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螺环酮治疗伴抑郁症状焦虑症的疗效

2014-04-24 08:44慈敏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焦虑症我院量表

慈敏英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精神病医院,吉林 吉林 132600)

丁螺环酮治疗伴抑郁症状焦虑症的疗效

慈敏英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精神病医院,吉林 吉林 132600)

目的探究与分析丁螺环酮治疗伴抑郁症状焦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伴随抑郁症状的焦虑症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丁螺环酮治疗该组患者并进行临床观察,即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专业量表及副作用量表进行评定。结果HAMA量表评分值显示,治疗后1、2、4、8周末的评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AMD量表评分值显示,治疗后1、2、4、8周末的评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头晕3例,占13.04%;头痛2例,占8.70%;口干3例,占13.04%;恶心及呕吐2例,占8.70%;失眠1例,占4.25%;视物不清1例,占4.25%;皮疹2例,占8.70%。结果显示,出现头晕、头痛、口干、恶心及呕吐、失眠、视物不清、皮疹的患者人数无明显差异(P>0.05)。该组患者中痊愈4例,占17.39%;显效11例,占47.83%;有效6例,占26.09%,无效2例,占8.70%,总有效21例,占91.30%。结果可见,经该药治疗后,总有效人数较无效人数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该药物治疗患者的抑郁症状时,痊愈3例,占13.04%;显效10例,占43.48%;有效5例,占21.74%,无效5例,占21.74%,总有效18例,占78.26%。结果可见,经该药治疗后,总有效人数较无效人数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螺环酮不仅对治疗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同时对抗抑郁症的疗效也较为突出,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丁螺环酮;抑郁症;焦虑症;临床疗效

焦虑作为人类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也成为生理性 焦虑。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则成了病理性焦虑,也称为焦虑症状。而据相关资料显示,临床上有30%~50%的焦虑症患者同时合并有抑郁症,但是,以往临床上所采用的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对患者的抑郁症状基本无效[1]。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我院采用丁螺环酮作为治疗伴随抑郁症状的焦虑症的首选药物,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将结果报道如下。

表1 该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HAMD的各因子评分情况(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伴随抑郁症状的焦虑症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神经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广泛性焦虑症的标准,且均在我院确诊,并签字同意在我院进行本次试验。该组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龄在18~74岁,平均年龄为(43.2±3.5)岁;病程在2~23个月,平均病程为(15.3±2.8)岁;该组患者据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定,HAMA≥20分;抑郁症专业量表(HAMD)评定,35分≥HAMD≥17[2]。

1.2 治疗方法

对该组患者采用丁螺环酮(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02)治疗,所采用的丁螺环酮(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02)起始剂量为每次15 mg,每天3次,以后随症状变化酌情调整剂量,在3周内增加至治疗剂量,治疗剂量通常在25~60 mg每天。治疗期间,配合一般心理疏导治疗,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专业量表及副作用量表进行评定。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该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专业量表及副作用量表进行评定。在治疗结束后,将临床疗效按照以下四个标准分级,包括:痊愈、显著进步、好转、无效。临床疗效参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专业量表分值的减分率来判定,其中减分率≥75%时,评为痊愈;减分率≥50%时,评为显著进步;减分率≥25%时,评为好转;减分率<25%时,评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该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HAMD的各因子评分情况

HAMA量表评分值显示,治疗后1、2、4、8周末的评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AMD量表评分值显示,治疗后1、2、4、8周末的评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该组患者经治疗后的TESS表评分情况

该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头晕3例,占13.04%;头痛2例,占8.70%;口干3例,占13.04%;恶心及呕吐2例,占8.70%;失眠1例,占4.25%;视物不清1例,占4.25%;皮疹2例,占8.70%。结果显示,出现头晕、头痛、口干、恶心及呕吐、失眠、视物不清、皮疹的患者人数无明显差异(P>0.05)。

2.3 该药物对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

该药物治疗患者的焦虑症状时,痊愈4例,占17.39%;显效11例,占47.83%;有效6例,占26.09%,无效2例,占8.70%,总有效21例,占91.30%。结果可见,经该药治疗后,总有效人数较无效人数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该药物对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

该药物治疗患者的抑郁症状时,痊愈3例,占13.04%;显效10例,占43.48%;有效5例,占21.74%,无效5例,占21.74%,总有效18例,占78.26%。结果可见,经该药治疗后,总有效人数较无效人数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焦虑症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精神性疾病,主要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为主要症状,并伴随一定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不安等症状。因其发病率较为广泛,且逐步趋近与低龄化,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到了患者的生命。且多数焦虑症患者伴有抑郁症状,进一步加重了焦虑症患者的病情。抑郁症同样作为一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精神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思维迟缓、自责自罪、全身多处不适等。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临床上有30%~50%的焦虑症患者同时合并有抑郁症,但是,以往临床上所采用的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对患者的抑郁症状基本无效。而目前,随着医疗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我院采用丁螺环酮作为治疗伴抑郁症状焦虑症患者的首选药。

丁螺环酮作为一类新型抗焦虑药,属于芳香族哌嗪类药物,因其无镇静、催眠等不良反应,且具有较好的抗焦虑效果而不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得到了多数医师及患者的重视[3]。丁螺环酮作用的主要机制为:①基本结构为氮杂螺奎烷二酮,该结构可对患者脑内海马区的53羟色胺受体具有选择性的亲和力,易与其结合。②起到了完全激动突触前5-HT1A自身受体的作用。③起到了完全激动突触后5-HT1A受体作用。④短期小剂量,完全激动突触前5-HT1A自身受体的作用大于完全激动突触后5-HT1A受体作用,产生负反馈作用,从而使5-HT功能下调产生抗焦虑作用。⑤长期大剂量,突触前5-HT1A自身受体脱敏,且突触后5-HT1A下调,产生抗抑郁作用。而据笔者的研究资料表明,丁螺环酮可在服用1、2、4、8周内,逐渐降低HAMA和HAMD评分,且在治疗第1周末,焦虑症状有了明显缓解迹象,但抑郁的核心症状则经过4周后才显著减分,而最终达到治愈目的,且不良反应较轻,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因此,我们认为,丁螺环酮不仅对治疗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同时对抗抑郁症的疗效也较为突出,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易被医师和患者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1] 杨来启,李新田,高建宏,等.芪参复康胶囊与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临床疗效对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8):1750-1751.

[2] 黄卫东.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9(9):1388.

[3] 刘松山,何成诗,孙鸿辉,等.欣可静和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心肝火旺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5):334-338.

R749.4

B

1671-8194(2014)17-0142-02

猜你喜欢
焦虑症我院量表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