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玩出来的精彩
——浅谈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4-04-17 01:51孙明霞
教育观察 2014年14期
关键词:向右转儿童游戏

孙明霞

(南通市海安县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600)

“同学们,稍作休息,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好!”学生们大声欢呼。

接着,所有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期待着游戏的到来。

……

这一幕对于教师并不陌生,学生们那种欢乐的、期待的眼神会浮现在教师们的脑海中。游戏是学生生命中的第一主题,教师们应该重视游戏在儿童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的最初方法,也是最有意思、最有效的方法。其实,数学并不枯燥,往往是教师们把它教枯燥了。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尽可能将教学过程中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欢快的情境中学习。

一、关注游戏的意义

(一)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小学生好说爱动,自制能力比较差,当课堂枯燥乏味的时候,容易坚持不住,出现走神的情况,低、中年级的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怎么才能克服这种状况呢? 柏拉图认为:游戏可以引导出学生的学习天性。游戏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活动,对学生们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

(二)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单一讲授,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地记忆知识,不能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更谈不上去创造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兴趣,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知识的无意记忆

小学生的记忆往往以无意记忆占据优势,感兴趣的就注意,也易牢记;不感兴趣的不注意,记得也不牢固,记忆与兴趣紧密相关。而游戏教学恰恰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游戏设计的要求

数学教学游戏主要有六种类型:情节性的教学游戏、操作性的教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教学游戏、口头数学教学游戏、竞赛性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下面笔者以五年级《找规律》一课中的游戏“疯狂体育”为例进行分析。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疯狂体育”,谁来配合我一下。

(一生上台)

师:先来个不疯狂的,听口令完成动作。立正,向后转,向后转。

(生演示)

师:我们发现这位学生一次是面向我,一次是面向大家。

(稍作停顿)

师:接着听好口令,我说“好”后,你可以慢慢转,也可以一下子表示出最后面向谁。向后转9次。

(生慢慢转,最后转向大家)

师:向后转99次。

(生继续慢慢转发现头开始发晕,老师扶住)

师:这时候用体力不如用脑力。

生:可以一下子得到是面向大家。

师:为什么呢?

生:99÷9=11(组)

师:为什么除以9?

生:大家 我 大家 我 大家 我 大家 我 大家,有这样的十一组。

师:为什么不找个更简便一点的周期规律呢?转第一次,面向大家,转第二次面向我 (板书)也就是“大家,我”两个为一组。

板书:99÷2=49(组)……1(次)第一次就是面向大家。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来玩?全体起立。记住每次面向哪里的。向右转,向右转,向右转,向右转,转了几次?

板书:第一次,南;第二次,西;第三次,北;第四次,东。

师:向右转21次呢?这次你该怎么办?

(生一下子转向南)

师:说出你这样转的理由。

生:21÷4=5(组)……1(次),第一次转向南。

师:转36次……

游戏“疯狂体育”让教师眼前一亮,这是一种动态的游戏,由转9次到转99次,重点让学生理解蕴含的周期规律,由“转动”变成出现“对着大家与对着老师”两种情况,由动态转向静态的思考。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游戏需要教师审慎思考,全方位考量。上面这个游戏就较好地体现了游戏的三个特点:情趣性,直观性,启发性。

(一)情趣性

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小学生的游戏注重从情境化中展示趣味性,从形象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等突出趣味性。上面的游戏就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二)直观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形象的思维”与“抽象的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很直观地体验数学的魅力。比如这个例子中将数学的练习融入游戏之中,思维是在脑中的,但是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就在游戏当中。同时,这个游戏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一个学生可以操作完成,很多学生也可以操作。

(三)启发性

游戏要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质,必须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学生从富有启发性的思考活动融入竞争性的体验中获得乐趣。上面的例子中学生由游戏中提炼出需要的信息,然后联系本课的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了思维程序,渗透了思维方法,对分析能力尚低的学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三、游戏教学的策略

要把游戏活动较好地跟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设计很重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更要把握好方法和策略,着力通过游戏在儿童与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游戏体现数学本质又符合儿童特质,这就是教师的教学艺术所在。

(一)游戏前——充分准备

要精心选择、有效设计各种符合儿童数学学习的游戏,精心安排恰当的学习内容和游戏,做好游戏需要的一切准备。这里的准备既包括物质的(如:教具、学具、媒体等),更包括精神的(如:知识、思想、情绪等)。上述案例中,教者就必须先设计步骤,想好自己的游戏最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什么形式组织课堂等。

(二)游戏中——精心组织

教学实施时,教师选择适当的位置做好游戏讲解,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听得见讲解,看得见示范,设计有效的组织形式,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让他们在游戏中动起来,成为游戏的主人。

(三)游戏后——用心反思

游戏只是手段,游戏后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去内化,因为学生的思维是有差异性的,学生更需要时间根据自己的思维节奏来思考,这个过程就是静思过程。每个游戏结束之后,教师都应该引领学生们去反思和追问。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的价值。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支配他们,来养成他们的学习习惯,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让游戏走进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改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让数学情趣化、活动化、儿童化,带着学生们“玩出精彩”!

[1] 章显联.数学游戏与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2005(8).

[2] 林舜南.小议数学游戏对数学教学的作用[J].广东教育,2005(7).

猜你喜欢
向右转儿童游戏
方位:寻找候车厅
梦和真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向左向右转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