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词频及共现分析

2014-04-17 04:09马世杰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5期
关键词:词族词频周易

马世杰

(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天津 300070)

0 引言

儒家思想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儒家的民本思想、进取精神、历史使命感、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建立和谐社会,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对代表儒家思想的儒家经典研究,要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儒家经典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和借鉴儒家创制的经验,对建设中华新文化,无疑具有明显的启迪作用。由于数量庞大,仅对《十三经》中的哲学思想类《论语》《孟子》《周易》3 部儒家经典进行分析和研究。

1 儒家经典资源与研究过程

《十三经注疏》电子书下载及在线阅读网站:下载整理引用《十三经注疏》儒家经典著作的电子版共计416 卷。从中分类出《论语》《孟子》《周易》3 部儒家经典进行分析和研究。使用自编词语、短语挖掘及分析软件和MyZiCiFreq 字词频率统计工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内容和同特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大量数据进行词频分析研究,找出儒家经典精髓及异同点,得出儒家经典学科的发展规律及结构状况,为儒家经典深入研究及古典文献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性帮助。由于研究目的是研究儒家经典论述思想,不是专门的语言文学研究,为了便于通过词语分析儒家经典主导思想,特采用儒家经典原文和译文统一进行词频和共现研究。以便于更准确和全面地把握儒家经典思想。

2 儒家家经典词频及共现分析与研究热点分析

《十三经注疏》儒家经典著作的电子版共计416 卷。经过全文数据挖掘和关键词词频软件处理,形成核心关键词族语料库,共计字915661 个,词语10361 条,词频63999 条。具有哲学思想的《论语》《孟子》《周易》在儒家经典《十三经》占有重要地位,3 部经典原文及译文共计230324 个字,124622 个词语,9106 个词频。其中《论语》68315 个字,35606 个词语,4450 个词频;《孟子》152040 个字,81580 个词语,8792 个词频;《周易》162009 个字,89016 个词语,6935 个词频。共现词频10364 个。去掉频率高的虚词和无实意的词外,对下面具有实际意义高频词进行详尽分析。

2.1 儒家经典对贤德者的关注和研究

高频关键词“贤德者”共计12 条,占高频关键词总数10361 条0.12%;词频1868 条,占高频关键词总词频63999 条的2.9%。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孔子”,词频896 次,除《论语》中词频达到896 次以外,在《孟子》《周易》中也占有很高的词频概率,说明孔子在哲学思想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总词频超过100 次的涉及3 个人:孔子、孟子和子贡。说明在儒家经典《十三经》哲学思想类中,3 人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论语》中,涉及到的人物并不多。只有孔子、子贡、车子、庄子4 个人。除“孔子”词频出现38 次以外,其他人词频次都不超过2 位数。

2.2 儒家经典对“仁”的词语的关注和研究

高频关键词“仁”共计18 条,占总高频关键词10361 条的0.17%;词频344 条,占高频关键词总词频63999 条的0.54%。表2 中高频关键词“仁”词族出现频次最高的有仁义(78 次),不仁(48 次),仁者(47 次),仁政、仁德等。

在《论语》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仁者(47 次),仁德(20 次)。《孟子》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仁义(73 次),仁政(38 次)。《周易》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仁道(6 次),仁慈(6 次)。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论语》中计有109 次谈到“仁”,孔子认为是仁之本之道,那就是要“爱人”。怎样才能做到爱人,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3 部经典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有所不同。《论语》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仁者(47 次),仁德(20 次)。《孟子》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仁义(73 次),仁政(38 次)。《周易》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仁道(6 次),仁慈(6 次)。虽然3 部经典的哲学思想中都讲仁,但重视点还是略有微差的。

2.3 儒家经典对“义”的关注和研究

高频关键词“义”共计7 条,占总高频关键词10361 条0.07%;词频125 条,占高频关键词总词频63999 条的0.2%。表3 中高频关键词“义”词族出现频次最高的有仁义(78 次),同上条“仁”词条相同。正义(21 次),道义(10 次),大义、取义、义理、义举等。

