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初具规模 体系基本形成 集群优势显现
——宁波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解读

2014-04-21 06:29宁波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利琴
今日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宁波市高性能宁波

宁波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利琴

基础初具规模 体系基本形成 集群优势显现
——宁波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解读

宁波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利琴

新材料产业是当今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作为新一代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引起广泛重视,对未来产业影响巨大。宁波市新材料产业拥有竞逐的基础优势、创新传统和政策路线,呈现出产业创新集群特征,已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宁波从自身产业基础出发,持续打造在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新材料成为了推动宁波转型发展的原动力和“引领极”,助力宁波经济发展“破茧化蝶”。

一、宁波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一)新材料产业基础初具规模

产值规模双升。2013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破千亿元,占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1/4;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14.68亿元,同比增长33.92%。根据发改委2013年发展报告,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1299家,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出规上工业企业1.8个百分点。其中,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4家。

宁波市是全国首批建设的七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基地之一。截至目前,全市新材料领域已拥有磁性材料、化工新材料等5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

(二)产业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集聚研发机构。引进集聚了中科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兵科院宁波分院)等国家级技术研发机构。

培育重点实验室。兴建碳纤维制备技术、稀土永磁材料、先进材料制造与应用、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分离膜材料及应用等重点实验室。截至2013年底,宁波市新材料领域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2家,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家。

建设工程化创新平台。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的工程化创新平台建设,宁波市拥有博威、金田铜业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5家省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发展产业化联盟和团队。组建新材料、石墨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扶持建立了24支新材料领域创新团队。加速推进新材料领域测试、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产业集群优势显现

在磁性材料领域,宁波是国际著名、国内最大的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化基地和销售集散地,钕铁硼产量约占全国的40%、全球的30%。

在高性能金属材料领域,粉末冶金机械零件制造、新型精细陶瓷密封材料、铜合金替代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已居全国前列。

在高分子及合成材料领域,宁波市是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材料产业基地,生物基无醛胶、TFT型液晶显示器光学膜等一批新技术在宁波市落地转化。

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超高纯金属及溅射靶材、8英寸硅片制造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突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二、产业发展举措与成效

(一)完善措施,优化政策环境

政策体系框架形成。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宁波近年来在创新人才引进、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相继出台了系统性的政策,如《宁波市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09-2020年)》《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宁波市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从产业基础研究、开发应用、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谋划扶持新材料产业发展。

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完善。

深入实施“3315计划”,加大对创新团队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海外引才基地建设,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创新人才流动及转移机制,汇聚全球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实施智团创业计划,支持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创新型企业。

财税扶持机制和科技金融体系健全。一是设立了10亿元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新材料领域高端科研机构建设、研发项目资助、高端人才引进、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化推广等。二是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2013年全市有766家高企享受了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所得税额23.27亿元;有1164家企业享受了研发加计抵扣政策,税前加计扣除金额33.97亿元,折合减免企业所得税8.49亿元。三是鼓励创投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支持成长型和初创型新材料科技企业。截至目前,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已累计跟投项目49个,跟投资金4611万元,引导天使投资机构、个人投资1.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约4.3亿元,实现近10倍的放大效应。

(二)聚焦重点,实施科技支撑专项

承担国家级项目。截至2013年,宁波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已承担国家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攻关计划、支撑计划等各类国家科技项目18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59项。

加大市级科技计划的扶持力度。2012年以来,宁波设立市级新材料科技计划项目366项,投入财政科技资金2.87亿元。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如实施石墨烯重大专项,设立9000万元的“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开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实施单位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试制推广等方面的开支;设立稀土永磁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新材料技术创新。

启动建设“新材料科技城”。

发布《关于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决定》等政策,规划占地55平方公里的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按照“中心带动、板块布局、一城多园”的构想,构建核心区、延伸区、联动区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举全市之力打造创新驱动先行区、高端人才集聚区、新兴产业引领区、生态智慧新城区和全球领先、国内一流的新材料创新中心的“四区一中心”,充分释放整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把新材料科技城打造成为宁波的金名片、创新转型发展的大平台、追赶先进城市的新引擎。

(三)落地生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速科技与产业的融合。目前,80%以上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承担,90%的授权专利来自企业。如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已“嫁接”500多家地方企业,合作项目年均为企业新增产值近100亿元。

加快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对成果来源于宁波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自主研发、在宁波市内转化的项目,给予成果供给方5%、成果受让方10%的经费补助。加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目前,全市石墨烯产业化及应用开发、碳纤维规模化生产等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的产业化项目基本建成投产。2013年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首期年产300吨的石墨烯生产线建成投产,是目前唯一的全球最大规模石墨烯生产线。

