评,讲评实名制,并在当场表彰先进颁奖。评价有标准、有名额、有差别,鼓励连续,注重养成。

2.细化具体评价要素和观测途径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在义务教育阶段规定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四大领域,在高中学段规定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大模块,规定了评价内容的大体方向,但并未细化评价指标。在实践探索中,不少学校在国家规定的大框架下拟定出具体的评价要素和观测途径。如北京市某中学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内容确定为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社会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劳动习惯、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其中,学习态度可通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次数、积极性、主动性、认真程度等行为表现来评价,如学生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主题活动,主动提出设想和建议,积极动手动脑,认真查找资料,准时完成学习计划,不怕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等;合作精神可通过学生在参加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来评价,如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他人和寻求他人帮助,认真倾听同学意见,乐于与同伴分享成果,在小组中主动发挥自己作用等;探究精神可通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表现及其对研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如是否敢于提出问题,以独特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和表达学习结果,积极采用多种方法等;社会交往能力可通过学生是否主动与他人交往,是否有与人沟通合作的愿望、方法和能力等来评价;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可通过学生收集信息的多少、方法、途径、真实性,对信息的辨别、反思等来评价;劳动习惯可通过对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惜劳动成果等品质来评价;操作技能可通过对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评价获得;创新精神可通过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独特性、方法的创新性等进行评价来获得。

3.围绕收获和体验开展自我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应以学生本人为主,评价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各个方面的行为表现,特别是要围绕自己的收获和体验等真情实感进行总结反思,因为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对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某学生在参与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后就做过这样的自我评价:“时间很快就到了,临走前还有一丝不舍。此次活动让我体验到了做教师的辛苦,我学会了忍耐,了解了教育的艰辛,尤其是活泼好动的小朋友。面对这么多生面孔,我必须拿出勇气,面对挑战,不畏艰难,勇于实践,这不也正是学校让我们实践的目的吗?这次活动给了我们一个体验社会、展现自我的平台,让我融入到社会大家庭,认识到工作的不易。往后,我不再乱花爸爸妈妈的钱了,会多帮妈妈做点家务,让她少些负担。这次实践让我改变了很多。”北京市八大处中学某学生在完成化学研究性学习后也做了这样的自我评价:“我们的研究课题是‘饮料与人体健康’。在课题学习中,我了解了饮料中的成份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饮料的利与弊、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选择饮料等有趣话题。我们通过超市调查、家庭实验、外出采访、数据分类、筛选信息、统计数据、查询资料等各项工作开展研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课题。在学习过程中,我勇敢地迈开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实地采访中不断锻炼,我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在超市调查、数据分类统计、筛选信息、分类整理等各项小组活动中,我逐渐加深了对合作的认识,深刻体会了合作的重要性;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我学会了勇敢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认真地聆听他人的见解,对于自己工作中的失误,我敢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并及时改正。在与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为此次研究性学习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我们的学习成果如同那甜美的果实,这段美好的时光为我们平淡的生活添加了色彩与欢笑。”

4.家长和社区协同参与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其社会性,因此,我们更应引入家长和社区,从各自角度出发对学生开展评价,从整体上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家长和社区介入评价,可由校方确定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细则。不论是家长还是社区,都应主要采用激励性评价,以指导和鼓励为主,促进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自信。同时,家长和社区也可以对活动的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提高活动质量。北京市房山中学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村民写春联、帮助书店整理图书、帮助商店粘贴价签、在本村安全巡逻、为社区设计logo、辅导小学生、保洁健身器材、捡拾白色垃圾、巡山防火、帮助村委会给老年人发放粮油、分发信件、清理“城市牛皮癣”小广告等,家长和服务接收单位均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如,对于“春节前夕为村民书写赠送春联”社区服务活动,家长是这样评价的:“这次活动结束后,感到孩子懂事了、进步了,在村内展示了孩子的书法和绘画,作为家长我很欣慰,继续努力还会有更多收获的。”服务接收单位也评价道:“同学们自发为村民书写春联、绘画,创意尤佳,为村里增添了节日的色彩,充分表现了他们的特长和才能,我们非常感谢这些孩子们。”在“为某小区设计小区logo”社区服务活动中,家长是这样评价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情丰富、热爱绘画,从这次活动中我们看到,孩子敢于接触社会,积极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作为家长,我们非常支持孩子,希望孩子充分发展这方面的天赋。现在能为小区设计标志,将来为社会做贡献。”服务接收单位也评价道:“正在我们为小区标志的设计感到一筹莫展时,高二年级学生接受了这个任务,特别是这个孩子积极踊跃,热情高涨,富有一定的绘画天赋。为完成为小区设计标志的任务,他深入社区,了解小区文化、居民需求,上网查阅标准,绘制多种图样,尽心尽力,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对孩子的作品很满意,同时我们感到他是有作为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我们国家的希望。”

5.总结交流活动将个人体验扩大为集体智慧

在多元主体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展示交流活动等集体行为,进一步深化和扩大评价的影响力,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分享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北京市东直门中学设计了《实践生活小报》,用以展示学生的实践体验,此外,还召开了研究性学习课题宣讲会、社区服务评价展示会、综合实践军训和学农单元反思总结会。北京市八大处中学的心理小组研究性学习以“探索自我、调控自我”为主题进行班级总结交流、分享评价,有的学生将自己比喻成“刺猬”,有的学生将自己比喻成“破茧儿出的蝴蝶”,建立了自我剖析和同伴学习的氛围。北京市琉璃河中学开展了“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要求每班开展两次小组交流和一次班级研究进展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每个班的指导教师当评委,各组选派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经历和生涯发展规划,并回答评委老师的提问。评委按照评价标准打分,选出本课题的优秀学生,并推选出学生参加年级交流,将综合实践活动的个人体验扩大为集体智慧。

[1]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林 洁

G455

A

1674-1536(2014)03-0016-05

王 薇/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评价、学校评价研究。(北京100101)

猜你喜欢
学生评价综合实践活动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有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