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

2014-04-22 05:54浦义俊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青奥会奥林匹克江苏省

浦义俊

(常熟理工学院体育部,江苏 常熟 215500)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

浦义俊

(常熟理工学院体育部,江苏 常熟 215500)

南京青奥会对江苏省青少年学生是一次重要的教育契机,为深入把握青少年学生对青奥会的思想认知动态,并为开展青奥会教育提供相关参考,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江苏省青少年学生的青奥会认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知晓和关注情况整体上并不十分理想,虽然青少年学生对青奥会的认知在整体上呈现出积极一面,同时对青奥会的价值和作用认知尚可,但对青奥会的基础性知识和深层次内涵的认知相对不足,并且对青奥会重要信息元素和历史知识了解匮乏。其主要原因除了来自学业压力牵绊之外,学校有关青奥会教育的缺失和体育教育在该方面的低效也难辞其咎。

青少年学生;南京青奥会;认知

2014 年南京青奥会是我国继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后即将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体育盛会,更是专属全世界青少年学生的文化与教育盛宴。随着青奥会日渐临近,国内对青奥会的相关研究也陆续刊载,尽管研究成果涉及广泛,涵盖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诸多领域,但青奥会的青少年教育问题,始终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学者们普遍认为2014 年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将产生重要的教育影响,同时在青少年人文教育、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上将发挥重要作用。尽管青奥会教育具有良好的发展愿景,但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群体对青奥会到底具有怎样的认识与了解,青奥会理念是否已经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深入扎根,这些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地调查与研究。本文立足江苏省不同地区的青少年学生群体,就其对青奥会的认知情况进行实证调查与分析,以期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相关教育部门、学校进一步开展青少年学生有关青奥会的教育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不同地市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群体(13 ~20 周岁)为调查对象;研究对象为江苏省青少年学生群体对青奥会的认知情况与问题。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在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设计了课题的调查问卷,通过整群随机抽样,对所抽样的相关学校共发放问卷3 500 份,回收3 120 份,回收率为89.1% 。其中,南京市问卷为734 份,其他城市为2 386 份。

1.2.2 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19.0 统计软件和Excel对上述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知晓与关注情况分析 青少年学生对青奥会的关注度是青奥会有效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前提与关键,如果不能有效吸引青少年学生关注并培养其兴趣,青奥会的宗旨也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戚、朋友之间的口口相传也呈现出一定依赖性,但通过学校教育和参加青奥会活动获取的比例则相对较低。

2.1.2 关于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关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1)关于“您是否关注南京青奥会”的调查结果显示,63.3% 的学生表示会关注,36.7% 的学生表示不会关注;2)关于“为何关注南京青奥会”的结果选择,选择频率排在前5 位的依次为:中国南京举行、增长各方面见闻、关注中国队的表现、对国外同龄人的关注、对祖国的热爱(表1)。由此可见,东道主效应以及爱国热情成为影响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关注度的主导因素;另外,对新知的追求和对同龄人的关注以及希望受到青奥会教育也成为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关注青奥会的重要原因。

2.2 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情况分析 青少年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特征往往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因此,笔者在选取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调查顺序上也遵循了该基本规律。1)对青奥会基本知识的调查,主要反映当前青少年学生对青奥会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2)对南京青奥会诸多基本信息元素的掌握情况分析,以此反映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相关知识结构的具体了解情况;3)对青奥会价值及其作用的调查,以反映青少年学生看待青奥会的理性程度。

2.2.1 对青奥会基本知识的认知 青奥会基本知识包括青奥会的性质、项目设置、历史等。对基本知识的认知能反映青少年学生对青奥会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能从侧面体现青奥会知识的普及情况。

1)青奥会的相关历史。针对“第一届青奥会始于何时何地”的历史问题的调查结果为:39.6% 的学生正确选择了“2010 年新加坡”,7.8% 的学生选择了“2014 年南京”,52.6% 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整体来看,60% 以上的青少年对首届青奥会不甚了解。由此可知,江苏省青少年学生掌握的青奥会基本知识较为匮乏。

2)青奥会的基本属性,主要是关于青奥会与奥运会之间比较的调查。针对“青奥会是否是微型奥运会”的调查结果为:在3 120 名青少年学生中,44.7% 的学生认为青奥会就是微型的奥运会,55.3% 的学生认为不是;而在被明确问及“青奥会与奥运会之间的关系”时,65.9% 的学生认为青奥会和奥运会是有差异的,34.1% 的学生认为青奥会和奥运会没有差异;对于“青奥会和奥运会之间项目设置是否一致”的问题,38.2% 的学生认为一致,61.8% 的学生认为不一致。显然,青奥会与奥运会虽同属奥林匹克内容体系,但青奥会绝不是微型奥运会,两者在理念落实和价值追求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1]。然而,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学生对青奥会与奥运会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不能甄别两者之间的区别。

