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或介入治疗不同类型心脏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4-04-24 08:44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肺心病心肌病先天性

曹 娜

(北票市中医院,辽宁 北票 122100)

药物或介入治疗不同类型心脏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曹 娜

(北票市中医院,辽宁 北票 122100)

目的探讨研究药物或者介入治疗不同类型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在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脏病患者,这100例患者都先进行药物治疗,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进行介入治疗,观察这些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这100例心脏病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的有23例,经过治疗后显效的有11例,总有效率为91.30%,风湿性心病的有19例,经过治疗后显效的有10例,总有效率为84.21%;肺心病有24例,经过治疗后显效的有14例,总有效率为83.33%;心肌病的有20例,经过治疗后显效的有11例,总有效率为90%;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有14例,经过治疗后显效的有6例,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采用药物或介入治疗不同类型心脏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心脏病;临床价值

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它是所有心脏疾病的总称[1]。心脏病的正确及时的治疗是降低发病率以及病死率的关键,目前临床上治疗心脏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中医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治疗心脏病的基础和关键,介入治疗虽然也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心脏病都适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病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手段。我院就药物或介入治疗不同类型心脏病的临床价值展开探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在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脏病患者,这100例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为38~78岁,平均为56.37岁。这100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医学上对于心脏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2]:晚上睡觉打鼾、尤其是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耳鸣,远端血管充血发生水肿等。这100例患者经过常规化的心电图、彩超、心肌酶的检查,以及根据患者的实际体征情况和过去的病史,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有23例,风湿性心病的有19例,肺心病有24例,心肌病的有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有14例。

1.2 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对这100例患者采取常规化的一般治疗,嘱咐患者多休息,减少不必要的室外活动,对于心脏病比较严重的患者要多卧床休息。在饮食方面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或者少吃高热量、高胆固醇、高脂肪类的食物。其次是进行药物治疗,方案为:首先对患者给药洋地黄,剂量为在12 h之内给予1/2的规定用量,12 h之后给予规定的用药,一天给药2次。利尿剂:一般的用量为1 mg/kg,对于身体功能耐药性比较良好的患者给予3 mg/kg的剂量,一天1次。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这类药物种类比较多,一般的肾上腺素的用量为0.5~0.9 µg/kg,进行静脉滴注。介入治疗的对象一般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方案为在患者的大腿根部进行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将实验室准备好的导管插入到患者的心脏病变部位。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疼痛。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临床治疗标准主要包括以下3种: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显示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显示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这100例心脏病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的有23例,经过治疗后显效的有11例,总有效率为91.30%,风湿性心病的有19例,经过治疗后显效的有10例,总有效率为84.21%;肺心病有24例,经过治疗后显效的有14例,总有效率为83.33%;心肌病的有20例,经过治疗后显效的有11例,总有效率为90%;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有14例,经过治疗后显效的有6例,总有效率为9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心脏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心脏病是一种会对人体的各项身体功能产生严重危害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脏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心脏病在临床上主要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3]。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耳鸣、打鼾、肩痛、胸痛、呼吸困难以及发生血管水肿等,对发病人群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各项身体功能的损伤比较大。所以,找到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案则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或介入治疗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心脏病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中主要选用洋地黄、利尿剂、肾上腺素、血管扩张剂等。这类药物的功效不一,但是对不同类型的心脏病都有显著的临床疗效[4]。洋地黄能够增加心肌收缩的能力,但是剂量不能过大,有可能会导致中毒。利尿剂的功效在于能够减轻肾脏器官对钠和水的重吸收,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脏的负担。肾上腺素可以和机体内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能够促使ATP转化为cAMP,同样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缩能力。血管扩张剂的功效在于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缓解患者的病情。药物或介入治疗这两种方案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功效,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综上所述,采用药物或介入治疗不同类型心脏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在治疗各类心脏病后的疗效基本一致,值得推广使用。

[1] 李丽,卢慧,邓秀美.58例并心脏病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22(8):970-972.

[2] 李向明.卡托普利治疗高原性心脏病34例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08,17(16):89-110.

[3] 张玉舟,张罗勇.卡托普利联合酚妥拉明治疗高原心脏病56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4):514.

[4] 汪翼.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内科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15(5):232-238.

R541.4

B

1671-8194(2014)17-0123-02

猜你喜欢
肺心病心肌病先天性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补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研究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3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
肺心合方联合耳穴压丸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