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4-04-23 20:45陶萍刘丽霞
商业经济 2014年2期
关键词:SWOT分析黑龙江省对策建议

陶萍 刘丽霞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加快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府应制定相关保护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增加资金投入,完善资金投入体系的建设;突出特色,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旅游形象。

[关键词]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SWOT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已逐渐成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促进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作为边疆省份,历史久远,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拉动,文化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_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黑龙江省地理位置独特,四季分明,消夏避暑及冰雪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天然宝地。由于独特的地域和气候因素,森林草原、江河湖泊、湿地等具有浓郁北疆特色的自然生态文化资源,为黑龙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资源。如大小兴安岭原始森林生态旅游,五大连池火山地势景观观光旅游,齐齐哈尔扎龙湿地生态旅游,漠河极地风光生态旅游,镜泊湖、兴凯湖水域景观观光旅游,杜蒙草原生态旅游等,都是黑龙江省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

黑龙江省是多民族杂居的边疆省份,共有53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民族包括满、朝鲜、回、达斡尔等10个少数民族,其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9%。各民族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如饮食、服饰、语言、宗教信仰、岁时节庆以及艺术等民族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为发展民俗风情文化旅游提供了的较为丰富的资源。

黑龙江省军垦文化反映了屯垦戍边的艰苦历史,体现了独特的北大荒精神。黑龙江省许多城市都有反映军垦历程的纪念碑、雕像和博物馆,以军垦年代和北大荒开发艰苦生活和伟大精神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歌曲,研究著作和影视作品,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现代化特色大农业、机械化大农场等,也成为反映垦区新风貌的北大荒文化旅游品牌。

(二)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2012年黑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书面印发了省政府对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黑龙江省旅游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2012年,黑龙江省继续全面推进"351"旅游工程项目建设,即在全省重点抓好30个省级重点旅游项目、50个市级旅游重点项目、100个县级旅游重点项目。全省旅游投资项目总数185个,总投资106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3.1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9.6亿元。

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招商引资。印制《黑龙江省旅游招商项目册》和《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招商项目册》,从各地200多项招商项目中认真筛选,确定82个投资总额500万美元以上,拉动力大、辐射性广、效益好的项目作为重点推介;与重点旅游名镇共同确定了30个名镇重点招商项目。在“黑龙江(香港、广东、浙江)产业推介招商活动”中签订旅游合作项目13项,签约额60.4亿元人民币。在23届哈洽会上,旅游项目招商引资138.71亿元,其中合同金额103.71亿元,协议金额35亿元。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招商引资项目69个,招商引资金额共249.27亿元,同比增长128.35%。

(三1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人民对文化旅游认识的深化,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调查显示,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接待总人数2.54亿人次、同比增长24.16%,旅游业总收入1300.3亿元、增长19.13%。其中,国内旅游2.52亿人次、增长24.4%,国内旅游收入1247.52亿元、增长20.9%,入境旅游207.62万人次、增长0.53%,旅游外汇收入8.35亿美元、下降8.95%。

1.旅行社和星级饭店数量不断增长。据统计,截止2013年5月份,全省经营出境旅游旅行社61家,经营边境旅游旅行社46家,经营国内、入境游接待旅行社有583家,比2011年增长3.97%。全省大中型城市共有星级饭店254家,同比增长6.72%。

2.博物馆数量、从业人数不断增加。201 1年全省博物馆有103个,从业人数为1636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5.5%和31.4%;参观人次为1217万人次,增加值为1121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69.9%和42.1%。

3.评分提高,口碑好。2012年,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设施综合评分为3.91分(5分制,下同),较2011年增长了0.07分,较2010年增长了0.1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服务综合评分为3.99分,较2011年增长了0.06分,较2010年增长了0.11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行社评分为3.91分,较2011年有了明显提升,提高了0.08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设施各方面评价全面提高。

(四)文化旅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企业借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积极创新、不断开拓了数条文化旅游精粹项目。

