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14-04-18 02:02
纺织报告 2014年8期
关键词:刺绣服装设计纹样

郭 莉

(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管理分院,江西南昌 330201)

0 引言

20 世纪90年代以来,服装出现“本土化”的趋向,具有现代感的旗袍、刺绣装饰等服装,款式朴素、优雅而让人感觉格外亲切。刺绣作为我国传统的手工工艺,在服装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对服装的装饰上更加注重工艺美的展示。刺绣是我国一项传统手工工艺。不论是在服饰用品上,还是在生活用品上,绣上花饰以后,就会使这些用品更加美观,显得秀丽而富有艺术情趣。如将一件原先素雅的衬衫,在其领角或胸前绣上花饰,立时给人以生气盎然之感。

1 刺绣的工艺美

1.1 平整光滑

刺绣是以针代笔、以线为料、在绸缎上刺纹样的特种工艺。最基本的要求是:既是针线工艺,又不留针迹,绣面平服,中、远距离看,都要犹如一幅帛本、绢本、纸本的绘画。我国几大名绣,均有绣工精细、绣面平滑的共性。以苏绣来说,曾将技巧特点归纳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等八个字。清宫廷的昆曲、京剧戏衣,主要由江南三大织造衙门采办贡奉,多采用苏绣;近代梅兰芳、马连良、周信芳等表演艺术大师的戏衣,不少都选用苏绣。所以,苏绣往往成为戏曲服装刺绣美的一种范例。

1.1.1 平:绣面平整服帖,线头大多巧妙地藏在绣料的背面,刮糨糊,经熨斗熨烫,使之成为面、背都平整的绣片。

1.1.2 齐:针脚整齐,绣面上漏印的纹样外轮廓得到准确、完美的体现。

1.1.3 细:绣线细,用针纤巧。

1.1.4 密:该实的纹样,绣线排列紧凑,不露底料。

1.1.5 匀:皮头均匀,疏密一致。

1.1.6 顺:丝缕圆转自如,所造成的肌理效果明确。

1.1.7 和:色彩柔和,整体调和。

1.1.8 光:针刺之后,仍保持绣线固有的光泽,使绣活儿色泽鲜明,光彩耀眼。

1.2 立体感

刺绣的立体感效果,是相对绘画而言的。尽管绣线很细,毕竟有一定厚度,是手感的“立体”。但这只是一般意义的立体感,我们所强调的立体感,是另一种——以绣线“色阶变化”所产生的视觉立体。

远在唐代,绘画上的写实技巧已相当成熟,观察、描绘对象的光影变化,并用色彩晕染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这种光影变化。这既是画家的一种追求,也是绣工的一个追求,故此,创造性地发明了戗针和擞和针,用以表现退晕、晕染的效果。到了明清,刺绣上的退晕针法已高度发达,大大丰富了刺绣的表现力。退晕针法讲究用“同色凋、不同纯度明度”的丝线,层层推进,通过色阶的变化,表现所绣纹样的纹理质感(如花瓣、叶脉),以及由于光影关系带来的浓淡、深浅。一般将丝线分为三组(如“三蓝”、“三粉”,“三绿”、“三紫”等等),刺绣时,或“正打边”、或“反打边”,即有的由深而浅,有的由浅而深。其色阶鲜明,看得出浓淡变化;但变化得柔和巧妙,造成了视觉上的立体感。所以,刺绣出来的纹样,真实自然,立体逼真,生动活泼,具有类似于工笔重彩画的写实风格。

1.3 高贵感

绣线种类中,金线是很别致的一种。早在唐代即已有了捻金刺绣。元代,加金技术高度发展,织金锦等加工织物盛行,同时平金绣、盘金绣等也得到广泛流行,一直发展到明清,并影响到戏曲服装。

丝线或绒线等绣线,都是白色染成的彩线,所以称之为“彩绣”,色彩典雅;在彩绣中加进金线(或银线)这种光泽色之后,在舞台强烈白光的照射下,金银线熠熠闪光,产生了一种高贵感。在典雅中融入高贵——由此而产生了戏衣刺绣的“典雅高贵”审美愉悦。

