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检验法在朱墨时序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2014-04-25 09:34施少陪卞新伟陈晓红
中国司法鉴定 2014年5期
关键词:色料印文纸张

杨 旭,施少陪,徐 彻,卞新伟,陈晓红,王 楠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63)

1 序言

朱墨时序鉴定一直是文书司法鉴定实践中常见的鉴定项目,也是研究的热点和疑难问题。目前,朱墨时序鉴定中主要的检验方法是普通显微检验法,参考文献[1][2][3]中,对显微检验法在朱墨时序鉴定的运用均有较系统的研究和阐述。而荧光检验法在朱墨时序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并结合检案实践,较系统地阐述了视频荧光光谱检验法和显微荧光检验法在朱墨时序鉴定的具体应用,探讨了荧光检验的技术要点。荧光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吸收能量后引起的发光,在文书鉴定实践中,最常使用的是光致发光,能发光的物质称为荧光物质。光致发光是指物质在某种波长的激发光源的照射下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所引起的发光,激发光停止照射,发光则瞬时消失。在光致发光中,能发光的物质都涉及两个重要的特征光谱,即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反映荧光物质受到不同波长激发光激发后发光的相对响应效率,反映其自身辐射波长随激发波长的变化关系。荧光光谱,又称发射光谱,是荧光物质在某固定波长的激发光激发下,荧光强度随荧光波长变化的分布关系。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遵从斯托克斯定律,即荧光光谱的波长要大于激发光波长。因此,得知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后,也能大概推断其激发光谱。而荧光强度是反映荧光物质发光的强弱,也是区别荧光物质的重要参数。每一个荧光物质,至少有一个荧光特征光谱,通过考察荧光物质在不同波长激发光激发下发光的强弱,可以获得最佳的激发光谱特征峰,激发最强的荧光效果。如果能准确把握不同文件材料的荧光特征(包括激发光谱、荧光光谱及吸收光谱特性等),通过利用同一份文件上不同文件材料荧光特征的差别,正确选择激发光谱获得某一文件材料的最佳荧光效果,可以为鉴别可疑文件的性质、状态及真伪等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由于荧光检验法是一种无损检验方法,且检验结果直观,因此在文书司法鉴定实践中,特别是在篡改(污损)文件鉴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文件材料中常见的纸张、印文材料、书写材料、某些印刷材料等多数都属于荧光物质,在一定波长光源的激发下多数都能发射荧光,而激光打印、静电复印文字墨迹及某些喷墨打印墨水、碳素类墨水则不发光。由于不同文件材料有发光和不发光的区别,发光的文件材料,其激发光波长和荧光波长范围也不尽相同,如大多数的打印纸、复印纸和书写纸的荧光主要在长波紫外和蓝色波长范围内,根据斯托克斯定律则可选择短波紫外或长波紫外线作为激发光源;普通的印泥、印油材料的荧光主要在橙色、红色波长范围内,则可在紫外到黄色波长范围内选择激发光源;蓝黑墨水、纯蓝墨水及多数染料类的中性墨水的荧光光谱主要在红色、极红区域,也可在紫外线、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选择激发光源。朱墨时序鉴定中涉及三方面的文件材料:纸张、印文色料和文字色料,如前所述,三种材料的荧光光谱不尽相同,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激发光源和截止滤色片,可以有效地检验和观察各种印文材料与文字色料交叉部位荧光特征的变化规律,为鉴别朱墨时序提供可靠的依据。目前,在文书司法鉴定实践中常见荧光检验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视频荧光光谱检验法;二是显微荧光检验法。