“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义字。孟子阐综“义”为“信”和“果”都必须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袁可立)引咫尺之义折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在3 部经典中,“义”词在《论语》中出现最少,只有道义一个词。《孟子》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正义(15 次),道义(5 次)。而《周易》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正义(6 次),大义(5 次)。

2.4 儒家经典对“礼”的关注和研究

高频关键词“礼”共有16 条词条,占高频关键词总量10361 条的0.154%;词频135 条,占高频关键词总词频63999条的0.21%。高频关键词“礼”词族出现频次最高的有礼仪(27次),礼乐(25 次),礼节(17 次)等。

“礼”属儒家哲学范畴,因此,儒教又被称为礼教,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又被称为礼乐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涉及的礼的层次是不同的。小的指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而大的则指一切典章制度,还有高于一切典章制度的伦常。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既是帮助个体克己以修心的一种外在的道德规范,又是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仪节形式,还是使国家臻于至治的政治制度,所以他说:“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怅怅乎其何之? 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孔子“礼”的思想是在周礼的基础上损益而成的,并为后世所继承和实践。

高频关键词“礼”在3 部经典中,出现频次和位置有所不同。《论语》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礼乐(18 次),礼仪(11 次)。《孟子》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礼节(13 次),礼制(10 次)。《周易》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礼仪(11 次),周礼(8 次)。虽然3 部经典的哲学思想中都重复讲到礼,但对“礼”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5 儒家经典对“智”的关注和研究

所谓“智”,是指知识和理性,即对社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同。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儒家要求人们掌握道德知识,增强道德理性,具有区分善恶、明辨是非的能力。孟子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孔子说:“仁都安仁,智者利仁”。可见,知(智)者更明了为仁之理或成仁之利,从而更加努力地求仁为仁。这启示我们要重视智慧,注重学习,崇尚美德,加强文化修养、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高频关键词“智”共计11 条,占总高频关键词10361 条0.10%;词频56 条,占高频关键词总词频63999 条的0.08%。高频关键词“智”词族出现频次最高的有智慧(19 次),明智(13次),智者(11 次)等。在3 部经典中,出现频次都不是很高。《论语》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智慧(6 次),智者(6 次),明智(5 次)。《孟子》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智慧(7 次),明智(5 次)。《周易》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智慧(6 次)。

3 部经典中,高频词“智慧”巧聚在3 部经典首位。可见智慧更能准确地体现“智”的本身含义。“智”词组总频次56 次,《论语》有20 次,《孟子》有21 次,《周易》有15 次。词频比较均匀。可见3 部儒家经典对“智”的重视点是比较一致的。

2.6 儒家经典对“信”的关注和研究

《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

高频关键词“信”共计13 条,占总高频关键词10361 条0.125%;词频163 条,占高频关键词总词频63999 条的0.25%。高频关键词“信”词族出现频次最高的有诚信(74 次),相信(18次),忠信(18 次),信任(16 次)等。

高频关键词“信”在3 部经典中,出现频次和位置有所不同。《论语》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忠信(10 次)。《孟子》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相信(10 次)。《周易》中出现词频最高的是诚信(65次)。在13 条“信”的词组中,《论语》有8 条,词频34 次。《孟子》有12 条,词频55 次。词频最高的是《周易》,词条5 条,词频高达74 次,占总词频163 条的45%。

2.7 儒家经典对“忠”的关注和研究

“忠”:忠诚、忠良、忠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其对象较为广泛,对亲、师、友、君所交待的事都要忠(尽心)。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君”,对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忠”的问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忠”讲的是君王忠于人民:“上思利民,忠也。”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论语·里仁》里,曾子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主忠信。”君子行事以忠信为主。在《论语》中,未见孔子对“忠”字直接释义。纵观《论语》,更绝没有要求臣应对君的忠。

