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两平台”建设内容与实施模式分

2014-04-23 13:18蒋东兴吴海燕袁芳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系结构

蒋东兴 吴海燕 袁芳

摘 要:本文作者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领导讲话的深入学习,结合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当前阶段发展状况与战略重点的深入分析,对“三通两平台”的内涵、体系结构、建设内容与实施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对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三通两平台;体系结构;建设内容;实施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07-04

一、引言

全球政治经济竞争的加剧,使各国政府将教育视为国家发展大计,而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成功应用,使各国政府都将教育信息化视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和效率的一剂良药。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国家纷纷制定了国家级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以美国为例,1996年就制定并颁布了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在2000年、2005年又分别颁布了两个,2010年11月奥巴马政府发布了最新一轮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该计划的标题为“改革美国教育:技术支持的学习”(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 :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n 2010),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教育信息化单列一章,并列为十大重大项目之一,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2012年,教育部又正式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十年规划》)。《十年规划》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概括提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未来十年的8项任务和5个行动计划。此后,这8项任务和5个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又被概括为“三通两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核心目标的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已经逐渐明确。

“三通两平台”立意高屋建瓴、文字言简意赅,如何理解其内涵与外延,以何种模式开展相关的建设与应用工作是当前阶段必须认真研讨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十年规划》和领导讲话的深入学习,结合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当前阶段发展状况与战略重点的深入分析,对“三通两平台”的内涵、体系结构、建设内容与实施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对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工作者有所帮助。

二、、“三通两平台”起源与内涵

1.“三通两平台”起源

2012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十年规划》,同年5月28日杜占元副部长在北京召开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贯彻应用驱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思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是三大任务和两个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核心目标。三大任务:第一是要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接入与网络学习环境的问题;第二是加强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每个班级都要用上优质资源,资源应用是关键;第三是建设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努力推动个人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两个平台:一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就是资源云服务平台。概括为“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2012年9月5日,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时任国务委员)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加快内容建设与共享;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坚实支撑;加强队伍建设,支撑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至此,“三通两平台”的概念正式确立,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2.“三通两平台”内涵分析

“三通两平台”的本质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促进教与学的变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最终达到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目标。“三通两平台”中“两平台”是基础,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的,而“三通”则主要强调应用效果,具体内涵分析如下。

“宽带网络校校通”是以校为本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当前重点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初步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基本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建设。

“优质资源班班通”是以班为本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要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普遍使用,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以人为本的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与学习,当前重点是使每个教师、高校学生、职教学生和初高中学生基本实现每人拥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和环境,把技术和教育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中,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就是《十年规划》中的教育云资源平台,该平台要为各类教育资源的汇聚与共享提供支撑,为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衔接提供机制与服务,还要为课堂教学、学生自学提供交流与协作服务。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就是《十年规划》中的教育云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要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校务管理服务,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基础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公共信息服务。

三、“三通两平台”体系结构与建设内容

1.“三通两平台”体系结构

“三通两平台”中“两平台”是基础,而“三通”则构筑于两平台之上,通过两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化服务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化应用,达到“三通”的效果。因此,设计“三通两平台”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体系结构由三层内容组成,最底层为基础设施层,为省级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础运行环境。

中间层是运行于省级数据中心的教育资源和管理服务两大平台,这两大平台是“三通”工程中的信息系统层,通过平台中的信息系统,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教育资源、教与学的沟通交流、教育管理等服务。

最顶层为应用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学生、家长通过对平台所提供服务的深化应用,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也就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2.“三通两平台”建设内容

通过分析建立“三通两平台”体系结构模型,对“三通两平台”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两平台”为系统层,为上层提供教育管理、教与学的信息化服务;“三通”为应用层,强调的是应用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对教与学、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模型的研究,我们提出“三通两平台”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宽带网络校校通

“宽带网络校校通”是指学校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宽带接入互联网络,并具备互联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和学习环境。具体包括:1)学校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络,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校园网、提供无线接入;2)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计算机教室;3)为教师提供用于网络教学的信息化设备,如计算机、扫描仪、照相机等;4)为学生提供用于网络学习的联网计算机、电子书包等信息化设备。

(2)优质资源班班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是指班级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要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推送到每一个班级,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工具软件和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开展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包括:1)利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仿真实训、学生个性化学习等教学活动;2)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互动、课后复习、教学评价、答疑辅导、网上提交作业、网上自测考试等班级教学与交流活动;3)教师进行基于网络平台的协同备课和集体备课;4)通过网络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开展交流协作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5)为中职教育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基于网络的校企交流协作支持;6)基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校务管理信息化,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教研管理、设备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协同办公等。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指师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与学习活动。通过人人拥有的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在资源共享、互动交流、教学管理和教师研修等方面的支撑作用,真正把信息技术和教育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形成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教研和研讨方式,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具体包括:1)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师生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推动师生使用个人网络空间管理知识;2)推动师生使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多种交流工具进行教学、讨论、协作的互动交流;3)推动学生使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电子书包、网络作业、网上自测、网络选修课等开展自主学习;4)推动师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组建机构空间(如学校、班级)和兴趣小组空间,开展小组式合作学习;5)推动师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个人事务管理;6)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推动形成性评价。

(4)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亦即教育云资源平台,该平台要为各类教育资源的汇聚与共享提供支撑,为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衔接提供机制与服务,还要为课堂教学、学生自学提供网络学习空间与交流协作服务。具体可以分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和教学交流与协作公共服务两个方面。

