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代讲”课堂的有声时代

2014-04-17 08:17王小翠
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意图读书文本

■王小翠

“以读代讲”课堂的有声时代

■王小翠

自2012年郑州市开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以读代讲”教学模式以来。大家看到的是平实的课堂,有足够多的读书时间、足够多的引导方法、足够多的读书方式:朗读、默读、诵读;自由读、个人读、集体读、交替读;引读、听读、品读、研读、分角色读……这无一不显示着阅读课堂的有声时代已然来临。

“学生三读,教师三读”

“以读代讲”这种新的教学途径,该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读出什么形式?在反复课堂实践、课后反思的基础上,大家感到应该先从读的层次上有突破、找规律。于是,首先定位了“学生三读,教师三读”,即学生一读识字、二读解词、三读顺句,教师范读有意图、精读有目标、教读有目的。坚持“读”为主导、“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那么,“以读代讲”究竟要用谁的读代替谁的讲?教师的范读应放在教学的什么环节?课堂上如何达到静心默读、动情朗读的读书场景呢?我们开展的“学生三读,教师三读”实践具体内容解释如下:

学生三读:一读——识字,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二读——释词,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三读——顺句,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正确地读,流利地读。在此基础上,同时兼以教师的三读:范读有意图——教师的第一次范读要意图明确,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教师首先做到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读出作者的意图。强调意境、自然、情感的创设与表达。精读有目标——教师的精读指导要有阶梯性,从读的层次上要螺旋递进。从整体把握全文,由弄懂主要内容的读进入重点感知人物特点的读,配合自由读、互读、齐读、指名分段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真正为学生读中自得、读中感悟给予帮助。教读有目的——在教师指导读书时一定交给学生读书方法,课堂教学要呈现出怎样读、读成什么的教学指导。

下面以一课教学实例来说明教师“以读代讲”中的“三读”指导。《“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的巨大影响,他也正是在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了父母的爱。文章从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而此时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直到成年后取得了成就,他才深深感受到拥有一位慈祥的母亲和严厉的父亲是多么的幸运,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的成长中所起的作用又是多么的重要。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多,适合开展分角色、对读等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教研组老师们按照“三读”原则共同讨论交流,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范读有意图

在课堂的精读指导中,教师和学生要抓住情境内容进行有目标的精读以突破教学重点。课堂上先让学生练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之后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最后一段话,进行精读训练。

比如,学生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在学生读后,教师开始进行范读,目的是读出对文本的理解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成年后,作者才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教师范读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家长对自己的鼓励和批评,在自己的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引导学生迁移课文体验到现实生活中,迅速建立对文本的认同感。

精读有目标

在学生对文本和情感有了整体感悟后,教师指导学生精读文本。设计引读问题:①巴迪七八岁写了人生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样评价的,在文章的那一段?(学生指名读——齐读——自读——角色读——齐读)②再次出示结尾段,学生再次齐读。③“精彩极了”很好理解,可“糟糕透了”让人很是费解,请同学们默读第九至第十二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再读一读重点语句。讨论一下,如果是“精彩极了”会引入怎样的人生歧途呢?(学生自读——自画——再读——交流——感悟读)④再次出示结尾段。引导学生带着理解,再来读最后一段。

师: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有父母的评价,今天,我们懂得了……(生读)

师:老师对我们也有不同的评价,今天,我们知道了……(生读)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件事都有不同的人生态度,让我们带着理解读……(生读)

师:今后,进入社会,我们面对不同人的评价……(生读)

通过教师言语的层层渲染,学生就会很容易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更能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读进去又读出来的反复朗读中,学生运用自读、分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对文本就能有自我的感悟,自我的认同。

教读有目的

在精读有目标的教学环节过后,辅之以教读有目的的指导朗读,更能促进、感染学生的情绪,达到入情入境的学习境界。第一步:多媒体课件出示句、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步:以优美的多媒体画面配乐、指导朗读。第三步:在读时想象画面朗读。这三个环节的教读,使学生在强大的视觉与听觉冲击下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朗读,进而产生自身情感体验,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因为有了教师的“三读”加之激情的引导,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情真意切。因此,“以读代讲”就是要披文入境,融情于声,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产生共鸣。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小学)

猜你喜欢
意图读书文本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我爱读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读书为了什么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