高频关键词“忠”共计14 条,占总高频关键词10361 条0.13%;词频47 次,占高频关键词总词频63999 次的0.073%。高频关键词“忠”词族出现频次最高的有忠信(18 次),忠诚(6次)等。“忠”在3 部经典中,出现频次都不是很高,可见“忠”在儒家哲学思想经典中论述还不是很突出。

另外,高频关键词“恕”的词频较低。在3 部经典中,只出现2 条,频次只有4 次。“忠恕”,《论语》词频2 次,《孟子》词频1次,《周易》词频0 次。“恕道”,只有《孟子》频次为1,其他频次都为0。可见“恕”在3 部经典中不是很受重视。

2.8 儒家经典对“孝”的关注和研究

“孝”:孝心、孝敬、孝道。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孔子创立“仁学”,“孝”是“仁”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儒家看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实行仁德的根本。孔子认为,继承父志是“孝”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高频关键词“孝”共计9 条,占总高频关键词10361 条0.09%;词频52 次,占高频关键词总词频63999 条的0.081%。高频关键词“孝”词族出现频次最高的有不孝(32 次),孝悌(8次)等。总的看来高频关键词“孝”在3 部经典中,出现频次都不是很高,只有《孟子》经典中的“不孝”词出现了25 次,其它词语都不超过10 次,可见“孝”在儒家哲学经典中对“孝”还不是很重视。

另外,与孝有关的“悌”词,出现的频次也较低。在3 部经典中,只出现1 条,频次只有8 次。“孝悌”,《论语》词频3 次,《孟子》词频5 次,《周易》词频0 次。可见“悌”在3 部经典中也是很少提及的。

2.9 儒家经典对“让”的关注和研究

“让”指谦让、礼让。对人的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孟子·公孙丑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高频关键词“让”共计10 条,占总高频关键词10361 条0.10%;词频24 次,占高频关键词总词频63999 条的0.038%。高频关键词“让”词族出现频次最高的有谦让(8 次),礼让(5次)等。在3 部经典中,高频关键词“让”在《论语》中词组出现了11 次,有礼让(4 次),谦让(3 次)。在《孟子》中出现最高的是谦让(3 次)。在《周易》中“让”词组频次出现最多的是谦让(2 次)。在3 部经典中“让”词组,出现有一定差别的。《论语》在词表中词频出现11 次,占总频次的45%。《孟子》在词表中词频9 次,占总频次的37.5%。《周易》在词表中词频出现4 次,占总频次的16.7%。

语料库有儒家经典哲学思想类——《论语》《孟子》《周易》高频词10361 条,词频63999 次。由于关键词数量较多,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受篇幅所限,仅列出部分关键词族及相关词组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于儒家经典及古典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通过儒家经典词频分析可以得出: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儒家思想,是华夏思想价值体系的一种,对中国及东方文明发生重大影响。儒家经典主要有十三经。儒家正典化始自孔子治六经。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其中诗书礼乐又称古之四教,周朝贵族的教科书。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分别通过“师”与“儒”来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

我们要本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用现代法治的视角来看待儒家理论时,也应认识到,儒家思想中有些部分在今天仍然具有普遍价值和指导意义,能够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所借鉴利用。

应用情报学词频和共现分析法研究儒家经典的思想精髓及异同点,以揭示儒家经典学科领域的发展过程、结构以及领域及学科之间的关系。突破以往只从外部特征角度分析的局限,把词频及共现分析方法应用到儒法经典的研究上来,拓宽了情报学研究领域,开拓了词频分析法在儒法经典的研究新途径,也为古典文献的研究开辟出新的方法。

[1]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http://ds.eywedu.com/shisanjing/index.htm.

[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词族词频周易
基于词频分析法的社区公园归属感营建要素研究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铤”有“直”义的词源学解释——兼说/直/义的同源词族
常爸:学好“词族”,英语词汇量能猛增
甜甜的“蝴蝶茧”
《周易》与《孙子兵法》
“X系”词族初探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
云存储中支持词频和用户喜好的密文模糊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