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体育课堂的主体性教学

2014-04-17 01:51倪建银
教育观察 2014年14期
关键词:主体情境教学模式

倪建银

(如皋市白蒲镇阳光初中,江苏如皋,226512)

近些年来,国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体育教学模式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出适当的调整。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快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教学融合了素质教育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思想是主体教育,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让学生们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形成和谐、轻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教师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意识及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通过用新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一、实行主体性教学的意义

主体性教学的实施能够使发现性教学和接受性教学融合在一起;能够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形成良好的学生主体人格和主体意识;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自主地掌握学习。

二、主体性教学的实现条件

(一)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主体,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要予以尊重,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二)学生主体意识培养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认真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得到了锻炼,还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意义,能够较好地提高、发展学生的素质。现代教学的核心要素是学生主体。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是主体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提高、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师角色转变,起主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需要转变,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因此,教师的讲课要有引导性,要协调、鼓励学生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发挥自身才能,展现、培养自己的个性,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体者。

三、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教学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构建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师要以原有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发展主体性教学模式。

(一)要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活动一般在室外,外界的干扰因素比较多,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有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们的注意力存在不同特征。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必须依据学生的注意力特点,总结学生的注意力特点、规律,用好的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机结合,教学的手段要多样化、现代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经过多年发展,现代教学形式已比较丰富,如循环教学、电化教学、集体教学、分组考核、分段教学、提示教学、理论教学、小组创编队形等。

(二)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对体育课堂的教学结构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达到优化的目的。教师不仅应该关注知识、教材,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设立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进行体育锻炼,有强烈的体育学习动机。使学生从取得的成绩中获得满足感,产生愉悦的情绪,这样就能激励学生不断地进行体育学习,把体育课变成自我发展、自我展现的学习舞台。教学目标有不同的层次和等级,教师要根据所在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目标系统,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的大小能从教学目标系统中找到符合自身情况而且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可以获得满足感,增加自信心,就会去寻找更高一点的目标,并通过学习不断进步。

四、中学体育主体性教学的对策

只有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要创设出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参与到其中去,才能做到体育知识的传递。学生们通过课堂体验,情感得到升华,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以增强。

(一)情境化教学可以营造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要求教师设置一定的情景氛围、场地器材和故事情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用心去思考、学习,激发学生思维力,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能主动参与其中,加快学习速度和提高学习效率。进行情境教学时,教师、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去,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教师适时指点,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体育知识。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年龄、性格等特点,根据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体育课的内容变得更趣味化、游戏化、故事化、生活化,学生们在营造的情境中轻松愉悦地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活用语言描述创立情境,积极引导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设问等语言手段,将学生们引入到情境中去,让学生们能快速明白课堂内容和基本要求,融入到教师创建的情境中去。学生们从中受到启发,进行思考,从而掌握教师授课内容。教材内容必须和创设的情境相融合,学生能够从中真实地感受到体育知识。因此,教师要仔细揣摩,让体育更加贴近生活,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体会体育中的生活,在生活中学生们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的体育,两者有效融合,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真谛、价值,最后达成了终身体育的目的。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教师要利用这个特点,上课时进行各种运动的展示或者让学生观察体育运动图片,让学生感性认识各种体育运动,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练习。教师还可以运用初中生熟知的音乐配合学生的模仿,愉悦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们在音乐中自由练习、发挥,大胆、独立地完成模仿练习。

(二)教学方法优化,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要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学生身心健康,适应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技能、知识、身心素质,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不同时期的学习水平和目标都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教学法的选择,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解、示范、练习,要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们通过体育教学真正学到知识,领会体育的真谛,爱上体育,进行终身体育锻炼。

(三)正确进行体育评价

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把发展学生作为根本的评价原则才是正确的体育评价,而且评价时要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客观、发展、全面的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学生才能够有奋发向上的动力,才能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激励学生的手段,既能使体育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也能客观掌握学生体育课时的表现;既能够对学习的结果、行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也能够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能力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心理素质、运动技能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学生的人格、思想也更加健全和完善,真正做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

总之,要实现中学体育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得到好的锻炼和提高,教师要运用多种策略,真正做到主体性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重视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1] 王英武.体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3).

[2] 欧阳锡禹,金育强,唐雪姣.论体育课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2006(1).

猜你喜欢
主体情境教学模式
不同情境中的水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