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北林区毽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4-04-23 22:26王海洋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绥化市发展现状

王海洋

摘 要:运用专家访谈法对绥化市北林区毽球协会会长进行访谈,运用调查法对绥化市北林区从事毽球运动爱好者和各中学体育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对绥化市北林区毽球运动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影响毽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并针对绥化市地域特点,提出可行性的发展对策,为绥化市毽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绥化市;毽球运动;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225-02

踢毽子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毽球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身心健康,还能培养人的协调、灵敏的反应能力,是一项非常好的全身运动[1]。毽子踢起来毽飞人舞,颇具乐趣,人们还给毽子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翔翎,这项运动对场地设备要求低,又不受季节限制,是一项非常值得提倡又易于推广的体育运动项目[2]。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绥化学院图书馆、绥化市北林区图书馆、广州大学图书馆的相关书籍和论文,并检索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查阅近年来与毽球运动相关的论文40余篇,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为本论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对绥化市毽球运动的发展现状访谈了绥化市北林区毽球协会的会长、副会长及名誉会长,与专家共同探讨调查问卷中问题的合理性,并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与其探讨解决途径。

3.问卷调查法。通过与专家探讨制定科学的调查问卷,对绥化市北林区广场、社区、公园内的从事毽球运动爱好者和各学校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绥化市北林区毽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二、结果与分析

1.对绥化市北林区从事毽球运动爱好者的调查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对绥化市北林区42名从事毽球运动爱好者的抽样调查中,其中17名为男性,占被调查者的40.5%,25名为女性,占被调查者的59.5%,可见绥化市北林区从事毽球运动的爱好者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在11~20岁有2人,占被调查者的4.8%,年龄在21~30岁有5人,占被调查者的11.9%,年龄在31~40岁的有7人,占被调查者的

16.7%,年龄在41~50岁的有14人,占被调查者的33.3%,年龄在51~60岁有11人,占被调查者的26.2%,年龄在61岁以上有3人,占被调查者的7.1%,反映出绥化市北林区广场、社区、公园内从事毽球运动的爱好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之间,这与这部分人群家庭生活压力较轻有关。

从表2可以看出,在对42名绥化市北林区从事毽球运动爱好者踢毽球的目的调查中,有16人选择强身健体,占被调查者的38.1%;有7人选择了娱乐身心,占被调查者的16.7%;有6人选择了结交朋友,占被调查者的14.3%;有3人选择了消磨时间,占被调查者的7.1%;有10人选择了喜欢毽球运动,占被调查者的23.8%。选择强身健体的人数最多,说明绥化市北林区从事毽球运动爱好者中,大部分人参与毽球运动的原因是看重毽球运动的健身功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把它作为娱乐身心和结交朋友的一种休闲方式。在对绥化市北林区从事毽球运动的爱好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有57.14%的人没有组织,参加毽球运动是一种自发行为,这就导致这部分人的训练没有培训,更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训练具有临时性、业余性。绥化市地处北纬44°04′~46°40′,东经125°41′~130°13′之间,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每年有6个月气温处于零度以下,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度。在对绥化市北林区毽球运动开展情况调查表中发现,有78.57%的人场地设施没有保障,在绥化这种气候条件下场地设施没有保障,训练者在冬季很难坚持训练。这表明目前绥化市北林区的场地设施不能满足毽球运动爱好者们的需求。由表3可以看出,有76.19%的毽球运动爱好者没有参加定期的毽球比赛,在对绥化市北林区体育局的领导进行访谈时发现,绥化市北林区毽球协会在2012年成立,自成立以来,每年定期组织毽球比赛,但由于协会成立较晚,并且经费有限,在社会上的影响还没有充分发挥,导致76.19%的毽球运动爱好者没有参加。

2.对绥化市北林区初中开展毽球运动的调查分析。教育部在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2+1”工程中,毽球运动已被定为推广的体育项目之一,2007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将毽球列入比赛项目,主要目的是要引导各级学校开展并推广毽球运动。在对绥化市北林区的七所初中进行调查发现,所有的初中都没有把毽球运动列入教学计划当中,所有的学校都没有毽球教师,也没有对教师进行毽球项目的培训,但是所有初中学校每年都举行毽球比赛,并且绥化十中的毽球比赛在室内进行。在没有列入教学计划的情况下,在被调查的七所初中当中,都开展毽球比赛,这就说明毽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比较容易开展。七所学校只有一所在室内进行毽球比赛,这也说明了毽球这一运动项目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在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的一项运动。这样一项简便易行的运动却没有能够得到广泛的开展和普及,说明绥化市各个初中对毽球运动的重视不够,每年只进行趣味性的毽球比赛,而没有把毽球列入教学计划当中,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严重地影响了毽球运动在初中学校的发展和普及,这是绥化市各初中毽球运动发展的弊端。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1)绥化市北林区毽球运动的普及度不高,缺少宣传。绥化市北林区在2012年成立了毽球协会,但是自成立以来没有对广大市民进行毽球运动的宣传与推广,从表3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6.19%的毽球爱好者没有参加过定期的比赛,这说明毽球协会还有很多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好。毽球是一项简单易学的健身项目,适合于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普及毽球知识、加大宣传,让更多对毽球感兴趣的人体验毽球带给他们的快乐,这是毽球协会目前的首要任务。(2)开展的范围较窄,缺乏有效的推广途径。在对毽球运动爱好者的访谈中发现,很多毽球爱好者都是和自己的邻居、家人或同事来进行锻炼的,这样的推广途径制约了毽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3)毽球运动在学校的开展太少,场地设施不健全。从表3可以看出,有78.53%的毽球爱好者的场地设施得不到保障。目前绥化市北林区毽球爱好者的毽球场地与设施极其简单,运动场地多是利用广场、社区、公园的空地,简单地画出边线,地面多是土地或水泥地面,冬季没有室内场所,这是影响绥化市北林区毽球运动开展和普及的主要原因。

2.建议:(1)毽球协会要承担起宣传推广的任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毽球运动的健身性、娱乐性及趣味性。在市内的各个广场、社区和公园进行毽球知识的推广的宣传,并进行一些脚上控制、腿部柔韧性和身体协调的花式表演,让人们认识到它的表演性,从而提高对毽球运动的兴趣。(2)拓宽宣传途径,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使毽球运动影响更加深远。(3)深入贯彻教育部制定的“2+1”工程,加大毽球运动在学校的开展。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毽球运动场地设备。

参考文献:

[1] 赵伟.河北省毽球运动发展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8):9-13.

[2] 张弘,李琴.一项深受大众欢迎的健身运动——毽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3):28-30.

[责任编辑 王晓燕]

猜你喜欢
绥化市发展现状
我明白了一个理儿
绥化市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我”的说明书
童年趣事
夜空
绥化市粮食局 强化地方储备粮管理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