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疗效

2014-04-24 08:4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右心肺气肿阻塞性

巢 萍

(长春市中心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7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疗效

巢 萍

(长春市中心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36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施加氧疗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均比对照组病情改善强,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同时可以减少发作,改善呼吸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病,也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老年性多发病。其主要致病原因在于大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吸烟以及肺部感染等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疾病,且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预后差,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自发性气胸和肺源性心脏病及右心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采取正确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7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通过正确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门诊及住院收治7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诊断标准。随机将7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4.4±2.4)岁,平均病程(18.4±5.2)年;对照组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3.9±1.9)岁,平均病程(16.8±5.4)年,慢性支气管炎伴阻塞性肺气肿36例,支气管哮喘12例,慢性肺气肿合并肺心病28例。且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持续性低流量吸氧,同时给予平喘、祛痰、止咳等治疗;对于有合并肺心病的患者,给予扩张血管、利尿、强心等治疗;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1.2.2 对照组采用在治疗基础上配合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在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

1.2.2.1 对照组常规护理

①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病室内环境清洁及安静。患者不要过多的劳累,注意多休息,为了使患者呼吸畅通,患者应采取半坐卧位式。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及时排痰,同时指导患者在深呼吸后要进行有意识地咳嗽以促使痰液的排出,教会患者正确的排痰方法,防止痰液堵塞呼吸通道。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如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气喘、神志、呼吸、血液气体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临床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②饮食护理:以少食多餐的原则,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营养物质,多食用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食用产气的食品,如汽水、啤酒、马铃薯、豆类、萝卜等易引腹胀。避免食用油炸食物及坚果等易引起便秘。

1.2.2.2 治疗组综合护理

①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程长,易复发,患者多半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给患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相关知识,如症状、诱发因素、治疗及护理方法等,使患者能够自觉的按照医嘱合理服用药物,并且消除诱发病的不良因素及定期呼吸肌功能训练,从而减轻症状及反复发作的次数,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思想因素,以良好的状态配合治疗。②氧疗护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多伴有慢性低氧血症,氧疗能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一般都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予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一般为1~2 L/min或氧浓渡25%~29%,PaO2在6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控制氧流量及浓度,因为高浓度氧能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功能下降,呼吸效率的降低,导致体内蓄积的二氧化碳无法排出,甚至加重二氧化碳储留的程度。因此,临床上采用低流量给氧,即保证患者缺氧的纠正,又可降低二氧化碳储留,减少肺性脑病的并发症发生,有效氧疗是纠正缺氧、改善心肺功能重要手段之一。③并发症的护理:a.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易出现自发性气胸并发症,多因胸膜下肺大疱破裂,空气泄入胸膜腔所致。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头抬高床头,半坐位或端坐位体位,避免增加胸腔内压的活动,如咳嗽、负重、大笑、剧烈活动等[1,2]。自发性气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护理人员要观察气体的引流情况,如引流导管是否有脱落、扭曲、受压及阻塞等情况,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的通畅。术后需每天对引流瓶进行更换,引流瓶和胸管进行连接前应先调节好压力,再用血管钳夹紧引流管,防止胸腔内进入空气,引流瓶的放置位置尽量靠近地面,并低于胸部60~80 cm的距离,可有效防止瓶内的液体倒流[3]。密切观察引流瓶内的液体情况,准确记录引流液体的量、颜色、液体排出速度及排出量。并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发绀、抽搐等症状,发现在异常情况通知医师进行及时处理。b.肺源性心脏病及右心衰竭的护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易出现肺源性心脏病及右心衰竭并发症,因为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及肺泡毛细血管床破坏等,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当呼吸系病变进一步加重,动脉血气恶化时,肺动脉压显着增高,心脏负荷加重,加上心肌缺氧和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诱发右心衰竭。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便能改善。对于治疗后无效的较重患者可适当选用利尿剂、强心及血管扩张剂。心力衰竭时应选择适当卧床,以休息为主,减少机体耗氧是量,观察患者有无尿量减少,下肢浮肿,心悸、腹胀、腹痛等右心衰竭症状。

1.3 疗效评定

①显效:患者咳嗽、咳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呼吸困难症状基本消失,且痰菌培养结果为阴性;②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减轻,且痰菌培养显示菌落显著减少;③无效: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分布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高度显著性。

2 结 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效果比较[例(%)]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合并症多、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正确治疗后,实施有效地护理措施,并指导患者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呼吸运动训练,预防感冒、预防便秘,避免过力咳嗽、戒烟等防治工作,可减少病情反复发作,改善肺功能、延缓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1] 黄菊华.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78-79.

[2] 潘微.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 (3):406.

[3] 崔桂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 649-650.

R473.5

B

1671-8194(2014)17-0322-02

猜你喜欢
右心肺气肿阻塞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什么原因导致的肺气肿你知道吗?
miR-124过表达对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重构的影响*
累及右心房右心室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病理生长及术中配合
什么是肺气肿
代价敏感的算法在超声诊断右心衰竭中的应用
右心声学造影
——2016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