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坐制”不是教育而是无能

2014-04-17 10:42张玉胜河南读者
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惩罚课文作业

文/张玉胜 河南读者

“连坐制”不是教育而是无能

文/张玉胜 河南读者

“儿子所上的小学,班上进行分组,一人未完成作业的情况下,会让全体组员罚抄——包括抄课文。这种‘连坐制’让儿子常被牵连,孩子压力好大。”南京一位家长说出了自己的困扰。(2014年2月21日《扬子晚报》)

长期以来,尽管社会对学校的“惩罚性”教育不无争议,但对于老师适当的罚学生抄写课文的行为,人们还是能够给予理解与认同,毕竟对于孩子的懒惰与过错不能一味地迁就与放任,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不过,让没有犯错的学生陪同有过失的孩子一起受罚的所谓“连坐制”惩罚,却明显有悖赏罚分明的社会常理,当属不合理、不公平之举。

“连坐制”传递的不是“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责任明确,不是让犯错者埋单的当罚则罚,而是将无辜的利益相关者牵扯进来,通过剥夺无辜者的权益来绑架与其关系亲密的人。其实质只能是威胁与恐吓,负面效应与“株连式拆迁”别无二致。

对于学生,学校教育应当是充满爱心与温馨的快乐生活,其首要前提就是对孩子人格尊严的充分尊重。“连坐制”惩罚罔顾孩子的自尊心,打压了如期完成作业孩子的成就感。正如南师大教科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直言,这样做的老师,对于学生人格没有起码的尊重,不管是使用的范围,还是结果都不会好。更为负面的是,“连坐制”惩罚扭曲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影响孩子们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取向。对于孩子的学习差异,老师应当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以捆绑与“连坐”的方式惩罚,只能是无能的表现。

猜你喜欢
惩罚课文作业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惩罚
真正的惩罚等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