3)对青奥会举办的侧重点和目标的调查。(1)举办侧重点的调查。在被问及“青奥会更加注重运动成绩还是参与交流”时,91.4% 的学生选择了“参与交流”,选择“运动成绩”的只占8.6% ;(2)举办目标的调查。由表2可以看出,有关奥林匹克精神的推广和提升运动参与的目标排在前列,充分说明青少年学生对青奥会举办目标的认识更加偏向于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继承与发扬,而并非追求运动水平的最高化,这点值得肯定。综上所述,当前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在对青奥会重在交流的属性以及重在推广奥运精神的发展目标上基本能够达成共识,但在对青奥会区别于奥运会属性的认识上仍然相对模糊,尤其是对有关青奥会历史常识的认知度偏低。

表2 青少年对青奥会举办目标的认识 (n=3120)

2.2.2 对南京青奥会重要信息元素的认知 南京青奥会重要信息元素是指包括南京青奥会口号、理念、吉祥物和会徽等在内的重要而鲜明的信息符号。这些信息符号以生动的形象、深厚的内涵承载着南京青奥会的宣传与情感表达功能。因此,对这些符号信息更深入地了解是对南京青奥会内涵和使命深层挖掘的重要前提。

1)关于青奥会口号的选择。结果显示,在3 120 名青少年中,91% 的学生选择了“分享青春,共筑未来”,体现了较高的认知;但在对青奥会的理念选择上,正确率则偏低,只有22.5% 的学生认为南京青奥会理念包括“活力青奥、人文青奥和绿色青奥”3 大部分,其他则是选择了其中1 个或者2 个。

现如今的社会毕竟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每一家庭、每一行业,同样的机械制造行业也必将依赖信息技术进行更好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以及管理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使得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使得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2)关于青奥会的吉祥物名字和象征意义的选择。结果显示:56.8% 的学生正确选择了青奥会吉祥物的名字“砳砳”,43.2% 的学生则选择错误;而关于其象征意义的选择,选择结果体现出了较高的认知度,74.9% 的学生选择了“劈山开路、奋勇前进”,其他学生不同程度地选择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照亮前路”或“吉祥如意”。

3)关于青奥会会徽的印象及其理念的选择。在印象方面,调查结果显示,53.7% 的学生表示对青奥会会徽有印象,而对于青奥会会徽印象比较深刻的元素排序依次为:(1)英文“NANJING”的设计;(2)五环及“YOG DNA”字样的设计;(3)数字2 014;(4)YOUTH OLYMPIC GAMES。在会徽理念的认知方面,青少年学生对理念内涵的选择频数依次为:(1)青春气息;(2)奥运精神;(3)南京文化;(4)国际风格(表3)。

表3 青少年对会徽元素印象和理念的选择排序(n=1675)

综上所述,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口号的认知度较高,但对青奥会理念的认知则表现出非完整性和非全面性;对形象性较强的吉祥物和会徽这些信息细节的把握也相对不足。

2.2.3 对南京青奥会价值及其对青少年学生作用的认知 南京青奥会的价值表现在多个层面,其中,文化交流和教育价值是核心[2],而经济促进、城市发展等都是其重要的衍生价值。在“青少年学生对青奥会价值的把握”的调查中,当前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价值认知表现出了较为理性的一面,从3 120 名青少年对青奥会价值的选择情况看,排名第1 的价值选择是“文化交流价值”,选择率达到了87.3% ;排名第2 的价值选择是“青少年教育价值”,选择率为73.0% ;排名第3 的则是“城市与经济发展”,选择率为59.1% ;排在最后的则是“政治”,选择率为32.0% 。

此外,关于“青奥会将对青少年学生产生的作用”的调查中,调查的选择排序如表4 所示,排序前5 位的依次为:1)丰富奥林匹克知识,提高人文素养;2)有利于自身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3)可以培养自己奋斗超越、公平竞争、团结合作的精神;4)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5)增强青少年的健康生活理念和体育意识。由此可见,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青奥会将对自身产生的作用认识较为全面,尤其是对青奥会强大的生命力源泉—教育价值的认识较为深刻[3],这从排在前列的“收获”中可以得到印证;此外,从排序上看,重点也相对突出,即主要表现在对自身人文素质、体育素质与精神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上。

