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自卑心理的矫正方法

2014-04-17 03:54高玉华
技术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自卑感归因认同感

高玉华

(北华大学 师范分院,吉林 吉林132013)

0 引言

“高职生”是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在校的高职生人数急剧增多。他们除了具有普通大学生所具有的心理健康问题外,还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心理障碍。笔者在同高职生接触和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同其他大学生相比,高职生的自卑心理较为普遍、较为严重。

1 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学业认同感

学业认同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业的信任、赞同以及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程度。学业认同感对学生具有重大价值。认同感能够开启人内心深处的力量和价值源泉,大大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较高的学习效率。因此,没有学业认同感的学生,即使学习成绩再优秀,也注定是不会长久持续下去的,因为他无法长久地从内心深处汲取必要的力量。作为高职生,应该正视社会的不公正评价,不以他人、社会对自身学业的评价过低、片面而否定自己的学校、专业,同时,还要勇于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社会的错误评价。

2 改变归因,体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当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达到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或取得某一水平的行为结果时,就表明他们具有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动机作用,影响学生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付出多大的努力、坚持多久以及愿意承受多大的压力。有自卑感的高职生,自我效能感普遍不高,在对目标进行判断时,往往认为目标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虽然也希望达到目标、获得成功,但又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而常常望而却步,不敢面对挑战,不能正视压力,表现出在困难面前胆怯、懦弱。国外许多研究表明,要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关键是引导学生合理归因,并且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归因动机理论认为,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够激发个体积极的工作动机,消极的归因方式则抑制了个体工作动机。人们对于事件、结果的归因存在着稳定的倾向和个体差异。个体的内控程度越强,越易产生正性的情感体验,对个体活动的满意水平越高,越易使用相对性思维与操作来解决问题。积极的归因方式或内控程度强的个体,越倾向于积极的归因方式,从而体验到内心满足感。有自卑感的高职生,总是低估自己以往的成功,而高估他们失败的数量。因此要对高职生进行合理的归因训练,训练其将失败归因于不充分的努力,增加其在可能失败任务上的坚持性,以期待他今后会更加努力,获得成功;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不断探索与成就有关的新任务。

成功可以引起和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机,增强积极性,提高他人的评价水平,从而促进下一次的成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反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失败境地,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动机水平不高,师生评价不好,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消除高职生的自卑感,增强自我效能感,就要使高职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打破失败不可避免的神话,使学生感到失败并非不可避免,成功也是可能的,这样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慢慢增强,从而树立凡事必胜的信念。

3 悦纳自我,和谐关系,增强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包括生活满意感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方面。主观幸福状态就是个体对生活总体的满意,多的积极体验和少的消极体验所体现。在心理学上,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乐观的态度。换言之,幸福就是要培养体验快乐、知足、感激等情绪的能力,并确立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

有自卑感的高职生,自我评价较低,自我认可度不高,往往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对自己缺乏信心,喜欢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的长短优劣,喜欢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失败和别人的成功比,这样往往会挫伤自尊心、自信心。自卑的高职生,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客观公正地去处理和解决问题,过多地羡慕甚至嫉妒别人。当遇到人际矛盾时,往往又过于自责,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自己的错误所致,自卑感加剧。因此,作为自卑者,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学会悦纳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对事态发展的前途抱乐观态度。同时在人际交往中,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既不自傲,也不自卑,与人和谐相处,并且以交往中的成功来扫除隐藏在内心的自卑的尘埃,解脱束缚自己的自卑绳索,不断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

[1] 金其斌. 职高生自卑心理及其对策探讨[J]. 职教论坛,2001(12):30.

[2] 刘德凤.谈谈如何消除职高生的自卑心理[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8):34.

[3] 李戟. 初探高职生的自卑心理[J]. 教学与管理,2002(33):24.

[4] 潘登斌.高职生的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J].职教通讯,2002(6):52 -53.

猜你喜欢
自卑感归因认同感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初二学生的自卑感与交往焦虑关系的相关研究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让人深思的声音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自卑不可怕 自信最美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失意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