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伊登抑或杰克·伦敦?

2014-04-17 10:01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斯宾塞个人主义强者

张 丹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辽宁大连 116600)

马丁·伊登抑或杰克·伦敦?

张 丹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辽宁大连 116600)

杰克·伦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杰出作家,他信奉当时盛行的赫伯特·斯宾塞的“适者生存,捷足先登”,尼采的超人哲学,同时他又深受进步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几乎他的每部作品都受到作者思想矛盾的影响,他的这种矛盾在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借助于主人公马丁伊登的形象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

杰克·伦敦,适者生存,超人哲学,马克思主义,矛盾,马丁·伊登

杰克·伦敦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美国作家,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本身思想上的矛盾使他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焦点。底层人民的出身和他在社会经历的种种苦难使他在思想上既信奉斯宾塞的“适者生存,捷足先登”,尼采的“超人”哲学,又信奉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伦敦在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的同时,又相信只有社会中的个别强者超人才能战胜一切。他在《深渊中的人们》,《铁蹄》,《阶级的斗争》和《革命》等作品中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支持,这些作品使他成为一个有鲜明政治立场、为人民群众的疾苦而大声疾呼的进步作家;而他对生存法则和超人哲学的顶礼膜拜则在《旷野的呼声》和《海狼》中充分体现出来:《旷野的呼声》中的巴克是“适者生存”理论最合适不过的代表;《海狼》中的主人公—残忍无情的拉森又是一个超人的典型。可见,杰克·伦敦的每部作品都有不同的思想侧重点。在他的自转体性质的名作《马丁·伊登》中,主人公马丁·伊登体现了他所有的思想矛盾。

马丁·伊登信奉斯宾塞所倡导的“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和尼采的超人哲学。他发现自己有许多不可比拟的力量,坚信自己什么都能做成。从小苦难的生活教会他要想生存,他必须学会同别人竞争,同墨西哥人、胖脸这一类的人搏斗;要想打败他们,他必须有足够得力量,否则被打败甚或打死的人就会是他自己。对于那时的马丁·伊登来说,流血和打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却是他想要生存下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那是他的生存法则。见到罗丝一家人之后,他决定过一种同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为了能被上层社会所接受,能够被“是仙女,是天使,是女神”(杰克·伦敦,1999:5)的罗丝小姐所欣赏,马丁可以一天只睡几个小时,可以边工作边读书,他当掉了衣服,自行车和手表,饿着肚子仍坚持写作。他以超人的毅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从一个说话吞吐,毫无章法的寒酸水手变成一个对语言游刃有余的作家。他相信尼采:“尼采说得对……世界属于强者,属于崇高的强者,而不是那些在猪圈般肮脏的生意场上打滚的人。世界属于这些真正高尚的人们,属于强者,属于不妥协的人们,属于那些敢于做主的人们”(杰克·伦敦,1999:313)。即使后来当时的文艺界对他的作品不屑一顾,即使没有一个人支持他写作,他仍然不言败,独自一个人在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状况中挣扎,没有别人的鼓励和帮助。他的信念来自于对自己的信心,他相信“这得我自己争取,我要成为那个男人。我要把自己造就成那个男人。我要争取”(杰克·伦敦,1999:98)。

马丁·伊登对超人的过于沉溺最终导致他成为一个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个人主义者。当他如愿以偿爬上社会的顶端,钻进了资产阶级的生活圈子后,才发现他过去所一直羡慕敬仰的资产阶级男男女女却都是些愚昧无知,卑鄙龌龊的俗物,他确信自己比他们更为高尚。出身于社会地层的他开始厌倦资产阶级的虚伪和浮华,但同时他也看不惯同阶级的劳动人民,对他们同样没有归属感,而且视他们为无可救药的奴隶,孱弱者和无能者。马丁迷信于自己的力量,割断了自己同本阶级的联系。

尽管马丁是个狂热的个人主义者,他却始终同情并关心贫穷劳动者的不幸。成名后,他为好心的房东玛利亚买牧场,供她的孩子上学;他出资为过去的穷朋友买下一间大的洗衣作坊,使他梦寐以求的心愿成为现实;他毫不吝惜地从经济上资助他的姐姐;他还鼓励丽枝进夜校学习,并因无法给她真正的幸福而内疚万分。他对穷苦大众的怜悯与他所热衷的超人哲学和个人主义背道而驰。

马丁实现了作为一个超人的梦想,但同时他也成为一个多余的人:他鄙视资产阶级的伪善和腐败,却也回不了他曾经所属的阶级,曾经让他狂热的书籍成了横亘在他和昔日好友之间的鸿沟。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失望,他开始怀疑尼采:“他记得尼采说过一句疯话,说他怀疑真理的存在。可谁又能说得准尼采就是不对呢,也许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真理,就连真理中也没有真理,根本就没有真理这么一种东西”(杰克·伦敦,1999:394)。马丁完全明白了他一直不懈追求的只是一种虚幻,为了彻底从让人窒息的现实中解脱出来,他选择了死亡,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他以个人的真切经历证明了个人主义和尼采哲学的失败”(王国明,1991:151)。