世界最高水平的冰雪旅游主题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全新推出世界首创的大型户外冰雪实景演出——林海雪原、中国最顶级的“酷·哈尔滨”大型冰上杂技秀和浓郁地道的欧洲风情歌舞演出,与迪士尼合作开设卡通冰雪动漫王国,增加冰雪动漫大巡游、万人热力劲舞等新项目。

太阳岛雪博游览会运用立体三维创新形式雕塑俄罗斯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推出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大型雪雕《雪舞风情》、宛如童话世界的都市雪乡。

二、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就是对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进行综合分析,这种分析法是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的总结,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优势

1.特殊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纬度较高,冬季降雪量大,雪期长,雪质较好,具备开展冰雪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夏季气候凉爽,浩瀚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江河湖泊等湿地资源,为开展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避暑旅游提供了地域优势。

2.边境优势: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达3000多公里,有25个边境口岸,有着发展边境旅游的地缘优势。“俄罗斯旅游年”的举办为黑龙江省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3.垦荒历史优势:黑龙江省的垦荒是我国近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开拓史,不仅包括北大荒的开拓、闯关东,还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开发,磨砺了黑龙江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由此带来的石油工业文化旅游和军垦文化旅游资源更是成为我省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二)劣势

1.位置较偏僻:黑龙江省距离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交通路途花费时间和金钱较多,由南方而来的游客会很大程度上被途中的大连、沈阳、长春等旅游区域拦截;与黑龙江毗邻的吉林和内蒙古均不属于经济条件发达省份,因此,客源市场受到很大限制。

2.交通条件落后:黑龙江省省内各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欠发达是制约旅游业的一大因素。

3.宣传力度有待加大: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黑龙江省的特色旅游只知道冬季冰雪旅游,对于春夏秋三季的旅游产品却知之甚少。黑龙江省缺乏对冰雪以外的旅游资源的宣传,尤其是能够综合体现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的有招徕力度的宣传口号。

(三)机遇

1.政策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黑龙江省政府提出“文化强省”政策,制定并贯彻实施《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和《黑龙江省界江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发展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2.以学习、研究考察为动机的旅游类型增多: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成熟,简单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文化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3.政府投资打造旅游名镇:政府用于名镇建设的旅游发展金逐年增多,按照“今天是精品,明天是遗产,后天是文物”的原则,突出抓好名镇旅游停车场、旅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等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助推旅游名镇建设步伐。

4.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招商引资:黑龙江省政府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印制《黑龙江省旅游招商项目册》和《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招商项目册》,加大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及招商引资活动。

(四)挑战

1.邻近区域资源相似度高: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吉林省以及蒙古虽然纬度略低于黑龙江省,但是三省的资源相似度很高,即使是黑龙江省主打的特色冰雪旅游也都已各自开发出自己的产品,新鲜度大大降低。

2.旅游资源保护困难: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是如果开发过程不重视合理规划和保护,将造成资源的浪费,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三、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劣势及其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提出了发展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

(--)制定相关保护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制定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政策,是进一步突显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必要措施,是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保障。文化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要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构建完整的文化旅游框架。

(二)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资金投入体系的建设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服务、通讯设施、互联网、医疗卫生安全等多方面,因此,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以政府资金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种主体投资体系。

(三)突出特色,开发精品旅游线路

文化旅游只有以特色为招牌才能吸引游客的目光,因此,要从特色文化旅游方面做文章,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做好以哈尔滨为中心,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大小兴安岭等多地区为辐射的黑龙江省旅游特色精品旅游线路。

(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旅游形象

要强化政府在旅游形象设计和传播中的主导地位,设立旅游形象建设领导小组,多层次、全方位、跨视角的开展宣传活动,塑造美丽龙江形象。如请名人做形象大使,来增强宣传效应;在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也要投放广告,扩大知名度;借鉴各地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大寻求合作等等。

[参考文献]

[1]谭启鸿,张晓楠.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道斯矩阵分析[J].旅游经济,2011(12)

[2]孙静,焦飒.晋中市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2)

[3]宋振春,李秋.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4]张海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4)

[责任编辑:刘玉梅]

猜你喜欢
SWOT分析黑龙江省对策建议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