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2014-04-24 08:45赵丽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屈曲枕头患侧

赵丽梅

(吉林省电力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赵丽梅

(吉林省电力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进行临床推广。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6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81例,实验组对患者进行早期良肢位摆放及床边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49例,显效率为60.49%,有效24例,有效率为29.63%,总有效率为90.12%;对照组显效32例,显效率为39.51%,有效25例,有效率为30.86%,总有效率70.3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早期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并贯穿全过程,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肢体功能恢复;护理

现如今,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有年轻化的趋向[1]。脑梗死患者大多起病急、发病凶险,如果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只注重观察和治疗病情而忽略早期良肢位摆放及早期康复训练,虽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却会留下偏瘫等后遗症。据统计,约有3/4的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生活无法自理,这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存质量,我组探讨了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6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7例,女性患者65例;患者年龄最小56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68.5岁。根据中华医学会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皆经MRI或者CT检查确诊,病程均<1周。随机将16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不进行良肢位的设计与摆放组(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

1.2.2 良肢摆放组(实验组)

实验组中不仅要给予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还要在患者入院早期即开始进行良肢位设计与摆放。正确的良肢摆放对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抑制痉挛模式等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2]。①仰卧位方法:将患者头部置于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调整枕头高度至适当位置,不得屈曲胸椎,并垫一个小枕头于患侧臀部下方,使患侧骨盆向前突,防止髋关节外旋、屈曲,垫一个小枕头于患侧肩关节下方,使肩胛骨向前突,伸展上肢肘关节于枕头上,背伸腕关节,伸展手指,各放一沙袋于下肢小腿和大腿中部,防止髋关节外旋、外展,垫一个小枕头于窝处,防止膝关节过伸展。②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方法:前伸患侧肩岬带,屈曲肩关节,伸展肘关节,背伸腕关节,伸展手指,伸展患侧下肢,轻度屈曲膝关节,屈曲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下面垫一个枕头,挤放一个枕头于背部,躯干可依靠其上,取放松体位。③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方法:向前伸出患侧上肢,屈曲肩关节约90°,下面用枕头支持,自由摆放健侧上肢。屈曲患侧下肢膝、髋关节,置于枕头上,伸展健侧下肢髋关节,轻度屈曲膝关节,挤放一个枕头于背部,使躯干呈放松状态。白天需每隔2 h或夜间每隔3 h按上述方法变换,因超过3 h可能会发生褥疮,最好不超过3 h,还应尽量多用患侧卧位。不管任何体位,都应按良肢位摆放进行。④床上坐位方法:屈曲髋关节尽量保持接近90°,用枕头将背部垫好,伸展躯干,伸展双侧上肢于床前桌子上。置一软垫于臀下,屈曲双膝50°~60°,垫一软枕于膝下,踏一砂袋于患侧足底,背屈或中立踝关节。被动运动时,按正常的运动模式进行训练,从肢体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进行活动,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动作缓和、轻柔,并逐步增加运动幅度,绝对不能使患者产生疼痛。⑤床边坐位和轮椅坐位:置上肢于轮椅桌上,前伸双上肢,伸直肘,双手Bobath握手,屈曲膝、髋、踝关节90°,防止或减轻患肢痉挛。床边坐位时用枕头将患侧上肢垫起,防止肩关节脱位。屈曲下肢膝、髋、踝关节90°。⑥站立或行走时的良肢位:如有肩关节半脱位,可适当用肩吊带调整软瘫的肩关节,但禁止于痉挛时使用,以防加重痉挛。通常可让患肢背伸,或将患肢插在上衣口袋中,以保护患侧上肢。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主要有:显效、有效与无效,相同治疗时间内,BrunnStrom分级提高3个级别为显效;相同治疗时间内,BrunnStrom 分级提高2个级别为有效;相同治疗时间内,BerunnStrom 分级提高1个级别为无效。显效与有效二者合计算总有效率[3]。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卡方检验,应用SPSS 16.0统计分析(SPSS的全称是:StatisticalProgram for SocialSciences)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

表1 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比较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卡方检验,应用SPSS16.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小 结

由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医源性限制,必须要卧床休息,因此急性期患者的卧姿及偏瘫肢体的功能康复往往被忽视,以至于患者的生命虽然保住了,却留下了不同程度的残疾,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4]。有研究表明,早期的良肢位摆放对大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轴突,通过反复训练,使这些轴突建立起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网络,进而重组神经功能,还可以使异常的低位中枢控制的运动受到抑制,进而抑制轴突链。由此可见,早期良肢位摆放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其可以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患者的肘、肩、髋、手、踝、膝等大关节活动不受限制,可以诱发早期分离运动,为日后恢复肢体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5]。有研究表明,良肢位摆放是促进康复的重要策略之一,其主要目是调整肌张力以促进最佳康复,可以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如肩关节半脱位、肌肉挛缩、肩疼痛、足下垂、足内翻、失用综合征等,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感觉信息,促进舒适感和增加空间感等。还有进一步研究发现,已并发压疮的脑梗死软瘫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压疮的基础上,强调良肢位摆放能有效提高脑梗死中软瘫期患者压疮的治愈率[6]。这种康复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是安全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部分劳动力,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替代的。早期床上良肢位的摆放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基础。然而,目前早期良肢位摆放的康复护理在临床中应用并不是很广泛,人们一致认为良肢位摆放执行不力的前3位原因主要是:康复医学知识的匮乏,缺乏专业培训以及健康宣教不到位[7]。因此,在临床上应加强康复知识的培训及考核力度,提高护士对早期康复中良肢位摆放的重要性的认知度和执行力,同时做到护理人员合理配置,保证护理人员数量充足,老中青搭配,人员相对稳定,这样才能使良肢位的摆放得到及时、正确的执行。我组为了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将实验组患者进行良肢位的摆放,以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功能、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最终实验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实验组显效49例,显效率为60.49%,有效24例,有效率为29.63%,总有效率为90.12%;对照组显效32例,显效率为39.51%,有效25例,有效率为30.86%,总有效率70.37%。由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良肢位的摆放在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 崔立军.脑卒中社区三级康复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2(24): 1087.

[2] 丁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分期康复护理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25): 180.

[3]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29(6):379.

[4] 寻晓惠.脑卒中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2,11(9):68-69.

[5] 王立龙,吴向琼,吴萍,等.康复早期介入是现代康复的特征[J].中国康复,2011,18(3) :185 -186.

[6] 罗红艳.良肢位及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67(6):1216.

[7] 郑冬香,谢佩卿,翁萍璇,等.早期体位护理结合康复训练对减少急性脑卒中并发症的作用[J].广东医学,2009,28(9):1541.

R743.3

B

1671-8194(2014)17-0299-02

猜你喜欢
屈曲枕头患侧
枕头到底怎么选?
更 正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打呼噜的枕头
1/3含口盖复合材料柱壳后屈曲性能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钱在枕头边
加筋板屈曲和极限强度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