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应用型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路

2014-04-17 03:54
技术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载体应用型育人

乔 露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401572)

0 引言

自20 世纪90 年代末以来,在我国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背景下,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普通地方高校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依据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多样化人才的现实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是大势所趋。而用文化的理念去经营应用型大学,为普通地方高校追寻生存、发展、提升之路提供了新的视角。应用型大学学校文化是应用型大学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学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学校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软实力,所以要大力加强应用型大学学校文化建设。针对目前应用型大学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应用型大学学校文化。

1 强化文化辐射,注重载体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各项学校活动的精神领袖,是各种学校文化载体的“神”,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生命力的核心指标。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无形的精神产品,精神必须借助媒介才能使人们感悟到其存在,学校文化的媒介就是各种文化载体。通过载体建设来优化学校子系统文化,通过子系统文化来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我们感官所接触到的都是有形的文化载体,这些载体主要有师生教学活动的课程载体、第二课堂活动载体、社会实践载体、学校馆舍和校园等物质载体、领导教师载体、制度载体等六类文化载体。以应用型大学学校文化建设为视角,重视承载就业文化的校企合作载体,这是应用型大学学校文化特色和办学生命所在。载体本身不是文化,而通过这些有形载体所反映出的精神思想才是学校文化,是体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学校文化只有借助载体才能发挥育人作用。学校各种载体必须体现学校文化,否则载体就成了躯壳,任何学校工作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学校文化建设本质上就是文化精神贯穿始终的各种学校文化载体建设。学校文化与学校文化载体的关系就像太阳系恒星与行星的关系。各种载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放射出学校文化之光,共同实现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

2 合理定位课堂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成果的最有力的证明是课堂中的活动样态、人际关系和精神追求。应用型大学以就业为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重技术技能、轻人格情感,重物质、轻精神,重科学、轻人文”的偏差和失衡。因此,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将开放、和谐、民主、进取作为应用型大学的主要文化特征,而打造这种文化的主阵地应该是课堂,并通过课程整体建设,以课堂有序带动校园文化和实践文化的改革和创新。为此,应用型大学要加大课堂教学的科研创新投入,把课堂文化建设放在第一位,建构起参与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3 构建学校首席文化

健康的学校文化中,干群关系、师生关系是民主管理、平等参与、和谐相处的关系,同时校长和教师是平等关系的首席,发挥榜样和引导作用。“校长是学校的‘CEO’,如同企业的CEO是企业的灵魂,CEO 不修炼自己,企业就会衰落。”同样,校长也是学校的灵魂,校长不修炼自己,学校就会衰落。校长既要注重办学视野、学校规划、团队激励等能力的修炼,还要重视对教育、教学、管理等知识性的修炼,成为专家和学者,更要重视对“四心”——雄心、爱心、铁心(原则心)、宽心等德性的修炼。校长的文化可能决定学校能飞多高、走多远,所以高校的“一把手”必须要加强上述知识、能力、德性等方面的文化修养,具备文化上的先觉、自觉。组织部门在选派和考核校长时,要把文化修养作为选拔与考核的重要指标,以确保应用型大学的长足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大学是学生人生的关键成长期,所以教师群体的知识、能力、德性通过课堂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4 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地位

学校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校长和教师的参与,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和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所以应用型大学学校文化是“成年文化,也是青年文化,青年的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所以也是参与文化”。成年在我国民法上就意味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以自己的行为平等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因此,学生不仅有能力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也有权利参与学校文化建设。而且学校文化建设事关学生的成才与成功,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所以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尊重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文化载体的规划、设计、建设等,否则学生就觉得独立和参与被剥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永远是客体,而不是主体,反抗与拒斥的意识就会强烈,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难以实现。只有吸纳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学生才会对学校各项文化建设决策予以认同,并积极支持、履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才能进一步提升。这种提升不仅是外在的强制,更是学生自觉自愿接受学校文化熏陶的结果。所以要让学校文化发挥育人作用,成为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最终转化为行为习惯,学生参与至关重要。

5 强调职业德商、情商的养成

应用型大学不仅要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还要培养人格健全、品德优良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关于智商、德商、情商的关系,学者早有精辟论述,现在关键是贯彻落实问题。应用型大学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育人理念,要克服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工作倾向。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既要重视学生德商、情商养成的物质载体的投入和建设,还要注重制度载体的导向与规范作用,调整师生日常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在全校师生中形成德育为先、心育为本、智育为辅的应用型大学学校文化氛围,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合格毕业生。

6 重视校企文化的融通

在应用型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和融合中,学校应该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校内实训工厂和车间应在工作标准和流程、制度和管理细节等方面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精髓;校外顶岗实习基地要在理念和管理上凸显人性化育人特色,与学校的这种对接一方面帮助毕业生度过进入社会的关键期,减少毕业生因身心不适应而频繁离岗,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培育人力资源、积累人力资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7 结语

总之,应用型大学学校文化是普通地方髙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应用型大学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围绕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各种载体建设中的文化渗透,办出应用型大学特色,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旺盛的生命力。

[1] 戴军.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

[2] 景中强. 牢记文化建设使命,铸就学校发展之魂[J]. 河南教育(高教),2014(1).

[3] 苏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3(7).

[4] 计旭东. 校园文化特色与景点建设[J]. 中国高教研究,2002(11).

猜你喜欢
载体应用型育人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