表4 青少年对青奥会产生作用的认知 (n=3120)

2.3 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支持态度分析 青少年学生对青奥会的支持态度是其形成青奥认知之后所做出的后续反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认知态度的一种表达。因此,就“如果可以,为了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您将做到哪些?”对3 120 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选择率排在第一的是“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比例为71.6% ;排在其后的依次为“保护环境”(67.1% )、“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动员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55.1% )、“学习基本的英语会话”(50.7% )、“做义务

宣传员,并鼓励更多的人一起参与”(46.7% )、“做志愿者”(44.7% )。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支持态度是积极的,并且,从选项的排序上看,从文明礼貌到环境保护,再进入体育领域的相关层面,最后是甘当志愿者,支持态度体现出了层层深入的特点。此外,在被问到“是否愿意参加南京青奥会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时,表示“很希望”的学生比例为35.5% ,表示“希望”的学生比例为43.5% ,表示“无所谓”的学生占15.2% ,表示“不想参加”的学生占5.8% 。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愿意承担志愿者服务,这体现了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较为热忱的支持态度。

2.4 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认知的阻碍因素分析 综上所述,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整体上偏向积极一面,尤其是对青奥会价值和作用的认识相对完整,但对南京青奥会理念和内涵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特别是对青奥会的基础知识、历史知识以及部分重要信息元素的了解相对缺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3 120 名学生就“阻碍您了解南京青奥会的的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1)“文化课学习负担重,没精力学习青奥会知识”是最主要因素;2)青少年学生对青奥会知识的认知空白以及对青奥会本身的陌生和缺乏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对青奥会信息的吸收;3)青奥会教育的缺失或者不到位容易加剧青少年对青奥会的排斥(表5)。

表5 阻碍青少年认知南京青奥会信息的因素(n=3120)

此外,学校是开展青奥会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对青奥会的重视程度及其教育进程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对青奥会的认知效果。因此,笔者就学校的青奥会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48.7% 的学校从未曾开设过关于奥林匹克课程、宣传板报、讲座,或组织有关的青奥会活动,由此可见,当前江苏省普通中学对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缺失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并且,在51.3% 开设过相关教育的学校中,奥林匹克教育开设的频率和效果也难以得到保证,数据显示,42.8% 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奥林匹克教育表示“不喜欢”。在对“近两年中,学校师生有没有谈论过关于南京青奥会的话题”的调查中,数据显示,表示“从来没有的”占36.2% ;表示“偶尔有”的占45.4% ;表示“经常有”的仅占18.4% 。由此可见,虽然南京青奥会正日渐临近,但有关青奥会的话题并未能成为当前江苏省学校中的焦点话题,只有不足20% 的学校师生经常讨论,其中,来自南京市的学校占据了相当一部分;而在非举办城市这种缺失现象更为严重。总体而言,当前江苏省青少年学生通过学校接受奥林匹克教育或青奥会教育的效果并非十分理想,即使有文化课学业压力过重的因素在内,学校的奥林匹克教育缺失以及学校体育教育在青奥会教育方面的低效也难辞其咎。

3 对策研究

3.1 学校教育应作为承担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的主体 青春期阶段作为青少年群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接受奥林匹克教育的最好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教育的黄金阶段,青少年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就难以得到升华。因此,奥林匹克教育应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得到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当前,虽然学生的学业压力重、功课类目繁多、考试竞争激烈,但作为人文教育重要内容的奥林匹克教育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深远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规划和设计所辖区内学校的奥林匹克教育方案,同时借鉴北京奥运会的诸多经验,如在日常的语文、英语、地理等文化课堂学习中渗透奥林匹克知识教育,进而能够促使奥林匹克教育在形式上灵活多样,而不是拘泥于刻意地宣传与教育,从而确立和巩固青奥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3.2 学校体育教育应转变思路,充分将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引入课堂教学 青奥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这不仅可以充分激发青少年的兴趣,更是青奥会教育主旨的体现。因此,应进一步重新规划奥林匹克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如学校体育教育应更多地研究青奥会项目的特点和规律,部分青奥会项目可以被引入学校体育的教材体系[4],在学校课外活动或在体育课程内,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青奥会的模拟场景对青少年进行情景教育,更可以通过举办青奥会知识竞赛、青奥会文化节和运动节等多种内容丰富的趣味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兴趣;在宣传教育中,可通过励志电影或相关的具有激励性的多媒体素材激发青少年的奥林匹克热情。此外,应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者的青奥会教学技能培训及其工作绩效考核,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青奥会教育中的功能和价值。