2 视频荧光光谱检验法

朱墨时序的视频荧光光谱检验法是借助视频光谱仪(又称文检仪),根据印字交叉部位纸张、印文色料和文字色料荧光特征的变化规律对两者形成的先后顺序进行鉴别的专门技术。文检仪是文书鉴定实验室的必备仪器,在篡改(污损)文件鉴定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其中视频荧光检验功能包含紫外荧光、可见荧光及近红外荧光检验。此外,利用其自带的光谱检测功能,还可以检测文件材料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在朱墨时序鉴定中,借助视频光谱仪可以进行以下两方面的检测和分析:一是运用文件仪器中的视频荧光检验和光谱检测功能,研究纸张、印文色料、文字色料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印字交叉部位荧光特征变化规律创造条件,鉴定人只有全面掌握了纸张、印文色料、文字色料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特性,检验中才能有针对性地全面检测和分析印字交叉部位荧光特征的变化规律;二是运用文检仪中的视频荧光检验功能,检测和分析印字交叉部位荧光特征的变化规律。对可疑文件上印字交叉部位荧光特征的检验,首要的条件是叉部位纸印文色料与文字色料必须要有一种材料能发光。印文色料与文字色料形成的先后顺序不同,其中发光的色料由于受到另一色料的影响,导致交叉部位发光色料在荧光的连贯性、荧光强度及荧光色料的分布上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但由于纸张、印文色料和文字色料种类繁多,且其理化特性不尽相同。同时由于纸张、印文色料和文字色料多数都是荧光物质,在一定波长激发光的照射下均能发光,容易造成交叉部位三者之间荧光的相互干扰。因此,不同纸张、印文色料和文字色料交叉部位荧光特征的变化规律也不尽相同。根据印字形成过程,其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如果先形成发光色料(印文或文字),虽然其笔画或线条是完整的,但由于受到后形成色料的覆盖影响,可能导致发光色料的荧光在交叉部位出现中断、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等现象;后形成发光色料(印文或文字)时,由于受到先形成色料的影响,加上笔画或线条色料的分布往往不均匀,其荧光强度会受到影响(通常会出现明显减弱的现象),荧光色料的分布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笔画或印文出现中断现象,那么被激发的荧光在交叉部位也会出现中断现象等。

2.1 静电印刷文字与印文交叉处荧光特征

图1、图2是利用文检仪对静电印刷文字与印泥交叉部位不同形成顺序的检验图片,其中图1是先字后印荧光检验图,图2是先印后字荧光检验图片,检验条件为激发光515~590nm,截止滤波片RGB645nm,光学放大倍数为27.04。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该激发光的照射下,纸张不发光(只有纸张中个别纤维发光,对观察没有影响),印文色料发出较强荧光,文字色料不发光。先印后字时(见图2),由于印文表面被碳粉墨迹覆盖,墨迹完全不透过激发光,被掩盖的印文不能发光,因此交叉部位印文线条荧光不连续,出现中断现象。先字后印时(见图1),印文色料覆盖该文字笔画上,直接受到激发光的照射,能发光,但是由于印文色料与文字交叉部位和不交叉部位背景材料不同(交叉部位背景为文字色料,非交叉部位为纸张),两部分背景材料本身对激发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同时两者表面的平整程度及对印文色料的吸附能力也不相同,导致两部分印文色料的粒子分布密度也不相同。以上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先字后印时,交叉部位印文色料虽然能发光,但发光的强度受到比较明显的影响,出现荧光强度变弱的现象,有时候这种现象会非常明显,以至于从原图上难以识别出与先印后字导致的印文色料不发光现象的区别。

图1 先字后印荧光检验图片

图2 先印后字荧光检验图片

图3为图1、图2检验图片的局部放大图,经放大观察先字后印时,交叉部位文字笔画上可观察到有印文色料的荧光,但非常微弱,而在先印后字交叉部位则未观察到印文色料发光现象,两者有一定区别,但不够明显。通过图像处理软件系统调整两幅图片的亮度、对比曲线分布,大幅度增加印文色料荧光的相对亮度,得到图4所示效果。

图3 图1、图2检验图片的局部放大图

从图4中可以看出,两者印文色料的亮度整体同步得到增加,交叉部位较清晰地显示出先字后印(左图)与先印后字(右图)荧光特征上的区别,检验效果明显好于原始检验图片放大后的效果(见图3)。

图4 经过图像处理后图3的检验图片

2.2 手写字迹与印文交叉处荧光特征

图5为利用文检仪对手写字迹与印文交叉处荧光特征检验图片,文件纸张较薄、印文色料为普通印油且有明显渗透、文字为复写纸色料。其中左图为正面检验图片,右图为纸张背面检验图片(图像进行了反转)。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该激发光照射下,可疑文件纸张不发光;印文色料也不发光,对激发光有一定程度的吸收;文字色料由于受印油渗透的影响,与印油交叉部位的笔画颜色已经明显减弱,但仍能被激发出较强的荧光。

