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研究

2014-04-18 03:08李超生胡玲玲孔亮王引明
江苏中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轻中度血管性脂质

李超生 胡玲玲 孔亮 王引明

(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无锡 214041)

中西医结合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研究

李超生 胡玲玲 孔亮 王引明

(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无锡 21404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VD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化痰方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用药前后MMSE评分、ADL评分及血脂系列指标血清ApoE、TC、TG、LDL-ch和HDL-ch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MMSE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脂ApoE、TG、LDL-ch水平及升高HDL-ch水平。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脂质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血管性痴呆 补肾活血化痰 中药复方 中西医结合疗法 MMSE ADL 血脂

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期间,笔者在常规西药尼莫地平治疗基础上,应用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患者30例,旨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脂质代谢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62.18±7.64)岁;病程0.5~6年,平均病程3.48年。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3.11±8.22)岁;病程0.5~6年,平均病程3.55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痴呆诊断采用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APA)修订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1]中痴呆诊断标准。血管性痴呆诊断采用1993年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制订的很可能(Probab1e)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文献[3]中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制定,按照各证型计分,各证候满分30分,≥7分为该证候成立。

1.3 纳入标准(1)符合DSM-IV的痴呆诊断标准,且持续3个月以上;(2)符合NINDS/AIREN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3)符合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中相关证候积分≥7分;(4)根据1993年Morris修订临床痴呆分级表(CDR)标准,选择轻度(CDR=1.0)和中度(CDR=2.0)痴呆患者为观察对象;(5)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R评分≤23分;(6)缺血指数HIS评分≥7分;(7)患者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独立阅读简单的报纸文章、写简单的小文章;(8)经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1)经DSM-IV标准和NINDS/ADRDA标准诊断为其他原因痴呆的病人,如老年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及其他神经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2)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相关证候积分<7分;(3)HIS评分<7分的患者;(4)抑郁量表(CSDD)评分>8分的患者;(5)患有焦虑症及其他精神病、精神障碍的病人;(6)由于头部损伤后,患有认知障碍的病人;(7)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造血系统疾病、脑出血以及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等;(8)患有某些疾病能干扰认知功能评价,包括嗜酒的病人,吸毒或其他精神性药物滥用者;(9)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的病人,如失语、失认、严重偏瘫、视听障碍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每次30mg,每日3次。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化痰方口服。方药组成:熟地黄15g,肉苁蓉15g,巴戟天15g,石菖蒲15g,制首乌15g,远志10g,茯苓10g,丹参10g,地龙10g,山萸肉10g,川芎10g,山楂10g,荷叶6g,甘草9g。每日1剂,水煎取300mL,早晚分次温服。

2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2)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实验室指标血脂系列:血清载脂蛋白E(ApoE)、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水平。

3.2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3 治疗结果

3.3.12 组MMSE、ADL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比较(±s)分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组别MMSEAD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18.67±3.1838.07±7.05**△22.90±3.08**△△46.80±7.47对照组18.20±2.8220.73±3.15*47.43±6.9842.23±8.45*

3.3.22 组血脂系列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系列指标比较(±s)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系列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poE(g/L)项目0.63±0.120.63±0.16 0.53±0.15**△0.67±0.13 TC(mmo1/L)TG(mmo1/L)2.62±0.962.14±0.75*△2.69±1.272.64±1.06 HDL-ch(mmo1/L)1.09±0.381.46±0.51**△△1.21±0.521.09±0.47 LDL-ch(mmo1/L)3.44±0.932.89±0.78*△3.52±0.923.48±1.06 5.83±1.285.26±1.215.88±1.035.60±1.09

4 讨论

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在亚洲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中风发病率较高,因而导致VD成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4]。近期国际研究提示中医药治疗痴呆具有良好的前景[5]。

