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

2014-04-22 07:06杨绍平赵正宝
中国地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课程体系

杨绍平,赵正宝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231

课程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

杨绍平,赵正宝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231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基层操作性、技能性技术人才。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在省级、部级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借鉴国内外经验和自身实际,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课程体系,本文阐述其开发思路、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实施条件,可供相关院校借鉴。

工作过程;水文与工程地质;课程体系开发

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培养的目标是为相关的生产与管理等基层岗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具创新精神的操作性技术(或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及结果需注重基层性、操作性、高技能及创新能力;为实现此目标,必须注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注重现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学生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课程教育获得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目前,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培养仍未完全摆脱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其课程体系的改革须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是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的发展方向,其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基于工作过程的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是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突破,也是培养适合行业需求、能胜任未来工作的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关键点是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是完成工作任务取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工作程序。课程体系开发要对生产一线的水文与工程地质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对其具体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获得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并非不要知识而是按工作过程对知识进行重新排序,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应注重以下几点。

(1)基于工作过程。以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工作岗位为开发设计课程体系的基础,以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工作任务为设计学习情境的依据,根据工作过程重构、优化课程内容和课时分布,让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培养其工作能力,即“边学习边工作”。

(2)服务行业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是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需求,课程体系开发必须与行业专家共同完成,满足行业需求。

(3)职业能力培养。把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改变灌输知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工作任务引入工程项目课程,将知识学习为核心改革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提高工作能力,利于适应将来的工作。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开发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课程体系,我们对水利、水电、建筑、交通、地矿等行业生产一线地质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地质岗位群调研,同时聘请了12名现场水文与工程地质专家,对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分解工作过程,确定本专业的职业能力目标及工作领域,确定课程内容,明确核心课程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形成从工作过程经分析而来,以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核心。

1.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设置课程内容

为满足行业对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人才的需求,课程设置必须要有针对性,即从工作岗位出发,通过职业调查和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借鉴加拿大CBE职教教学模式,通过调研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对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岗位4项典型工作任务和需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见表1)。

表1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要求是设置课程内容的基础,按照工作过程及能力发展过程设置职业素质(基础素质能力)、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单项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课程,最后形成职业能力。

2.以工作过程的项目为载体建立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理念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结合专业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分析任务要求及所需知识领域,整合成工作过程课程。打破以前过分学科知识组合强调的知识完整性,而是通过本专业从事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的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领域开发课程。使教师教学从以前的系统理论知识学习为核心改变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通过对水文与工程地质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将工作过程任务项目化,确定了本专业各项工作任务所需课程,进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课程体系(见表2)。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以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的能力为目标,按照工作过程中的职业能力形成为序排列:从职业素质及素质能力、基本技能及单项能力到核心技能及职业能力(见表3)。

4.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与以前课程体系主要突破

比较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与以前学科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突破:

(1)删除、整合了一些课程,如把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整合为地质基础,强调应用理论;删除矿物学中的结晶学内容,删除水文地球化学课程;整合土力学、岩体力学为岩土力学,以工程制图为基础整合为地质制图;以地下水动力学为基础整合为水文地质计算,重点在于工作过程所需理论知识,忽略课程理论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

(2)以工作过程需完成的工作任务项目为载体开设课程和增加实训项目,如以岩土测试项目实训开设岩土测试技术课程,以水文地质勘察项目实训开设水文地质勘察技术课程,以工程地质勘察项目实训开设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课程,以地基处理项目实训开设地基处理技术课程,以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训开设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课程。实训项目选择生产现场真实工程资料建设项目库,分组交换实训。工程项目的真实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课程的排序按照工作过程完成职业工作任

务的能力从职业素质能力、基本技能单项能力到核心技能职业能力,有利于职业能力的逐步形成。

表2 基于工作过程的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课程表

表3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发展课程体系

三、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实施条件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教学实施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及工作成果熟悉;外部条件有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有尽可能多的工程实际案例项目,项目内容随着生产技术发展不断更新。

1.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满足水利、水电、地勘等行业人才需求,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培养高技能高技术水文与工程地质技术及管理人才,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队伍不可或缺。目前,我院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5名,兼职教师9名,专任教师中拥有国家注册(执业)资格工程师7人,“双师型”教师100%。我们还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工程实践,使其成为既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聘请水文与工程地质现场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运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指导学生实践训练。专职与兼职教师定期交流,讨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收集整理、完善更新教学工程项目库资料。鼓励教师参加水文与工程地质新技术新方法培训;坚持专兼结合、校企结合、培养与引进结合、学历提高与专业培训并重的基本原则,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切实保证我院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实施。

2. 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校园职场环境

突出能力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完成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课程目标、培养职业能力的关键。学院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设计开发实训项目,通过整体规划,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了岩土特性测试实训中心(包括矿物岩石实训室、土工测试实训室、岩石测试实训室)、工程勘察实训中心(包括钻探实训室、测绘实训场、原位测试实训场、物探实训室)、水资源勘察实训中心(包括地下水监测实训场、抽水试验实训场、水质分析实训室、水力学实训室)、地质计算实训中心(包括勘察软件应用、地质识图与制图实训、勘察资料整理编制实训);同时利用校内其他系部建筑材料实训室、工程力学实训室等组成的水文与工程地质校内实训基地。各实训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实训仪器设备,模拟现场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于一体,学生通过实训项目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加强实训中心内涵建设,通过调研分析制定项目化实训标准,编制实训指导书,健全了实训中心运行、管理机制,建立符合行业需求突出工程实践技能的实训教学基地。同时注重校企联合开展实训,利用学院的人力和实训室设备,把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实训室,学生可以锻炼职业技能,企业可以利用共同建设的实训中心的仪器设备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同时以学院为主体建设地质认识实习、构造地质填图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生产顶岗实训校外实训基地作为补充。

3.按照项目要求编写专业教材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以工作任务为引导重组和优化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合理地延伸出来的。因此,根据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要求,积极组织编写适合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学生使用的教材,以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需要。目前,我们已经组织教师编写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地基处理技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岩土测试技术、构造地质等系列专业教材,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对教材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逐步形成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材。

四、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方向,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它可以有效地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学习即工作,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原动力,并且对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发展以及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为水利、水电、地勘等行业培养职业技术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同时也使高职学生更符合行业需求,更容易就业。其课程开发思路凸显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对于相关专业也具有较强的借鉴性。

参考文献:

[1] 杨绍平.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3,(2) :79-83.

[2] 陈基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开发与教学实施—以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3,(12):46-48.

[3] 陈博丽.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2012,(9):116-117.

Title:Research in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ment of Hydr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Work Processes

Author(s):YANG Shao-ping , ZHAO Zheng-bao

work processes;hydr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curriculum development

G642

A

1006-9372(2014)03-0027-05

2014-06-27。

水利部、四川省财政支持示范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基金项目(P09558)。

杨绍平,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水文与工程地质教学与生产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工程地质水文课程体系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