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突视角下中西方时间认知差异案例探析

2014-04-17 03:54马小鸿
技术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雇员代理商约会

马小鸿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401524)

0 引言

社会规范的不同和对时间的态度等文化差异可以引起社会交往中人们的烦躁心理,有的严重到可以使社会交往失败。那么,在外企和合资企业工作的跨文化交际者们在面对诸如时间观念和使用上的差异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对外汉语教学又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呢?

1 中西方时间观念与使用差异分析

西方学者通过实地调查与研究后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时间观念与时间使用上存在差异。Edward.T.Hall(1959)认为,有的文化使用单时制,有的使用多时制。拥有单时制文化的人严格遵守双方的时间约定,而拥有多时制文化的人只把时间约定看成是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单时制文化强调计划性,而多时制文化经常变更计划。Samovar 和Porter 比较了不同文化对“准时”与“效率”两个价值观念的看法后发现,在正式的社会交往中,西方人把这两个因素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而东方人却认为,与人际关系相比,这两个因素可以忽略不谈。

中国学者研究发现,国内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倾向于事前做出计划。工作手册的出版与发行量证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养成这种工作习惯(胡文仲,1990)。中国人参加社交活动是比较守时的,但是活动的时间往往是没有限制的。例如,人们在约定见面时,只定开始的时间,却从来不提结束的时间。人们认为工作或者活动超过时限是很正常的事情。口头语“不见不散”,说明中国人倾向于灵活使用时间(贾育新,1997)。有人说,“中国人是时间的主人,美国人是时间的奴隶”。意思是说,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在使用时间上比较随意和自由。

2 跨文化交际误解与冲突的案例

案例1:一个极其尴尬的约会

保罗是一位60 岁的新西兰人,他对守时赴约的要求及其严格,所以他的中国雇员认为他不知道什么是轻重缓急。一天,有个广告代理商与他约好来谈一个广告设计问题,由于司机不熟悉来公司的路线而且又遇交通堵塞,广告代理商迟到了半个小时。当广告代理商匆忙赶来时,保罗却没有与代理商谈论广告之事,反而起身离开了办公室。保罗的中国助理知道老板平时就是这样对待约会迟到的人,但是今天这项广告的设计工作事关后面好几件工作。他虽然很生气,但是又拿老板没办法。

案例简析:在这个案例中,外国雇主在中国做生意时,对中国人的守时要求过于苛刻,造成了中方有关人员感情上受到伤害,同时又影响了后面的工作。中方的广告代理商,在遇到一系列客观因素导致约会迟到的时候,如果能够在路上及时与外方老板取得联系并说明情况,可能事情会有一个较好的结果。

案例2:对最后时限的模棱两可的回答

在一家外企公司里,每当老板询问中国员工能否在一个最后期限之前完成某项工作时,中方雇员常常回答:“差不多吧”。而外国老板却希望员工能够给予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案例简析:中国雇员之所以不愿意给予一个干脆的回答,是因为他们一方面不愿意违背上级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觉得做事应该给自己留有余地,因此喜欢采用一种模棱两可的回答方式。实际上,中国雇员在外国公司里,应该放弃服从中国上级领导的传统意识,学会与外国雇主共同探讨最后期限的能力。

3 跨文化交际冲突的文化根源分析

由于拥有不同的时间观念和使用方法,在商务活动中,中外双方发生了很多冲突。一般来说,西方人从对方能否遵守约会的时间来观察“对方如何看待自己”“对方如何看待即将进行的商务活动”(Hall,1983)。当然,人们不可能每次约会都能准时,因此,社会规范也为人们制定了处理迟到的一些方法。比如可以用手机及时与约会对方取得联系,通知对方自己可能迟到的原因。如果一方没有按照社会规约去行事,那么,另一方即认为你是不可信赖或者不负责任的。对于双方已经开始的商务活动,如果一方没有遵守约定的最后期限,另一方即可采用直率的做法来惩罚对方的违约行为。

对于外方人员的处理方法,中方人员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烈的不满呢?这是因为外方人员的行为方式与中国某些传统的社会准则发生了严重冲突。第一,中国人从小就学习如何保持团体的和谐共处,如何从工作的整体出发考虑事情的得与失。在工作中,大家以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为价值取向(McGoldrick,1973)。案例1 中的保罗不考虑后面或者说是全局的工作而惩罚中方的广告代理商,对中国雇员来说,其行为显得固执而且愚蠢;另外,也严重伤害了中方的面子和感情。第二,中国人做事讲究中庸,极力避免是与非的做法。而在讲英语的国家,人和事都被放在一个直线的两端,人们倾向于对人、对事分清好与坏和白与黑(SteWart 和Bennett,1991)。案例2 中的外方雇主要求中国雇员作出干脆的回答,这就使得中方人员必须在行与不行之中作出选择,因此大家感到非常为难。

4 结语

以上2 个案例不仅反映出中西方在时间观念与使用方法上有差异,而且折射出在“是与非、情与法、个体与整体”等其他方面存在较大文化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及解决差异的方法,中外双方在工作交往中很容易发生交际障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合作目标的实现。

由于篇幅所限,本次论文只能从时间观念和使用差异的一个角度来探究中西文化差异极其根源。但是在外企或合资企业中还有很多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尚待研究。

美国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源地,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很多并且比较深入。有一项研究表明,由于商务人员缺乏必要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美国每年大约经济损失为25 亿美元(J.La.Blin,1992)。因为文化差异会导致文化冲突和误解,进而影响商务活动的效率,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在中国虽然还未有这样的报道,但是我国应该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院校应该对这个领域开展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工作,为中国商务、教育和社交等跨文化交际领域提供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

[1] 苏国勋,张旅平,夏光. 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 莱杰·布罗斯纳安美. 毕继万,译. 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1.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 郭镇之.全球化与文化间传播[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5] 王培英.跨文化交流[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雇员代理商约会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新时代音响代理商的挑战与机遇
浅谈海外项目当地雇员管理和风险处理
香港破产机制中的雇员权利及其保障
V2G代理商调频服务经济效益评估
约会吧!甜蜜2月的搭配好推荐
台媒:美企CEO薪酬是雇员300倍 迪士尼差距最大等4则
为什么说代理商网络对于成功至关重要?
浪漫约会
我们约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