VD属于中医学“呆病”、“文痴”、“健忘”、“郁证”等范畴。本病属本虚标实,其中以肾精气血亏虚为本,以痰瘀痹阻脑络邪实为标。肾主骨生髓而通于脑,《医方集解》云:“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明确阐明肾精亏虚为该病的根本所在。VD患者常见于中风之后,血瘀与痰浊是中风病的基本致病因素,痰瘀互结,久滞不化,酿生浊毒,阻络伤络,败坏脑髓形体是导致灵机记性丧失的关键。因此治疗以补肾填精治其本,祛瘀化痰治其标,标本兼顾,使髓海充足,痰祛瘀消,脑窍得养,病情渐愈。

高脂血症是VD的危险因素之一,脂质物质在动脉壁的沉积,引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致使脑内血流量减少,进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以及VD的发生。其中LDL-ch上升和HDL-ch降低与VD具有显著相关性[6]。2项回顾性研究表明,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者比未服者痴呆发生率可下降60%~ 70%[7]。因此,调脂药物的抗痴呆作用正逐步被业界关注。中医古代文献虽无“高脂血症”之名称,但历代医家对本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详细的描述,多把高脂血症归属于“痰浊”、“血瘀”等病的范畴。认为过食肥甘厚味、嗜酒等原因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水谷不化而凝结为痰,痰浊内阻,血行不畅形成血瘀,痰瘀互结而形成高脂血症,治疗上应用活血化痰法可取得较好疗效。然而,活血化痰中草药在改善脂质代谢的同时是否可改善VD的认知功能,值得探讨。

载脂蛋白E(ApoE)是一种富含精氨酸的碱性蛋白,主要存在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乳糜微粒(CM)、CM残骸、B-VLDL和HDL-ch中,可由肝脏、神经等多种组织合成,以肝脏合成为主,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则由星形细胞合成并分泌。ApoE通过与低密度脂蛋白LDL-BE受体和肝ApoE受体结合,促进CM、LDL、VLDL的降解,且有转运和调节脂类代谢的作用,特别是与机体TC的代谢密切相关。ApoE在介导和调节上述多种与动脉硬化有关的脂代谢中均起关键作用,参与了人的神经系统和老化过程,可作为VD预后判定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研究采用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VD患者,方中选用熟地黄、山萸肉、肉苁蓉、巴戟天、制首乌补肾填精,石菖蒲、远志、茯苓、荷叶化痰醒脾,丹参、地龙、川芎、红花、山楂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综观全方,标本兼顾,虚、瘀、痰同治。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西药尼莫地平治疗基础上,应用补肾活血化痰方治疗VD,可明显改善轻中度VD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补肾活血化痰方还能有效降低血清ApoE、TG、LDL及提高HDL水平,显示出在改善脂质代谢方面的作用,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中西医结合可以作为VD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1 manua1 of menta1 disorders.4th ed.Washington,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143

[2]Roman GC,Tatemichi TK,Erkinjuntti T,et a1.Vascu1ar dementia: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esearch studies.Report of NINDS-AIREN Inernationa1 Work Group.Neuro1ogy,1993,43:250

[3]田金州,韩明向,涂晋文,等.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研究用).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9(22):329

[4]贾建平,主编.临床痴呆病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211

[5]Zhihong Lin,Jie Gu,Jin Xiu,et a1.Traditiona1 Chinese Medicine for Seni1e Dementia.Evidence-BasedComp1ementary and A1ternative Medicine,2012,2012:1

[6]LudersS,StoveS,SchraderJ.Prevention of vascu1ar dementia:evidence and practice.Internist(Ber1),2012,53(2):223

[7]Jick H,Zornberg GL,Jick SS,et a1. Statins and the risk of dementia.Lancet,2000,356:1627

编辑:王沁凯 岐轩

R749.13

A

1672-397X(2014)05-0030-03

李超生(1983-),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病。

胡玲玲,75198828@qq.com

2013-11-20

猜你喜欢
轻中度血管性脂质
水杨酸联合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丁螺环酮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轻中度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