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服装出口企业转型策略研究

2014-04-18 08:49张海森
纺织报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服装出口产业链服装

张海森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1188)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服装出口企业转型策略研究

张海森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1188)

当今服装行业的竞争已经从简单的企业间的竞争,转变成为产应链之间的竞争,产应链体系的建设对于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成本控制、产品开发等构成的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服装企业非常注重对产应链的建设和完善。本文基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我国服装出口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转型发展建议。

产业链;服装;服装出口;转型策略

1 我国服装出口业务整体发展情况分析

2013年我国纺织服装贸易出口达2840.7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贸易的12.9%,是第三大出口行业,其中纺织品占1069.4亿美元,同比增长11.7%,服装出口占17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3%。服装出口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1994年到2012年的18年中,我国服装出口规模保持全球第一,2012年占据全球总份额的36%,比1994年提升了23.5%。

从贸易金额上看,我国服装出口额近几年增长势头放缓,2010年达1203.77亿美元,同比增长21.18%,2011年达1532.4亿美元,增长18.4%,2012年1591.4亿美元,增长3.9%。

从贸易结构上看,2013年,一般贸易占比达75.4%,加工贸易为14.7%,出口结构有效改善。民营企业发挥了主导作用,2013年纺织服装出口额中民营企业占比62.5%,三资企业占比24.3%,国有企业占比13.1%。

从贸易区域上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省市中,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和上海占出口总额比重较高,尤其是前三者均在15%以上,出口目标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市场。

2 产业链视角的服装出口企业发展问题分析

2.1产业链企业信息化水平低,导致速度慢、成本高

我国许多大中型服装企业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为关注,在财务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和ERP 等方面都采用了相应的软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服装消费的快时尚转变节奏,对于我国的服装生产企业而言,原料采购、服装设计、服装生产、服装分销、客户管理、品类管理、库存管理、动态需求预测等环节对供应链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行业企业现有信息化水平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产业链中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水平低、信息沟通效率低、信息利用水平低。

产业链中信息化应用水平严重制约了产业链的协同作用的发挥,降低了我国服装产业链的速度竞争力,并导致各环节成本的居高不下。中国服装业的仓储时间一般为6-9个月,国际名牌一般为120天,而ZARA最快时只有短短的7天,一般为12天。所以服装快消品牌Zara竞争力来自于他的反应速度,而不是传统的成本节约,Zara的反应速度降低了其仓储成本,并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对流行服装元素进行把握,及时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时装新品。

2.2产业链技术水平低,容易遭受技术贸易壁垒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我国产业链中生产环节较强,而原材料开发、产品设计和产品营销方面较弱,我国约有1/ 3左右的大中型纺织服装企业拥有完善的营销网络,超过一半的企业没有开展专门的市场研究分析,缺乏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企业对于市场渗透和渠道管理能力较弱。国外服装企业多数在产业链中控制着高附加值的设计和营销环节,而将生产环节通过建立国外低成本生产基地或者外包形式进行。

要成为服装强国必须要靠科技的带动,我国服装行业的科技贡献率在4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率在80%。我国服装企业对于市场差异化需求的满足能力较弱,在服装设计、产品创新、作业流程等方面形成瓶颈,产品定位比较集中,开发周期过长。

我国服装产业链科技水平影响了行业的竞争力,使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在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还遭受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打压。当前,欧美和日本等国的环保法规和消费者的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对于服装产品的生态化要求越来越高,从产品原料到制造和销售等环节都需要科技的支撑,对我国服装出口形成了较大的压力。

2.3产业链中品牌企业缺失,对产业链的带动不明显

产业链的发展需要核心企业的带动,而我国年销售额低于5亿元的中小企业中,近7成没有形成自身的品牌定位,8成以上的企业缺乏完整的品牌规划,缺乏品牌建设的意识、手段和投入。由于核心企业的缺失,产业链中的企业合作关系松散,不能进行信息共享、联合研发、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制约了产业链的创新能力,没有发挥出较高的产业集聚优势。

服装产业是需求拉动的产业,受市场需求影响明显,在当前国际需求低迷和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市场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在当前整体市场波动性较大、需求不够充足的情况下,无品牌的企业收到的冲击最大,行业面临重新洗牌,拥有技术和品牌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产下来。而放眼到全球竞争来看,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更加重要,Zara借助于全球产品采风、快速设计和配套企业集聚实现了全球化的发展。国外服装品牌对于我国服装企业的冲击越来越明显,如果不能借由品牌核心企业的带动完成产业链的整合,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科技和运作水平的话,我国服装产业面临外资品牌和柬埔寨、越南等低成本区域的双重挤压,竞争力将丧失殆尽。

3 完善和提升产业链,促进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发展的对策

3.1抓住历史机遇,积极进行产业升级

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的重要民生和支柱产业,对于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扩大就业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杜钰洲指出,要促进中国纺织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须提高“两个贡献率”——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

