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变迁对企业盈余价值的相关性问题研究

2014-04-17 03:54刘景艳
技术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盈余变迁会计准则

刘景艳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1 会计准则变迁对盈余管理可能产生的限制作用

会计准则的缺陷是企业进行不正当盈余管理的前提条件,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源于企业不正当的盈余管理,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我国不得不对会计准则进行调整和变迁。会计准则变迁会对企业盈余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可以限制企业盈余管理对企业利润的操控,另一方面又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1.1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会通过价格的变动对利润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发出存货的价格呈上升趋势时,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就会减少当期利润;而当存货的价格下降时,就会增加当期的利润。新会计准则将后进先出法取消,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客观地反映存货的历史成本,真实反映企业存货的流转情况,很好地限制了企业对利润的控制和调节,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合理比较,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以及会计信息的价值。

1.2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冲回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旧会计准则中企业可以通过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实现对利润的操纵。而新会计准则则规定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一经计提不得在以后期间转回。虽然新会计准则允许存货跌价准备、流动资产计提的坏账准备进行计提和冲回,但是,对这些业务的计提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要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通过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限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1.3 合并报表准则的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不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的标准。公司以股权比例作为合并报表的衡量标准时,可以使公司通过减少对业绩不好的长期股权的投资份额,增加较好业绩公司的股权,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很好地限制了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调节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1.4 政府补助规定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新补助准则规定,政府补助用于补助已经发生的相关费用和损失的费用,应确认为当期损益。用于补助企业以后期间相关费用和损失的费用,应确认为递延收益;新准则明确规定了“递延收益”与“当期损益”的界限,可以有效限制企业通过政府补助资金粉饰利润、调节盈余,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总之,从会计准则变迁上看,准则的制定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遏制公司恶意的盈余管理行为,通过会计准则变迁,缩小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信力,从而进一步改善企业间的竞争环境,为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提供制度保障。

2 会计准则变迁对盈余管理可能产生的新调节空间

2.1 固定资产折旧方面变迁可能产生的盈余管理新空间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至少在每年年末,需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以及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并且,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预计净残值的更改都实行未来适用法,不进行追溯调整。

如果企业可以证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净残值和先前的估计数之间有差异,就可以相应变更会计估计,实行未来适用法,对利润进行控制和调整,以达到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2.2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变迁可能产生的盈余管理新空间

新会计准则将无形资产划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无限的无形资产,而不是对所有的无形资产都实行直线平均法进行摊销。新准则对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年限都有了新的规定,给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间,企业通过增加摊销年限提高利润,变更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调节利润,企业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同时,无形资产允许开发费用资本化,企业可以通过调节研究和开发的时间点来增大或者减少资本化、费用化的数额,这也有利于企业通过操作无形资产进行盈余管理。

2.3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引入变迁可能产生的盈余管理新空间

旧会计准则废除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中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以成本模式为主。当有证据证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并可靠取得,此时企业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一般以评估价格来确认,为企业通过对投资性房地产调节利润提供了新的空间。

3 规范企业盈余管理及完善相关会计准则的建议

3.1 对相关部门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的建议

3.1.1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设立能够覆盖所有财务部门人员,涉及到企业财务全部业务和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强度,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企业财务、进行盈余管理控制上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3.1.2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力度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在鉴证会计信息方面更具有独立性,可以更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审计强度,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查,尤其是在一些容易被企业操控利润的领域加强审计,开具真实、有效、独立的审计报告,降低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甚至控制利润的可能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用性。

3.1.3 加强政府部门监督与引导

政府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应加强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人为的、有不良目的的盈余调节行为加强监督和管理,防止企业内部存在暗箱操作的情况,各级政府应该全面摸盘了解本地企业实际情况。我国亟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加强审计、税务等部门对企业财务的监管,防止企业发生为达到自己的利益而不合理进行的盈余管理的行为,减少企业随意调节利润,进行盈余操控的机会。

3.2 后续的会计准则改革的建议

3.2.1 坚持会计准则的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

我国在进行企业会计准则变迁的改革中,要切实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都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会计准则改革时一定要加强对本国经济情况的研究,制定出真正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

3.2.2 坚持会计准则改革的国际化趋势

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全球通认的“语言”,可以帮助各国在会计衡量上确立统一的标准,减少各国间经济纠纷的发生,有利于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扩大贸易范围。会计准则的不断国际化,还可以降低我国企业到境外进行融资的成本,减少吸引外资过程中由于准则不一致而造成的阻碍,增强外商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为我国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铺平道路。

3.2.3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会计人员是会计准则的最终执行者,同时也是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参与者,会计人员的水平在会计准则改革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影响着会计实务的处理,很多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会计准则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的会计人员势在必行。

3.2.4 相关具体准则改革建议

1)无形资产。适当扩大引进的无形资产在注册资本中的份额,并将人才的知识纳入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我们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文化、知识、科技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实施的财务通则对以知识作为投资的无形资产份额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最高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30%,这样的规定既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形成全社会对知识、科技的崇尚。因此我国在确定无形资产的引进和创新比例时,要适当扩大其在注册资本的份额,这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2)报表披露。缩短报表披露时间间隔,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按财务报表编报期间的不同可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报表编制期间跨度越大,越有利于企业在盈余管理中操纵利润,缩短报表披露的时间间隔,尽管在短时间内会增加企业的财务工作,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和有效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以及谨慎性。3)政府补助。加强对给予企业的政府补助的用途审查。很多企业利用政府补助作为操纵利润的把手,不能够将政府补助真正用于企业所申请的用途,将“递延收益”“当期损益”混乱操作,因此,政府在事前应严格对政府补助进行审批,事中加强对企业监督,事后更要加强对政府补助的审查,严禁企业将政府补助作为其牟取私利的工具,避免国家资金的浪费。4)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有很多企业专门从事各种固定资产的租赁业务,主要表现形式是出租固定资产的使用权,企业通过转让的方式,以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市场价格转让固定资产的使用权。只要具体某项固定资产的出租业务具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并且在交易市场上可以取得同类或者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并可以对该项固定资产的价格做出合理的估计,我们就可以对固定资产采用公允价值的后续计量模式。

[1] 任春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制定[J].厦门大学学报,2010(9).

[2] 李娟.会计准则变迁及其成本分析[J]. 财会月刊,2010(9)

[3] 刘景艳. 中外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发展比较研究[J].财政通讯,2013(7).

猜你喜欢
盈余变迁会计准则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