3.3 应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联合推进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工作

3.3.1 加强地方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中的广泛互动与合作 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往往有较为优越的竞技体育资源,例如,在体育赛事的组织和举办经验、奥林匹克人才的培养与输送、场馆资源和历史资料等方面,都能够在奥林匹克精神的表达和展示上为教育部门提供资源支援;另外,竞技体育系统内还有诸多地方知名的精英运动员和资深体育专家,通过邀请他们与学校青少年学生进行互动,不仅可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更能够为青少年如何认识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一个更加生动与深入的视角,进而促进青少年群体对奥林匹克知识的认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3.3.2 学校、家庭和社区应进一步在青少年体育参与方面达成共识并深入合作 青奥会是在“以人为本”的框架下对过度训练和缺乏锻炼的警告,它引导青少年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让青少年终身受益[5]。因此,鼓励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体验运动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一旦学生缺乏有效的运动参与,消极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很容易地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因此,学校和家庭乃至社区应进一步构建三位一体的学生体育参与模式,即在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体育一体化组织委员会,成员包括学校、居委会和家长代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机配合和分工,实现以学校为主导、家长配合和社区为依托和载体的青少年体育参与发展模式[6],例如,学校通过体育俱乐部和单项协会进行业务指导,家长志愿者和委员会进行监督和配合,社区俱乐部和体育组织提供必要的组织和服务,最终促使青少年深刻认识到体育参与对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性。因此,在2014 年南京青奥会逐渐临近之时,学校、家庭与社区应进一步积极组织学生充分体验青奥会文化和教育的魅力,将其作为重要的素质教育契机,深化青少年的思想境界并优化青少年的素质结构。

4 结 语

青奥会是一项专为青少年学生设立的赛事,同时更是一个专为青少年学生打造的教育平台。青少年学生只有较为广泛和深入地接触青奥会,才能够获得奥林匹克教育的精髓,而绝非是仅仅通过观摩或观看12 d的青奥会赛事或活动。因此,青奥会教育应该走向普及化、常规化,否则,其必然因缺乏可持续性而导致教育效果的不足。当前,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在整体上虽然已呈现出较为积极的一面,但客观上,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知晓和关注情况整体上并不十分理想;虽然青少年学生对青奥会的价值和作用认知尚可,但对青奥会的基础性知识和深层次内涵的认知相对不足,并且,对青奥会重要信息元素和历史知识了解匮乏。当然,他们对青奥会教育是存在需求和期盼的。因此,有关教育主体应进一步重视青奥会的教育价值并构建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与方案。

[1] 孙葆丽,毛倩娜. 青奥会与奥运会特点之比较[J]. 体育文化导刊,2011(6):151 - 154.

[2] 柴王军,汤卫东,覃兴耀. 青奥会价值目标探讨[J]. 体育文化导刊,2008(6) :66 - 67.

[3] 东芬. 青奥会强大生命力源泉 — 教育价值[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4 - 36.

[4] 丁兆熊,陶小娟,潘绍伟等. 南京青奥会与江苏学校体育的互动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7 - 32.

[5] 赵卓. 青奥会可持续发展初探[J]. 体育文化导刊,2010(4):113 - 118.

[6] 沈建华. 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的目标、原则与网络[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4) :70 - 73.

Analysis on Cognition to Youth Olympic Games of Adolescent Student in Jiangsu Province

PU Yi-ju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Changshu, Changshu 215500, Jiangsu China)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for adolescent stu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In the aim of grasping adolescent students’ cognition to Youth Olympic Games and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to Youth Olympic Games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investig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logic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e recognition and concern about Youth Olympic Games among adolescent stu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is not that satisfactory. In general, the situation appears to be positive. The recognition to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Youth Olympic Games is acceptable. But the lack of basic knowledge, deeper meaning, important information and history of Youth Olympic Games is still quite obvious. Except for academic pressure, def i ciency of Youth Olympic Games education in school and ineff i cien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lso have inescapable responsibilities.

adolescent students;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 cognition

G811.21

A

1004 - 7662(2014 )01 - 0008 - 06

2013 - 11 - 18

2012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2TYB003)。

浦义俊,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青奥会奥林匹克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头脑奥林匹克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头脑奥林匹克
南京青奥会掠影
青奥会少吸PM2.5让人五味杂陈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