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一道题,盘活一节课

2014-04-17 07:00王德祥
教育观察 2014年26期
关键词:钻研课堂练习平行

王德祥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江苏南京,211100)

最近,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对于教材中一道练习题的教学,颇有心得。

教材中安排这道题的意图很明显,通过判断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来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不起眼”而目的“单纯”的一道巩固练习题。而本册教材教学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基础上的一个理性深化,且要为后续研究平面图形的面积,以及深化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做好准备。那这道题是如何做好这“承上启下”的工作,发挥它的“奇效”的呢?

教学片段实录

(出示题目,明确题意,片刻独立思考)

师: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我们来逐一判断,首先看第一个图形。

生1:第一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师:为什么?

生1:(稍迟疑)我一眼就看出来了。

师:好眼力,可从直观感觉去判断,那是我们一年级时的水平。谁能以理服人?

(生2高举小手,笔者示意起立回答)

生2:我发现,第一个图形的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左右两条边也互相平行,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我认为它肯定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用尺子平移验证过了吗?

生2:(不好意思地摸着头)那倒没有。

师:我们一起拿出尺子,实际验证一下吧。

(学生用直尺加三角板平移的方法验证,纷纷说是互相平行的)

师:直观感觉很重要,但我们四年级的学生该有更高的水平了,不是看着像就肯定是。要学会……(等待)

生:(齐)以理服人!

师:接下来看第二个图形。

生3:不是,因为它左右两边不平行。

师:可是,它上下两边互相平行啊!

生3:它上下两边不相等。

师:那它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啊!

(生3愤愤不平,又感觉有点说不清,不服气地坐下了)

生4:老师,平行四边形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才行,并且两组对边都应该是一样长的。

(很多同学赞同地点点头)

师:很好,的确,这样才是以理服人。下一个。

生5:第三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师:可是它歪了啊!

生5:(拿着数学书边转边说)这是长方形,难道这样转一下就不是长方形啦?

师:很会说明问题!摆歪了并没有改变它的本质特征,是吗?

生5:是。

师:只要它满足什么要求,我们就说它是平行四边形呢?

生5:只要它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可以了。

师:最后一个。

生6:最后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生7:不是,它是一个菱形。

(半数左右的同学表示赞同:对,是菱形)

生6:它两边是分别平行的,刚才我们不是说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就是平行四边形吗?

生7:那你看,它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师:我们一起来量量。

(全体验证)

师:是四条边都一样长吗?

生:(齐)是的。

(生6有点无奈)

生8:老师,我能解决他们的争议。

师:哦,你说说看。

生8:我既承认它是平行四边形,也认为它是菱形,因为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像我们以前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这里的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不但对边相等,而且都一样长。所以他们两人讲的都没错。

(教师投以赞许目光,学生也不约而同地给予热烈而发自内心的掌声)

师:受×××的启发,我们还可以说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呢?

(板书:________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生9: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它的两组对边也分别平行,而且它的四个角还都是直角。

生10: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两组对边也分别平行,它最特殊了。

师:为什么说它最特殊?

生10:你看,它不但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还要四条边都相等,还要四个角都是直角才行。

师:看来要求的确很高!

师:老师很佩服你们刚才的表现,像这样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会让你变得更严密,也更能说服别人,说明问题。

……

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很多专家心血的结晶,是优秀教师教学成果的反映。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首先就要尊重教材,深层次地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刻解读是我们上好数学课的前提,这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同。本例中,课堂上学生之所以有精彩的表现,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钻研和充分挖掘是分不开的。这种做法不但很好地达成了既定的练习目标,同时根据“串接知识,承上启下”的教学需要合理设计,用足用透,最后教学效果可能大大超出了本题的编写目的。这不应该理解为一种“妄自揣测”,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调控,可以说是真正地在“用教材去教”。

二、切莫忽视对课堂练习的钻研

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比较重视对例题的钻研。例题是新的知识、新的思维方法、新的数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值得我们去花大力气好好钻研。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新授知识的教学,往往忽略了对课堂练习的设计与处理,使课堂练习比较低效甚至无效。我们应充分重视练习教法与学法的选择,力求避免单调的练习讲评模式,尽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双方在练习活动中能把自己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进而取得课堂练习的最佳效果。

三、精心设计,让课堂练习承载得更多

数学教学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难看出笔者在本教学案例中,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新课程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意味深长且意义重大,一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深入钻研、努力挖掘,寻求更多的机会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对课堂练习投以更多的关注与思考,让课堂练习的承载更丰富、更有内涵,也更高效。

[1] 蒙杨梅.一节数学练习课的教学体会[J].广西教育,2014(2).

[2] 罗永播.巧用四策略,让小学数学练习课“趣”起来[J].小学教学参考,2014(14).

[3] 关秀玉.小学数学高年级练习课设计与实施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2.

猜你喜欢
钻研课堂练习平行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Desire for Youth
逃离平行世界
乐在钻研中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再顶平行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