加快服装工业,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向要素集聚地、向低成本地、向创新高低进行转型和升级,全面提升产业链的融合水平和技术水平。

对于服装产业而言,时尚创意是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产业链的调整中需要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以超常思维颠覆传统习惯。在产业发展中,需要推动企业开发服装新面料、特色产品、生态产品、环保产品,以中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取代低端廉价产品,最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集聚。

针对现存的外部市场风险、技术贸易壁垒和成本压力,服装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行化解。从企业来看,技术的创新不仅可以创造出更加符合消费理念的、时尚的、健康的产品,也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压力,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附加价值。因此,企业必须树立危机和改革的意识,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建立相应的制度支持,大力提升企业的技术研究、市场开发能力,被动的改革和缓慢的行动将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必然导致企业在行业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3.2打造服装出口企业完整的产业链

服装企业在以往的发展中往往是通过产业链中销售终端来带动的,但现在出于提升竞争力考虑,面料等上游企业开始注重和制造及销售企业的合作,在产业链中实现了互动和融合发展,追求通过对于需求的更好响应,实现共赢,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在中国发展产业链的发展中,需要打通上下游之间的隔阂,提升沟通效率,通过良性互动合作,发挥成员的价值创造能力,从而带动我国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郎咸平认为,中国服装等以制造为主的实体经济产业不仅要以“更高的效率”走完整条产业链的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之路,更重要的是要从市场适应和消费互动上取得主动和领先的地位。

服装行业的科技发展进入高创时期,我国服装企业可以积极建立后发优势,在原材料、设计、工艺、生产、营销、管理到产业链的整体提升等方面全面提高,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在服装领域,需要以更开放的形式,加强与国际合作,借助于生产、研发、教育、交流、培训、贸易等各种合作方式吸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加速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完善产业链,加强市场响应和成本控制能力,对于产业链中的每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是有益的。

3.3建立品牌战略,发挥核心企业的统领作用

从我国服装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必须形成众多有竞争力的品牌,才能在世界市场上有立足之地。我国服装行业目前大而散的局面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善,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装品牌。

品牌发展战略是中国纺织服装业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总的发展战略。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存在产品同质化、产品定位过于集中、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使企业容易陷入价格竞争的困境。目前中国服装出口企业应重点加强服装结构的调整,努力提升高档次产品在整个产品体系中的比重,强化品牌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在品牌建设中,必须深入到市场中,通过不断的深挖需求,实践创新来发展企业的品牌。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企业的市场品牌定位应该通过认真的市场分析来做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起能够发挥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服装出口企业必须树立长期的发展意识,否则无法做大做强,必须认识到品牌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价值,必须专注在自己的细分市场上,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品牌建设才可能有所作为。在做大做强的思路下,通过品牌核心企业的带动实现产业链中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格局。

3.4精耕渠道,借助电子商务打通供需链条

从OEM到ODM,再到自主品牌,从注重制造到深耕渠道成了品牌商谋求更多利润的趋势。服装出口企业可以采用自建或者合作的模式来进行销售渠道的精耕,减少企业的库存成本,加快流通速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随着网络的普及,技术和安全手段的加强,网上银行的推广,以及快递公司的业务水平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已经初步被培育起来,并快速发展,淘宝、京东商城、卓越、凡客诚品等已经成为人们购物的热门选择。

服装电子商务领域有较大发展空间,企业要积极提高利用电子商务这种新兴的销售模式的能力,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个契机,通过网络采购、网络营销、网络调研,以较低的成本使企业更加敏捷地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市场消费动向,增强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还是降低企业采购成本,降低营销和经营成本,开拓市场销路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服装业将会成为下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服装出口企业借助于电子商务手段,加强供需链的掌控,积极推行出口产品、投资设厂和技术输出并存的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拓展非洲、南美、南亚等新兴消费市场,有效降低出口集中度,规避单一市场的风险。

[1] 朱晓炜.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障碍与重构[J].山东纺织经济.2014(8).

[2] 任新亭.浙江服装企业自主品牌运营模式研究——以虚拟经营为切入点[J].经营与管理.2013(10).

[3] 徐慧娟,张 颖.温州服装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轻工科技.2013(8) .

[4] 刘红晓.包容性发展视角下的广西服装产业链整合探究[J].上海纺织科技.2011(7).

Study of Transition Strategy of Clothing Export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hain

Competition in today's clothing industry has become competition between industry chain from simpl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chain is very important for clothing export enterprises to enhance rapid response to market, cost control,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so on. Clothing enterpris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focus on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industry chai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ese export busi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hain,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trans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

Industry chain; clothing; clothing export;trans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

F830.99

A

投稿日期:2014-09-12

猜你喜欢
服装出口产业链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2020年纺织服装出口逆势增长
1-6月纺织服装出口保持稳健增长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2018年1~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产业链春之奏鸣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