2 民族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刺绣是中国传统的图案装饰表达方式,就是在面料材质上,用绣花针带着线,依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样式进行穿刺表现,由多根线采用各种刺绣手法而形成图案的一种工艺方法。在明清时期至现在,我国刺绣有了快速的发展,形成南北绣系,乃至闻名中外的苏、湘、蜀、粤四大名绣。刺绣的针法技艺高超,装饰性强,是装饰手工艺的主要内容。

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的变化会带来服装款式的变化,不同的结构与工艺与服装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也是服装设计的元素之一。从服装结构上来看,外形结构线造就服装的外轮廓,内部构造线与面(功能线、装饰分割线、零部件造型、比例线等)构成服装的细节。从服装工艺来看,服装的缝制方法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运用工艺的各种形式,可以造成服装表面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服装结构和工艺与服装风格相匹配,是实现服装风格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

2.1 传统型的设计方法与色彩运用

传统型主要是指根据服装、服饰的不同类型和功用,在特定的部位进行刺绣装饰以突出其装饰效果。这种类型的装饰根据国家、地区、织物种类,穿着方式、审美习惯、加工方法的不同,有着一定的格式和色彩运用规律。如中式男女睡衣,主要是在胸前、袋口绣花,左右对称。门襟用嵌线、袋缘、袖口镶边色彩淡雅,具有中国传统工艺的特色日本和服及腰袋的刺绣,其绣工精细,有的色彩淡雅稳重,有的花样浓烈富丽,多方面运用金银线。而欧洲民族刺绣也各具风采,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的刺绣以几何形纹样居多,挑纱和钉线为其主要手法。北欧国家的纹样则多起于写实风格,颜色多以红、绿色为底,手法以彩绣为名。

2.2 现代型的设计方法与色彩运用

在现代服装面料中,用刺绣的方法来进行装饰的很多。特别在女装中,刺绣装饰的手段也日常丰富,除了常用的包梗绣,雕绣、钉珠绣、钉线绣外,在这些装饰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手段和新的材料变化产生出许多更为多姿多彩的效果,并且多为电脑刺绣。如满地的钉珠装饰、钉珠与钉线,钉闪光片结合,超大花型包梗等。其色彩的运用为两大趋向,一是色彩对比强烈、华丽多彩、较多吸收东方或欧洲各国传统刺绣的方式;二是以同类色、同种色、金、银色来装饰,主要是追求面料表面的丰富肌理效果和光色的变化。近年来,用电脑刺绣方法生产的家用纺织品刺绣面料,也成为了服饰面料的新宠。这类面料一般为轻薄型,不考虑开片的需要花型为散点布局、条状布局为多,色彩多为同类色和淡雅色。

2.3 运用彩绣、金绣、混绣及其象征

彩绣:因色彩典雅,转义为娴静,多用于闺门旦、文小生,是性格象征,象征性格娴静、容貌秀美、气质优雅。

金绣(专指平金或平银绣):因光泽夺目,有扩张感,转义为粗犷,多用于净行角色,象征性格粗犷豪爽、气质威武傈悍。此外,武将的靠,更必须主要用平金绣,表示铠甲的金属光泽,同时,对其英武气质也是一种有力衬托。

混绣:以彩绣为主,纹样外轮廓“圈”金线(俗称“圈金”),是为混绣。混绣是戏衣中最普遍的刺绣工艺。凡有一定身份的人物,多采用混绣。所以,基本上可以说混绣是身份地位高的象征。

3 结束语

在服装设计中,通过刺绣工艺的运用可以拓宽人们的服装设计灵感,改变服装原有的风格,这种运用刺绣与服装面料相结合的设计思路是常规材料的创新性应用。服装的设计与刺绣材料的选用、刺绣工艺技艺的应用、服装整体设计思路都需要协调起来,刺绣与服装才能够呈现完美的形态。

[1]余永红.白马藏族刺绣工艺的民族特征 [J].民族艺林.2013(11).

[2] 陈凌云.浅谈刺绣工艺在服装中的应用 [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3]戴玉莲.乱针绣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J].大众文艺.2013(12).

猜你喜欢
刺绣服装设计纹样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清新唯美的刺绣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袁飞纹样设计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