图5 印字交叉部位荧光检验图片

从图5中正面检验图片可以观察到,印字交叉部位由于覆盖的印文色料对激发光的大量吸收,导致被掩盖的文字基本不发光,而未交叉部位则明显发光;从背面检验图片可以观察到,由于文件纸张较薄,激发光能大量透过,文字色料被激发出较强的荧光,与未交叉部位的荧光相近,与正面的现象明显不同,这一现象在图6中更能清晰地显示。

图6 从图5中“有”、“司”字,正反面荧光图像的对比放大图

图6为从图5与印文交叉的文字中截取的“有”、“司”字的正反面荧光图像的对比放大图,可以清晰观察到,两字正面由于受印文五角星和边框线条的覆盖,几乎不能发光;而背面由于文字笔画的色料渗透到纸张,加上纸张较薄,能发出较强的荧光。表明交叉部位的文字笔画并不是因为先形成印文后,受印文色料的影响未书写出完整的笔画所致。

综上表明,视频荧光检验法在朱墨时序鉴定中确实有一定的效果,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印字交叉部位印文或文字色料荧光特征的变化规律,为最终确定朱墨时序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观察到,由于文检仪的放大倍率有限,加上纸张、印文色料、文字色料荧光特征的复杂性,交叉部位荧光特征的变化规律有时并不能清晰识别,虽然运用图像处理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检验效果,但毕竟受光学放大倍率的限制,再加上该仪器只能观察到交叉部位荧光的黑白图像,不能观察到荧光色料的颜色,因此对交叉部位荧光色料的反映并不全面,而显微荧光检验法则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

3 显微荧光检验法

显微荧光检验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显微镜的荧光检验功能对印字交叉部位印文色料与文字色料荧光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鉴别的专门技术。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增加了两套系统:一是滤光系统,二是荧光光源,也是决定显微荧光检验效果的核心要素。为了获得特定波长的激发光和观察到清晰的荧光图像,荧光显微镜比普通显微镜增加了两组滤光片,第一组处于光源和样品之间,称为激发光滤色片,只允许有那些能激发荧光色料发光的特定波长的光通过;第二组位于物镜和目镜之间,称为截止滤光片,目的是阻止激发光通过,仅让所发出的荧光通过。为了提高荧光强度,荧光显微镜均要配置一组专门的激发光源,以获得更高强度的激发光,多数荧光显微镜以高压汞灯为激发光源,也有以激光为激发光源的,以获得高强度、高单色性的激发光。除上述两方面外,荧光显微镜在其他方面与普通显微镜无明显差别,但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荧光图像,应尽量配置高质量的物镜。文书鉴定实验室在配置显微镜时,应尽量选配荧光检验模块,荧光检验法不仅在通常的篡改(污损)文件检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朱墨时序鉴定也是普通显微检验法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手段,特别是对于交叉部印文和文字色料的色泽和光泽变化或覆盖关系在显微检验中难以准确识别时,显微荧光检验法,对于分析和识别印文与文字色料之间的分布关系往往有特别的效果。

一般的荧光显微镜激发光多为长波紫外光或紫蓝光,能有效地激发绝大多数纸张和部分印文材料发出荧光。与文检仪的视频荧光不同的是,荧光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一样,能观察到不同放大倍率的图像(从几十倍到上千倍不等),同时激发光的能量较高,由于放大倍率高及聚光镜对激发光的聚焦作用(光束较小、能量集中),因此,荧光激发效率较高,它不仅能观察印字交叉部位发光色料的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还能观察到荧光颜色及色料粒子的分布状态。

