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策并举促进词义理解

2014-04-17 08:17叶彩霞
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意蕴词义词语

■叶彩霞

三策并举促进词义理解

■叶彩霞

词语是构建语言的基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重要语言单位,贯穿于整个语言教学过程,更是语言教学的基础,斯大林说:“词汇反映着语言发展的状态,词汇越丰富、越纷繁,那么评议也就越丰富越发展。”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抓字词认知理解,使学生灵活掌握大量的词语,从而提升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能力。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深刻理解词语的意义呢?

词义理解方式要本源化

教学词语要求学生读音准确无误,理解词语内涵从而做到灵活运用,但往往不注重教学形式,对词的意义也仅仅是灌输给学生。这样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了一个又一个词的意义。

例如,在执教《推敲》一文中,教师就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推敲”的引申义——

师:请看老师板书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什么是“推”和“敲”?

生:这两个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

师:你表演一下这两个动作。

(学生动作演示,非常准确。)

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那这篇课文就是写是怎么推门和敲门的吗?

生:不是的。这篇课文是写贾岛怎么修改自己写的古诗的。

师:这个与本来的意思一点都没有了联系,是怎么回事呢?

生:贾岛在修改时就是用“推”字替代了原来的“敲”字,所以两个字才变成了斟酌文字的意思。

以上案例,教师在教学“推敲”时,并没有简单灌输词语的意思,而是引领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联系生活,感知本意——结合案例,联想引申——文本参读,印证确认。这样的教学学生就能追本溯源,真正把握词语的含义。

词义理解意蕴要丰富化

在教学词语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参加学习的兴趣,通过结合文本品读词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师从词语的关健入手,从而对词语进行延伸,使学生更加丰富透彻地理解词义。例如,《开天辟地》作为一篇神话故事,描述了盘古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顶天立地之后将原本混沌的世界开辟出来的过程。结合课文,不难理解“开天辟地”作为一个成语的大意已经蕴含在文本之中,学生理解并没有什么难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词语也逐渐引发出了全新的含义。

师:我们已经学完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了解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题目中来,谁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这个成语的意思?

生:就是开辟了天地。

师:那课文中说原本的世界是怎样的?之后的天地有了什么变化?

生:原来宇宙是一片混沌,而之后天地分离,世间的万事万物也都形成了。这是一个新的局面。

师:太棒了!你用了一个很棒的词语——新局面。其实“开天辟地”这个词语现在也经常指人开辟出全新的天地和局面。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一句话吗?

生:毛泽东领导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这就是开天辟地。

生:孙中山推翻了封建制度,也是开天辟地。

如此深入的词语教学形式,不但使学生对词语深刻理解,更能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在真正意义上拓展文本语言的深度,使学生轻松理解词语意思,融会贯通于阅读和作文应用当中。

词义理解策略要形象化

文本的丰富内涵是通过文字表现的,教师在教学词语过程中,要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对这些词语的感知力,拓展词语在文本中的深度内涵。在不断的想象中使学生构建出生动活泼的词语形象,只有激发出学生浓厚的词语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阿炳的心颤抖起来”,其中这个颤抖就可谓是神来之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意蕴。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个词语时进行了这样的引导——

师:阿炳的心里颤抖起来——这里面有一个词语用得十分生动而又与众不同。

生:颤抖!

师:是啊!说说你的看法!

生:颤抖是人类身体的反应,内心怎么会颤抖呢?

师:既然如此,难道是作者用词不够准确?(学生摇头)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哪些实物在特殊情况下是颤抖的?

生:人冷了,或者害怕,身体会颤抖。

生:地震了房屋会颤抖。

生:风吹来,树叶和水面都会颤抖。

师:有了外界的力量,很多原本牢固的事物都会发生“颤抖”的现象。那回到课文中来,阿炳的心本来也不会无缘无故地颤抖,可他遭遇了怎样的外界力量呢?

生:他的师傅去世了,阿炳失去了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亲人。

生:他的双眼失明了,他生活没有了依靠。

生:阿炳重又听到了二泉的声音,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触动了他内心最柔美的情怀。

师:是啊!所以,他的心颤抖起来了。这种“颤抖”是他——

生:对师傅的怀念!

生:对生活不公的体验!

就这一个简简单单的“颤抖”,如果仅仅从字面意思进行理解,词语的教学必将陷入机械而毫无价值的泥沼之中。而这位教师并没有就词语而教学词语,而是以这个词语作为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世界、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通道和跳板,将文本的情感意蕴和核心价值包裹着“颤抖”,从而将这个词语意蕴无限丰富和扩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小学)

猜你喜欢
意蕴词义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一枚词语一门静
字意与词义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