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急诊抢救期间的不同护理干预效果

2014-04-24 08:45张红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外伤颅脑功能障碍

张红英 谢 婷

(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颅脑外伤急诊抢救期间的不同护理干预效果

张红英 谢 婷

(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颅脑抢救期间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0例颅脑损伤患者,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9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在其抢救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在其抢救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成员的病死率、经治疗后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成员的病死率和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2%和2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和25.4%,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P<0.05,实验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抢救成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颅脑外伤;抢救;功能障碍;护理干预

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外科损伤,发病率仅次于四肢伤。该病的临床特点为: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不易察觉,致死率高,被称为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杀手,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1]。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抢救成功率,一直是临床上备受关注的话题。本实验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快、稳、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需要进行急救的380例颅脑损伤患者,男患者210例,女患者170例,年龄在16~80岁,平均年龄为(43.5±1.6)岁,其中车祸伤63例,跌倒伤90例,坠落伤33例,锐器伤55例,碰撞伤59例,钝物击伤29例,挤压伤28例,其他伤害23例。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进行抢救的19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进行抢救的183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成员中,男患者110例,女患者87例,平均年龄为(44.3 ±1.2)岁,其中车祸伤32例,跌倒伤47例,坠落伤17例,锐器伤28例,碰撞伤30例,钝物击伤15例,挤压伤15例,其他伤害13例。实验组成员中,男患者100例,女患者83例,平均年龄为(45.1±0.9)岁,其中车祸伤31例,跌倒伤43例,坠落伤16例,锐器伤27例,碰撞伤29例,钝物击伤14例,挤压伤13例,其他伤害10例。以上两组成员在年龄、性别、受伤类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成员在急诊抢救中实施常规护理措施。②实验组成员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a.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安置患者体位,一般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必要时使用舌钳、吸引器等辅助工具避免窒息的发生。同时给患者吸氧,一般氧流量为2~4 L/min,浓度为40%[2]。严重呼吸困难者,根据实际情况给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必要时使用呼吸机。b.迅速建立液路: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使用大号留置针,根据医嘱补充血容量,及时留取血液标本以备检查。c.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严防休克的发生。对于颅脑外伤的患者极易发生脑疝和休克,接到患者后,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注意观察患者瞳孔、意识、神志、面色、血压的改变,如果患者出现皮肤黏膜苍白,皮肤湿冷、表情淡漠、神志不清、血压下降,应考虑发生了休克,此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抗休克治疗[3]。此外,应格外注意患者的尿量,从而对组织灌注量、血容量、肾功能状态做出准确的判断。d.伤口处理:首先评估伤口类型,不要随意搬动患者,配合医师进行CT扫描,然后进行伤口的包扎,骨折患者进行简单的固定,有血管破裂导致持续出血可进行加压止血,并记录出血时间、出血量,止血时应注意间歇松缓止血带[4]。e.迅速完成术前准备:迅速进行药物过敏试验、血型交叉、留置导尿管、备皮等,并将患者送往手术室。在护送过程中应注意轻搬轻放,避免内出血的发生。在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导尿管、输液管道、氧管等管道的安置,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改变。f.心理护理: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创伤,多数会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又加之颅脑损伤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患者甚至出现谵妄等病理性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及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评估,安慰患者,缓解其不良情绪[5]。另外,由于患者多数是意外受伤,多数无家人的陪伴,此时护理人员应想办法和家人取得联系,并告知其患者正在进行治疗,稳定家属情绪。家属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向其介绍住院环境,尽量满足需要,做好相应的工作。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受伤患者的病死率和治疗后功能障碍发生率评价抢救效果。其中功能障碍包括:语言障碍、智力障碍、运动障碍。②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进行评价,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参评人数。

1.4 统计方法

将全部数据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t检验,数据比较用χ2检验。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死亡发生率为2.2%,治疗后障碍发生率为2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和25.4%,实验组成员的满意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P<0.05,对比结果有显著差异,有相关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结果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颅脑损伤病情复杂,而且极易发生颅内出血,休克等并发症,这也是患者抢救后出现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疾病的抢救中,时间就是生命,护理人员必须强化抢救观念,并且加强培训,熟练抢救流程,将抢救时间缩至最短,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技能操作、敏锐的观察病情的能力。我院非常注重急诊护士的抢救能力的培训,这也是本次试验的基础要求之一。

本实验通过在护理人员“稳、快、准”抢救技能实施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但关注患者的生理方面给的需要,还对影响治疗的心理方面进行维护,将尽量减少一切不利因素,最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生命。

综上,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抢救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 程苏玲,王朝刚.重型颅脑外伤急救中护理路径对病人的影响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08,5(9):39-40.

[2] 唐永仙,郑芳.123例重型颅脑损伤在急诊科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4):1-2.

[3] 宋燕,赵桂英.颅脑外伤重型患者临床急救应用新型护理程序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3):135.

[4] 邹慧.186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7, 15(4):81-83.

[5] 曾筱青.颅脑外伤病人的急诊抢救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 29(14):169.

R473.6

B

1671-8194(2014)17-0350-02

猜你喜欢
外伤颅脑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