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孕妇双胎妊娠112例临床分析

2014-04-24 08:44石秀金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单胎生儿双胎

石秀金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 546200)

农村孕妇双胎妊娠112例临床分析

石秀金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 546200)

目的探讨农村孕妇双胎妊娠发生率、并发症以及围生儿病死率和孕产妇病死率。方法对农村孕妇112例双胎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农村孕妇双胎妊娠发生率12.67%。合并症以胎膜早破、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为多见,发生率分别为34.82%、17.09%、11.6%、25%。农村孕妇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68例,占60.7%。双胎围生儿死亡35例,病死率为19.66%(35/224),同期单胎围生儿病死率1.22%(97/7936),是同期单胎围生儿病死率1.22的16.11倍。结论双胎妊娠应加强产前监护,积极防治并发症,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农村孕妇;双胎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围生儿

双胎妊娠是高危妊娠的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促排卵药物的应用逐渐增多,同时辅助生殖技术也相应不断开展,双胎妊娠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在妊娠和分娩期,双胎妊娠的并发症较多,与单胎相比,围生儿的病死率较高。因此,双胎妊娠者进行积极保健,并在围生期作好管理,采用正确的方法及时防治并发症,为分娩选择有利的时机、方式,有利于新生儿患病率及围生儿病死率的降低,是产科研究者应重视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收治的8048例双胎妊娠孕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接收孕妇住院分娩8048例,其中农村孕妇7640例,占94.91%;双胎妊娠112例。双胎孕妇平均年龄17~41岁,初产妇68例,经产妇44例。孕周27+6~40+6周,其中<37周19例,≥37周93例。

表1 112例双胎分娩方式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n(%)]

1.2 胎方位与分娩方式

在112例双胎妊娠中,以头/头位最多,共71例,占63.39%;头/臀位21例,占18.75%,臀/头位15例,占13.39%;臀/臀位3例,占2.67%;头/横位2例,占1.78%。剖宫产68例,占60.7%。单胎分娩7936例,其中剖宫产2998例,剖宫产率30.21%。双胎孕妇的剖宫产率是单胎孕妇剖宫产率的2.01倍。

2 结 果

2.1 双胎孕周与围生儿病死率

112例双胎妊娠产妇中,<37周者19例,≥37周93例,早产发生率17.09%。分娩围生儿共224例,其中死胎为19例、畸形为3例、新生儿死亡为13例,活产的围生儿总数为189例,占83.48%。在224例围生儿中,死亡为35例,围生儿的病死率为19.66%。而同期的单胎围生儿病死率仅为1.22%(97/7936)。可看出,前者是后者的16.11倍。早产组的围生儿病死率为28.88%(26/90),明显高于单胎组围生儿的6.72%(9/134),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0.08,P<0.01)。

2.2 双胎妊娠的主要并发症

孕期并发症早产19例,占17.09%,胎儿生长受限17例,占15.2%;妊娠期高血压15例,占13.44%,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例,重度子痫前期5例,妊娠合并贫血7例,占6.25%。胎儿宫内死亡9例,占7.03%。双胎均死亡5例,占4.46%。羊水过少7例,占6.25%;羊水过多10例,占0.92%;脐带缠绕19例,占17%。分娩期并发症:胎腊早破39例,占34.82%;胎儿窘迫17例,占15.18%。活跃期停滞5例,占4.47%。脐带脱垂、胎头交锁各1例,各占0.89%。产后出血11例,占9.82(11/115)%。其中90%为宫缩乏力所致。合并羊水栓塞、DIC1例。双胎孕产妇死亡1例,切除子宫3例。