3.1 静电印刷文字与印文交叉处显微荧光特征

图7系列所示,系静电印刷文字与印泥交叉部位的普通显微图与显微荧光图对照,从中可以看到在不同放大倍率下交叉部位的普通显微图与显微荧光图的检验效果明显不同。

图7-a左图所示系在放大倍率为100倍情况,普通显微检验图,可以观察到交叉部位静电印刷文字笔画墨迹稀少、分布不均,总体质量较差,无法观察到交叉部位任何有价值的显微分布特征;右图为在紫蓝色激发光照射的荧光检验图,可以观察到纸张有较强荧光,但文字墨迹和印文色料不发光,同样无法观察到交叉部位任何有价值的显微荧光特征。

图7-b左图所示系在放大倍率为200倍情况,普通显微检验图;右图为放大倍率为500倍情况,普通显微检验图。从左图中可以观察到交叉部位静电印刷文字笔画墨迹分布仍不均匀,从右图进一步放大后,局部有成片的文字墨迹分布,但表面色泽变化不明显,也无法观察到可靠的表观特征。但从图7-c分别在500和1000倍下显微荧光检验图中,可以发现其检验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显微镜检验图,可以观察到文字表面有较强印文荧光色料,其荧光色料的分布清晰可辨。可见不同检验方法和不同放大倍数下,两种检验效果有明显区别。

图7 -a 静电文字与印泥交叉部位的普通显微图与显微荧光对照(100倍)

图7 -b 普通显微图的高倍率图

图7 -c 高放大倍率显微荧光检验图

3.2 喷墨打印文字与印文交叉处荧光特征

图8为喷墨打印文字与印油交叉部位的普通显微检验图与荧光检验图的对比效果,从左图上下不同交叉部位的显微图片中,可以观察到交叉部位有色泽的变化,反映出先形成文字后盖印的特点,但不能观察到印文色料的分布状态;而右图上下两幅图片是与普通显微图片对应的不同交叉部位的荧光检验图片(激发光为荧光显微镜常用的紫蓝光)。图中则可清晰地观察到文字上面红色印文色料的分布状态,是对普通显微镜图片反映先字后印的色泽变化很好的印证。

图8 普通显微图与显微荧光图对照(500倍)

3.3 手写字迹与印文交叉处荧光特征

图9系列为黑色墨水字迹与印油交叉部位的普通显微检验图与荧光检验图的对比效果。其中图9-a左图为交叉部位200倍的显微图,可以观察到印文和文字笔画均较完整,色料分布均匀,交叉部位无明显的色泽变化,未观察到有价值的表观特征;右图为交叉部位500倍普通显微图片,可隐约观察到分布不均的红色色料颗粒并带有一定色泽变化但不明显。

图9-b左图为该交叉部位的荧光检验图片(激发光为荧光显微镜常用的紫蓝光),图中也可隐约观察到分布不均的红色色料颗粒,再经过图像处理得到右图荧光图像,则可清晰地观察到文字上面红色印文色料的分布状态,是对普通显微镜图片反映先字后印色泽变化特征的很好印证。

图9 -a 交叉部位的普通显微图

图9 -b 交叉部位的显微荧光图(500倍)

从以上印文色料与静电、喷墨印刷文字和黑色墨水字迹交叉部位荧光检验结果看出,在荧光显微镜常用的紫蓝光的激发下,可以观察到在普通显微镜检验难以观察到的,交叉部位印文色料的荧光特征和分布特征。然而,在该激发光条件下,纸张往往会发出较强的荧光,印文色料发光也很微弱,在目镜下观察很难识别,往往需要增加曝光时间或后期图像处理才能得到较理想的检验效果。同时,在该激发光条件下,某些文字及某些印文色料均不能发光,无法观察到印字交叉部位印文色料或文字色料的荧光变化规律,需要选择不同的激发光源。荧光显微镜除了标配的紫外或紫蓝色激发光外,一般会提供其他不同波长的滤光系统可选。根据纸张、印文色料和文字色料的荧光特征,可选择绿色、黄色、橙色等作为激发光源,在该激发光下,纸张一般不会发光,印文色料和多数墨水、圆珠笔油墨等文字色料则会发光,通过选择适当的截止滤光片,通常能得到更好的荧光检验效果。

