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堂小结 提升教学效益

2014-04-17 01:51石红权
教育观察 2014年14期
关键词:教者乘法数学

石红权

(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小学,江苏如皋,226543)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有赖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优化,其中课堂小结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豹尾”,有着独特而无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了数学同行的高度重视,用好课堂小结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

一、用好课堂小结是教与学的共同需要

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其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短。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后半段,往往需要面对学生注意力分散、神经疲劳、兴趣下降等问题。此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束阶段的教学策略,就是要优化课堂结尾的艺术,用好课堂小结。一个精心设计、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巩固新知识、缓解学生疲劳、保持学生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其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我们不寻求改变,还是单一地、模式化地以完成作业、布置预习等内容去结束课堂教学,会导致学生漫不经心,甚至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学习效益低下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见,课堂小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教还是学,要提高效益就必须重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必须想方设法优化课堂小结。

(一)对教师而言,它是对自身教学的一种反思、调整与提升

一堂课,主要教学环节完成后,我们或提问或练习或陈述主要教学目标,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此时我们就进入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在运用多种方法了解学生“今天有何收获”时,我们似乎更应该把重心调整到在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反思、及时补救、及时提升自己的教学上来,以提高教学目标的当堂完成度。这应该是课堂小结构思的目标取向和内容重点,也是课堂小结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所在。因此可以说,课堂小结对于教师而言,应是一种回顾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进程推进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尤其是在结尾阶段,我们应该思考:教学是否完成了预期的目标?是否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否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补救与拓展延伸?此时,课堂小结就犹如一面镜子,折射着这堂课抑或暗淡抑或明亮的光辉。

(二)对学生而言,它是对所学进行梳理、归纳与提升的过程,是“学”的一种深化

虽然是简短的几分钟结语,对学生而言,却是对“学”的一种深化的过程。优化后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总体上把握课堂所学。小结可采用记忆、归纳、练习、延伸等组织形式,其着眼点在于努力让学生当堂掌握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小结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学会归纳总结的过程。此时,课堂小结就是一种利器,善教者将用它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思考。

二、课堂小结常见类型简说

根据课堂小结构思的目标取向和内容重点,我们将日常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小结归纳为三大类型,分别简述如下:

(一)设疑式小结

此类小结多以问题形式呈现,意在促进学生再次思考课堂所学,理清相应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设疑的目的在于促进思考的深化。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者的设疑贯穿于导入、新知教学的始终。教者可以在导入新课或新授过程中,有条理地出示几个问题,通过新授,再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课堂小结则是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与相关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紧密相连而又升华了的问题,借此可以对本堂课的教与学进行梳理、归纳、运用和提升。如教学导入“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时,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学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作用?

3.分数乘法是否可以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这样设疑,学生自然进入课堂情境,尽管前面出现三个问题,最后小结时,学生的落脚点却只是一句话: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这种小结方法,能使课堂首尾呼应,不折不扣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梳理式小结

梳理式小结,顾名思义,重在对知识的梳理。其组织形式大多由教者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分析、比较,然后进行综合,由“面”到“点”进行小结,最终得出结论。如在“带分数乘法”教学小结时,先让学生边观察边回顾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然后说出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是什么:(1)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2)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3)结果是假分数的最好化成带分数。这样的小结方法使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更加条理,巩固率高,效果甚佳。

(三)反馈式小结

反馈式小结是一种以能力训练为取向的课堂小结形式,通常是以“当堂练习”的形式出现。数学课上,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通过尝试练习,由学生自我小结计算法则,学生动手动脑,既能克服自身依赖性强的弱点,又避免了教者代替包办的小结方式。如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的一道题目“25×19×4”,教者可以让学生分两组进行尝试性板演练习。学生的计算方法可能会出现两种:一种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得出的积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另一种是先把第一个数与第三个数相乘,得到的积再与第二个数相乘。教者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最后着眼于取第二种方法作为结语。这样的小结,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习得中获得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三、构思课堂小结的注意事项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和切入口。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明确列为课程目标并对它们做较为具体说明的原因。也正因为此,我们在构思每一堂的课堂小结时,就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关注课堂小结对于帮助达成课程培养目标应有的促进作用。具体说来,可归结为三个关注。一是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这是课堂小结关注的基本内容。师生以科学、适当的形式互动,在互动中归纳、巩固当堂应掌握的知识,把握住重点与难点等。二是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养成,这是课堂小结的重点。这时的课堂小结在设计上应按照螺旋式上升的要求以能力取向进行优化设计,注重在习得中获取体验,提升能力。三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上所言,“在习得中获取体验”,学生在尝试性练习中会收获勇气、信心与成功。螺旋式上升的设计要求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是学生获得正面而积极的数学课堂情感体验的重要保证。

[1]殷伟康.“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设计原则与方式[J].数学教学通讯,2013(10).

[2]郭霞.小学数学课堂小结方法初探[J].广西教育,2013(9).

[3]李小斌.数学课堂小结,不容忽视的精彩[J].教育科研论坛,2008(3).

[4]杨晓荣.小学数学课堂小结教学研究[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8).

猜你喜欢
教者乘法数学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