2.3 剖宫产主要指征

第一胎胎位不正13例,先兆早产9例,重度子痫前期5例,胎儿窘迫7例,胎膜早破17例,瘢痕子宫5例,活跃期停滞5例,羊水过少1例,其他社会因素6例。

2.4 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

112例双胎妊娠中,剖宫产胎儿数为136例,顺产胎儿数为68例,阴道助产胎儿数为20例,各种分娩方式的围生儿结局见表1。

3 讨 论

3.1 双胎妊娠本组双胎妊娠发生率12.67%。双胎与单胎之比为1∶70.8,接近乐杰[1]报道双胎与单胎之比1∶80。

3.2 双胎妊娠的危害及并发症防治

双胎妊娠的并发症较多,对母儿危害极大。双胎妊娠孕妇应做到早期诊断,经确诊,应加强产前检查,规范防治。刘兴会,刘兴会[2]提出超声是早期确诊多胎妊娠最重要的手段,不仅要对胎儿的数目加以确定,还应对多胎妊娠的绒毛膜性给予重视并确定。对于多胎妊娠的结局来说,绒毛膜性是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与多绒毛双胎相比,单绒毛膜囊多胎的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及畸形的发生率较高;单绒毛膜双胎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的概率较大,对单胎绒毛膜双胎的围生期结局产生主要影响。与单胎妊娠相比,多胎妊娠胎儿的畸形率增高。因此,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是很有必要的。

在双胎妊娠的晚期,由于子宫过伸,其肌纤维处于高张状态,可诱发宫液或胎膜早破,导致产妇早产。参考资料[2]表明:多胎妊娠早产胎膜早破约是单胎的两倍。本组资料中胎膜早破35例,占34.82%。早产19例,占17.09%.新生儿死亡13例。而早产组围生儿死亡8例,占61.8%(8/13),显著高于足月妊娠组的围生儿病死率(P<0.01)。相关研究[3]结果指出:孕24周后,适当增加孕妇的卧床休息时间,有利于子宫血流量的增加,可胎儿的发育速度加快,使多胎子宫对宫颈的张力减轻,可有效防止早产。

本组资料中,妊娠高血压15例,占13.44%。其中重度子痫前期5例。与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心排量降低,外周阻力的升高有关[4]。双胎妊娠并发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较高,本组资料FGR28例,占25%。FGR围生儿发生新生儿窒息及其他并发症的概率较高,与正常新生产儿相比,其病死率可高达4~6倍,即使能够成活,与同龄儿相比,10%~15%的患儿在整个儿童期的生长发育可表现出明显落后,但目前无明确有较的防治措施。产后出血是本组资料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11例,占9.82%,其中90%为宫缩乏力所致。合并羊水栓塞DIC1例,切除子宫3例,孕产妇死亡1例。在临床处理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方法,配合药物、评估、多学科协作等,使孕产妇的病死率降低。

3.3 分娩方式的选择

双胎均头位、胎儿体质量<2500 g,无并发症者,应鼓励其尽量经阴道分娩[5]。本组资料中,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4.7%,新生儿病死率0.73%。明显低于顺产组(9.1%,11.73%)和助产组(35%,35%)。其中,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最高,在以双活胎为指征的6例剖宫产中,无1例围生儿死亡。由此可见,双胎妊娠的孕妇,对其进行剖宫产相对安全。无论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均需积极防治产后出血,临产时备血,胎儿娩出前需建立静脉通路,第二胎儿前肩娩时静脉注射麦阴新碱0.2 mg及静注缩宫素10 u[6]。我县为国定贫困县,农村孕产妇文化程度低,交通不便,贫穷落后,对产检不重视,双胎妊娠的并发症及危害程度认识不足;加上医疗资源缺乏,医疗设备差,基层卫生队伍建设不完善,严重缺乏产科医师,临床经验丰富的产科医师更是少之又少,基层医院血源缺乏,库存血极少,诸多原因导致农村孕妇双胎妊娠ā发症多、病死率高;早产儿发病率、病死率高。笔者认为应提倡农村双胎妊娠的孕妇孕期一定到三甲医院产检、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晚孕胎即提前入院待产,有条件更应该到三甲医院住院分娩。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154.

[2] 刘兴会,张力.重视多胎妊娠的规范诊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6):401-403.

[3] 邵克美,贾瑞喆.双胎妊娠孕妇血流动力学变化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7):513-515.

[4] 盛敏毅,应豪.宫缩剂不敏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诊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8):564-565.

[5] 杜鹃.多胎妊娠的适宜分娩时机与分娩方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6):436-437.

[6] 赵芳,杨传华.54例双胎妊娠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 14(2):52.

R714.23

B

1671-8194(2014)17-0113-02

猜你喜欢
单胎生儿双胎
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按摩对单胎妊娠初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足月单胎孕妇孕期体重控制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2019年福建省围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龙凤双胎
妊娠晚期单胎胎死宫内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265例围生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双胎妊娠的胎儿会有什么风险
带你认识双胎输血综合征
双胎妊娠的胎儿会有什么风险
某省围生儿缺陷病因及引起死亡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