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方面,平台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应包括:1)政府投资建设或者购买基础性教育资源,平台提供存储、汇聚与共享服务让师生能够方便地无偿使用这些资源;2)为学校、教师开发的个性化教育资源提供共享与结算服务;3)为商品化教育资源提供准入机制;4)通过建立教育资源目录,提供教育资源检索与发布服务;5)支持“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方便教师将“三个课堂”引入教学。

在教学交流与协作服务方面,平台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应包括:1)为师生建立实名制认证的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提供基本的文件存储服务、个人信息资源展示服务和个性化配置服务;2)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提供知识管理服务,包括知识分类管理、知识检索服务、知识分享服务等;3)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提供机构空间(如学校、班级)组建和兴趣小组空间组建等服务;4)提供课程录像、电子书包、网络作业、网上自测、网络考试、网络答疑讨论、网络选修课等课堂教学和网络自学的支持服务;5)提供即时或非即时通信工具以及社交网络工具,为师生教学交流与讨论、教师网络备课与教研协作、家校交流、校企协作等提供互动交流服务;6)帮助学生记录个人成长过程,提供个性化成果管理、学生期末自评等服务;7)提供以日程管理为核心的个人事务管理服务。

(5)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亦即教育云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要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校务管理服务,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电子政务、教育基础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公共信息服务。

具体功能包括:1)建设满足幼儿园、中小学校和中职学校日常业务管理要求的电子校务管理系统,提供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与实训管理、资助管理、教研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校舍管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等功能,支持学校管理全面信息化;2)建设满足省、地市、区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日常业务办理、监测监管的电子政务系统,包括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管理类、教师管理类、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类信息系统及其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教育规划、教育统计、涉外管理、考试考务管理、业务审批与办理等业务系统,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全面信息化;3)以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整合社会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和地质环境等数据,建立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为教育管理和决策服务;4)基于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类教育公共信息,为相关机构和人员提供一站式的网上办事服务。

四、“三通两平台”实施模式

“三通两平台”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是一项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协同配合、各司其职,更需要相关企业积极参与。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建设包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教育云平台;学校组织师生通过教育云平台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学校应用教育云平台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信息化校务管理,提供培训、指导与技术支持服务;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要通过教育云平台开展本级教育服务与监管活动。

实施“三通工程”,还要创新资源建设和配置方式,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维护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倡导用市场化的办法,由专业化的企业或非营利性机构提供服务,由学校或政府购买,形成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组织优势互补的格局。具体地,可供参考的实施模式建议如下:

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设教育云平台

·自建或租用企业资源建设教育数据中心;

·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于云服务模式,为本地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管理信息化等业务应用服务;

·采购成熟的商业软件或企业运营的云服务建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本地区学校和师生提供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服务、教学交流与协作服务;

·构建综合的省级教育云门户,将各种资源与服务整合起来,以统一的门户为各类用户提供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服务、教学互动与交流服务、以及教育公共信息服务。

2.宽带网络校校通

·采取以政府政策支持为主,大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

·学校采用地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卫星网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实现校校通宽带。

3.优质资源班班通

·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的教育云平台,采取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政府评估准入的机制,支持多种服务模式;

·公益性资源服务模式:基础性教育资源由政府投资建设或购买,用户无偿使用;

·导向性资源服务模式:个性化教育资源和部分通用性强的优质商品化教育资源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认定,以低价或免费的方式为辖区内师生提供服务,根据师生使用情况给资源提供者付费或给资源使用者补贴;

·商业性资源服务模式:商品化教育资源由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准入,教育云平台提供服务让消费者能够方便地找到其中意的优质教育资源并消费。通过市场调节,让企业投入建设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有良好的回报,推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良性循环。

4.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的教育云平台,为个人、学校和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各类网络学习空间;

·个人空间:包括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和家长空间等,个人空间建设应以教师空间建设为核心,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学习任务、学法指导等关键应用带动学生空间建设,通过家校沟通、家长学校等关键应用联通家长空间;

·机构空间:依托学校、教育机构等开展实体机构空间建设,依托学科协作组、学习圈等凝聚同一学科或共同学习兴趣的成员开展虚拟机构空间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聚合和共享,加强学科协作和网络教研;

·区域空间:以县(区)级以上行政区域为主体开展空间建设,实现区域内个人和机构的信息汇聚,展示区域范围内空间建设成果,实现优质资源推送、智能数据挖掘、活动考核评估、积分汇总与评价激励等功能;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运营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要探索利用市场化机制推行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

五、结束语

“三通两平台”是对我国当前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概括,如何具体落地实施,使教育信息化能够真正产生效果,支撑教育向现代化迈进,是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实践领域的焦点问题。此外,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中,在“三通两平台”之后还着重讲了“一队伍”,即信息化建设队伍,碍于篇幅,本文也未进行分析。对于“三通两平台”,本文的研究还很初步,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思考,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体系结构
《ARM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索
足球机器人并行行为组合控制体系结构分析
车联网体系结构分析及关键技术应用探讨
基于最优树的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优化
基于粒计算的武器装备体系结构超网络模型
作战体系结构稳定性突变分析
基于DODAF的装备体系结构设计
基于云计算的航天器控制系统自组织体系结构
云计算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探讨
面向对象的SoS体系结构建模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