马丁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但他远非社会主义者,他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的死敌,同时他的身上又有一些社会主义倾向。首先,他揭穿了资本主义政党的本质,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实质只有一个—都是资产阶级手里的工具和奴仆。残酷的现实使他对资产阶级怀有厌恶和憎恨的感情。其次,他对无产阶级始终抱有同情心,他以前的亲身经历教会他生活的艰辛,所以他给好朋友乔安买了洗衣店后,告诉他不许雇佣童工,不许让工人超负荷劳动,不准拖欠工资,这些规定表明在无形中他已接受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再次,马丁只有和勃力森登这样的社会党人在一起时他才感到自由和平静。杰克·伦敦借助于这位社会党人的口来批评马丁的个人主义道路,宣扬社会主义。勃力森登劝马丁走出对尼采的盲目崇拜,劝他放弃写作,可惜没人能改变马丁的命运,他的个人主义道路走得太远太深了。

马丁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渴望爬上社会的上层,但却不能违背良心沉溺于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他抨击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却又反对社会主义;他坚信尼采的超人哲学,又对那些下层人民寄予极大的人道主义同情;他对斯宾塞和尼采的信仰使他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者,个人主义又恰恰导致了他的悲剧。

同作品中的马丁·伊登一样,杰克·伦敦深受斯宾塞和尼采的影响。他曾说过斯宾塞的《第一原理》对人类所起的作用比一千本书都要大,他最喜欢的书之一就是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杰克觉得超人哲学很合他口味,因为他自认为是一个可以克服一切障碍的超人,一个最后可以统治(教育、领导、指引)大众的巨人”(Stone,1938:93)。他过分强调个人的作用,过分强调意志的作用,认为人的意志可以战胜一切。同马丁相似的生活经历让他坚信“适者生存”,“强者必胜”,在他的许多小说中都有所体现;他认为强者才是世界的主人,而自己就是强者中的一个。他有着同马丁·伊登一样超强的意志力,“杰克·伦敦要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种人,一个作家。他的决心不是随便下的,并非因为他需要声望或名誉或财富或乐见他的名字印出来。他的决心来自他的内心,是由他的性格和才能的迫切需要促成的”(Stone,1938:81)。

杰克·伦敦一直在个人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游离不定。他学习马克思主义,把自己视为无产者,却又向往资产阶级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他在创作大量深刻有力的现实主义作品的同时,也写了许多迎合资产阶级口味的东西;他号召人们起来反抗,却又相信只有骑在马背上的超人才能拯救世界。他始终没能坚定自己的立场,我们只能说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并非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夹杂着许多斯宾塞和尼采的思想。

《马丁·伊登》获得成功后,当有人怀疑这一主人公的真实性,怀疑他所取得的成绩时,杰克·伦敦充满自信地说:“我就是马丁·伊登”(London, 1939:48)。杰克·伦敦通过《马丁·伊登》讲述自己的故事。生活中的杰克·伦敦和故事中的马丁·伊登有着相同的出身,相同的经历,同样惊人的意志力,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有同样的矛盾和困惑。“马丁·伊登的奋斗史就是杰克·伦敦生命历程的诠释”(阿德尔·塔伊尔,1998:92)。马丁挣扎着在困境中生存并进入上等社会就是杰克·伦敦努力摆脱贫困的写照;马丁所信奉的超人哲学和个人主义影响杰克·伦敦近一生的信条;马丁的困惑是杰克·伦敦徘徊于个人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矛盾;马丁最后的悲剧也预示着杰克·伦敦本人后期的思想颓废和服毒自杀。杰克·伦敦立场上的不确定性使他的评论者们很难给他和他的作品以全面一致的评价。他可以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也可以是尼采、斯宾塞的狂热追随者。他的矛盾并没有削弱他在文坛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评价的那样:“如果他(杰克·伦敦)是个有坚定政治立场的人,那也许他所留下的将都会是索然无味的东西”(1946:2283)。

[1]Magill, Frank N.. ed. Critical Survey of Long Fiction. Vol. 4. New Jersey: Salem Press Englewood Cliffs,1981. 8 vols.

[2]Orwell, George. “Love of Life and Other Stories”. 1946. Twentieth 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Ed. Harold Bloom. Vol.4. New York, New Haven, Philadelphia: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92. 2281-83. 8 vols.

[3]Stone, Irving. Sailor on Horseback: The Biology of Jack London. Boston: Houghton Miffin, 1938.

[4]杰克•伦敦.《马丁•伊登》.贾文浩,贾文源,译.石家庄: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王国明.试谈马丁•伊登的形象[J].外国文学研究,1991(4).

Martin Eden and Jack London?

Zhang Dan

(City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600, China)

As a famous American writer in late 19th century and early 20th century, Jack London believes on the one hand Spencer’s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Nietzsche’s superman,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gressive Marxism prevailing at his times. Nearly all of his works a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is paradox. It is in his autobiographical masterpiece Martin Eden that his paradox is fully reflected through the protagonist Martin Eden.

Jack London,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superman, Marxism, paradox, Martin Eden

I106.4

A

1000-9795(2014)02-0099-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3-12-20

张 丹,讲师,从事英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斯宾塞个人主义强者
强者和弱者
改变
斯宾塞的自我安慰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耶!70岁啦!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与孩子们共勉:做个强者
渴望成功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