促进智本与资本的合作,提升新材料产业转化力。紧抓“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的机遇,宁波倾力打造“天使之城”,试水专利科技成果竞拍,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如,通过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新材料领域就有16项重大科研成果成功实施转移转化。

三、重点发展领域及方向

(一)提升三大优势领域

宁波市在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及合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领域产业基础较好、行业竞争力较强,集聚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涌现了一批特色优势产品,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高性能金属材料包括高性能磁性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特种钢。先进高分子及合成材料包括通用塑料及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绿色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膜材料、其他合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包括板显示材料、磁控溅射靶材、电子封装材料、其他电子信息材料。

(二)培育三大先导领域

宁波市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无机纳米材料、特种功能材料领域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紧跟国际发展趋势,产品应用前景广阔,部分产品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包括高性能纤维、高性能复合材料。无机纳米材料领域包括无机纳米材料、其他纳米材料及器件。特种功能材料领域包括新能源材料、海洋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环保材料。

(三)打造六条特色产业链

一是打造稀土永磁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磁性材料—磁体元件—特种电机”产业链。二是打造聚氨酯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异氰酸酯、多元醇—聚氨酯—弹性体、保温材料、高性能涂料”产业链。三是打造碳四、碳五产业链——重点发展“碳四、碳五—合成橡塑—改性橡塑—橡塑制品”产业链。四是打造高性能纤维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装备”产业链。五是打造石墨烯产业链——重点谋划“石墨烯原料—石墨烯复合材料—动力锂电池、热管理材料—新能源汽车、高性能微电子器件”产业链。六是打造海洋新材料产业链——重点谋划“海洋新材料—装备关键部件制造—高端海工装备、平台”产业链。

链 接:

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任务

以“新材料、新融合、新未来”为主题的2014中国航天(宁波)新材料产业化论坛达成的共识是——通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宁波在新材料领域的全面合作,未来能实现以航天科技促进宁波新材料进一步发展,宁波新材料支撑中国航天技术性跨越的新局面。双方将着力合作模式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实现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宁波为此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新路径、新任务:

一、加快关键技术突破

推广一批先进产业化技术应用——大力推广铜合金替用技术、高强耐热铝合金和镁合金等一批相对成熟的先进技术。推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点突破钕铁硼材料低重稀土化、百吨级大丝束高性能碳纤维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部署一批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在海洋材料、能源材料等领域部署开展具有明确目标导向、以材料基因组为核心的基础研究计划。

二、加快高端人才引育

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深化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团队引进“3315计划”,大力引进重点领域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及其团队。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围绕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需求,加快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一批研发储备人才——深入实施“宁波市博士后工作三年倍增计划”,积极鼓励扶持新材料产业企业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新材料项目研究。

三、加快重点项目推进

建成投产一批在建项目——重点推进在建项目竣工投产,支持企业开展新材料产品应用开发,加快产品应用市场推广。推进开工一批拟建项目——重点推进拟建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建设用地、用水、用能、环境容量等指标和建设资金,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建设。谋划生成一批招商项目——谋划一批补链式招商项目,积极引进特种环氧树脂、海洋工程用高强耐蚀钢等项目。

四、加快重点企业培育

做强龙头骨干企业——聚焦支持约20家龙头骨干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协同发展,打造产业链联盟。培育高成长企业——重点培育约30家研发能力强、拥有创新产品的高成长企业。扶持初创型企业——扶持100家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新材料初创企业。

五、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知识创新平台建设——在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引进建设2~3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力争在稀土永磁材料或海洋新材料方向新建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实验室。加快工程化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或创办企业研究院,新建4家新材料领域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推进宁波新材料初创产业园的建设。促进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在高性能金属材料、合成材料等领域新建2个新材料产业技术联盟。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大型数据库与科学仪器设备的建设与共享、各类专业资质的认证咨询,争取建立2家国际技术转移机构。

六、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着力打造“一城一基地六园”,建设具有宁波特色、国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启动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推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的建设,集聚科技创新高端资源,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高端研发、创业孵化、人才集聚、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总部基地等功能,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打造新材料基地——以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为依托,着力开发建设宁波市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具有生产技术和组织创新优势的特色区,建设新材料专业园。

猜你喜欢
宁波市高性能宁波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一款高性能BGO探测器的研发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SATA推出全新高性能喷枪SATAjet 5000 B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