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及控制对策

2014-04-17 03:54孙贵有
技术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机电煤矿运输

孙贵有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 正新煤焦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左权046512)

0 引言

要进行煤矿开采,机电运输是生产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每一个环节。根据全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显示,机电事故在各种事故中居第4 位,运输事故占总事故数的20%~30%。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频频发生,对煤矿生产工人的人身安全和煤矿产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了影响,如何控制与避免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成为了我国广大煤矿企业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认真分析当前机电事故多发的原因,吸取教训,对提高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煤矿机运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1.1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落后

在煤矿建设时,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难以承受。由于投入不足,致使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设备相对老化。另外,我国煤炭行业的设备制造业,由于科学技术、工艺设计、原材料、加工制造及检测手段等综合配套能力较低,加之涉及的材料、电子、液压及机械零配件等行业的能力不相匹配,导致煤炭行业整体装备相对落后,设备维护工作量大。

1.2 不重视设备的维护保养

为满足生产的需要,煤矿企业往往会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运输机、挖掘机、采煤机等。但是由于操作人员对新设备的操作标准与要求不了解,可能会由于人员的操作失误,加快设备的损坏速度。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操作要求进行熟悉,并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但是我国大多数煤矿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设备的检修只能应急抢修,同时受到技术的制约,使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难以进行下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电运输事故。

1.3 煤矿生产工人综合素质偏低

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特别是采掘一线电瓶车司机、小绞车司机不稳定,农协工、农换工多,文化基础差,工作无长期打算,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差,素质极低,给机电运输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并且频繁调换特种作业的人员,也给机电运输安全留下了隐患。代岗的人对顶替的工种掌握程度较差,没有在顶岗之前进行案例培训,这必然会产生盲目操作和违章指挥等不安全隐患。

1.4 缺乏相应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制度不严,遗留安全隐患。①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②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罚不及时兑现,影响了管理人员反“三违”的积极性。③对事故未严格按“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处罚太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职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

1.5 设备选型不合理

高新技术产品和机械基础产品还不能满足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机电设备的选型要求配套化,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使用人员及管理水平等有较强的适应性。而实际情况则是设备与条件不相适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磨合期内,往往事故率较高。

2 控制煤矿机运事故对策

2.1 树立安全意识,加强思想教育

“安全第一”,要强调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现在矿井生产承包者为谋求最大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的投入,设备带病运行,违章冒险蛮干,安全生产自然毫无保障。积极转变全企业员工的思想,使其树立以“安全第一”的工作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把机电运输事故扼杀在萌芽时期。

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一是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定期对职工进行开放,用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职工。二是用典型说教的方式,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定期请事故的家属做报告,以引起职工思想上的共鸣。另外,特别要注意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和生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加以监护,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然事故发生。

2.2 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

煤矿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煤矿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使其遵循相关的生产标准和要求进行,避免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同时,组织开展相关安全教育活动,如文艺演出、讲座等,使其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思想,提高生产工人的生产安全意识,消除他们在生产中的侥幸心理,一切按照标准化、科学化进行生产,从而有效地避免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

2.3 完善相应的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建立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煤矿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作用,全面落实生产安全责任制,明确生产作业中每个环节、每个员工的安全责任,在问题出现时能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真正发挥出相关管理制度的作用。加强安全工作力度,通过管理来抓安全。要强化监督制约的机制,发挥好现场的安监人员作用,同时完善业务部门和领导的生产案例责任制度以及职工的岗位制度,讲清职责。可通过各种激励的机制和经济挂钩,落实考核制度,正确实施奖惩,以促进安全管理的制度落实。加强矿井质量的标准化管理,规范作业的操作和流程。机电质量的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实现管理、环境、人、机安全的客观要求。在煤矿作业管理工作中,要加强矿井质量的标准化管理,建立各种相应的设备管理标准,规范相应的作业操作和流程,从而统一作业人员的工作行为,避免违规违章作业。

2.4 加强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

煤矿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专业性强、技术过硬的安全检验机构对生产设备进行维修,对不能满足现行生产技术的设备进行报废,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煤矿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的方向与状况,对落后、老化的设备进行淘汰、更换,以便更好地满足煤矿生产工作的要求。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最大程度避免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同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5 完善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在对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进行控制、监管时的执法力度,确保政府的行政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推动煤矿行业安全平稳的发展。扎扎实实地开展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真正把危险源辨识、风险预控管理和安全管理落实到全体员工,使之始终执行贯彻于整个生产过程中。

3 结语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运输贯穿于整个生产环节,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煤矿的机电事故是煤矿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机电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和设备的伤害,还有可能成为各种事故的诱因,有可能导致采区甚至整个矿井都受到严重的破坏。笔者通过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策进行控制,有效地规避煤矿机电运输事故,从而推动煤矿安全生产。

[1] 孔丙亚. 关于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 科技风,2012(12):149.

猜你喜欢
机电煤矿运输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