3.4 不同激发光下静电印刷文字与印文交叉处荧光特征

图10系列检验图片,是以图1中检材为检验对象,在黄色激发光条件下对静电印刷文字与普通印文色料交叉部位显微荧光检验效果(该印文色料在紫蓝光下不能发光)。

图10-a为200倍普通显微检验图,左图为先字后印交叉部位的显微检验图,右图为先印后字的显微检验图。从中可观察到左侧显微图上文字表面有一定的光泽和色泽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先字后印的表观特征,右侧文字笔画上则无明显的光泽和色泽变化。

图10-b为200倍为显微荧光检验图,左图为先字后印,右图为先印后字。从中可观察到,在黄色激发光激发,纸张和文字色料均不发光,而印文色料发出极红荧光。其中左侧显微荧光图上文字表面有分布不均匀的印文色料,而右侧文字笔画上则无此现象,只是在文字笔画下隐约可见印文发出的极红荧光,表明文字色料下方有印文色料,部分激发光透过文字色料后将印文色料激发出相对较弱的荧光。为了更好地观察两组印字交叉部位荧光的变化规律,图10-c、10-d为在500倍放大倍数下进一步显微荧光检验图片。其中图10-c系在500倍下对图10-b左侧同部位不同检验区域的显微荧光检验图,图10-c系同样条件下对图10-b右侧同部位不同检验区域显微荧光的高倍检验图。从中可以观察到,在该检验条件,交叉部位的荧光得到增强,图10-c显示在先字后印情况下,在文字笔画上均可清晰地观察到印文色料呈现不同颗粒大小的不均匀分布现象;而图10-c显示,在先印后字情况下,则无此现象,且文字色料下方清晰观察到印文色料发出较弱的极红荧光。

图10 -a 交叉部位的普通显微检验图

图10 -b 交叉部位的显微荧光图

图10 -c 图10-b左侧同部位不同检验区域显微荧光的高倍检验图(500倍)

为进一步观察图10-c、图10-d中先字与后字交叉部位中心区域印文色料荧光的分布状态,图10-e系对图10-c、10-d中右侧经图像处理后的显微荧光检验图片,可以发现虽然两种情况下均能观察到印文色料荧光,但由于两者形成的顺序不同呈现出截然不同分布状态。其中先字后印时,由于色料附着在文字笔画表面,且呈不均匀分布,所以色料颗粒的荧光较强;而先印后字时,由于色料均匀分布在文字色料下面,因此整体呈现出较弱荧光。当然由于文字色料在纸张纤维上分布的密度不同(这一现象可以从图10-f中该区域的普通显微检验图与10-e右侧该区域荧光检验图的对比中可清晰地观察到),荧光强度随墨迹分布的不同呈现一定的变化,但与先字后印的现象有着明显的区别。

图10 -d 图10-b右侧同部位不同检验区域显微荧光的高倍检验图(500倍)

图10 -e 图10-c、图10-d中右侧经图像处理后的显微荧光检验图片

图10 -f 图10-c、图10-d中右侧经图像处理后的显微荧光检验图片

此外,为了更加直观的观察印字交叉部位荧光色料的分布状态,还可以对交叉部位的检验图片采用不同的图像处理,获得多方面的检验效果。如图10-g系运用某图像处理软件中的三维图像的动态观察功能,对图10-c左侧显微荧光图的经3D图像处理的效果图,可更加直观地从三维层面动态观察交叉部位荧光色料的分布状态,并得到更加直观的检验效果。

图10 -g 图10-c左侧显微荧光图的经3D图像处理的效果图

4 荧光检验技术要点

综上研究表明,荧光检验法(包括视频荧光检验法和显微荧光检验法)在朱墨时序鉴定中确实有明显的效果,可以作为普通显微检验法有效的补充手段。由于朱墨时序鉴定中,不同纸张、文字色料和印文材料的荧光特征不尽相同,加上形成文字和印文的材料种类复杂,要想获得理想的荧光检验效果,一方面要求鉴定人平时应注意不断研究积累,熟练掌握不同文字色料和印文材料的荧光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在针对具体案件中朱墨时序鉴定时,能熟练掌握荧光检验中的技术要点,具体来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技术要点。

4.1 激发光源的选择

荧光检验中,要想让被检验的文件材料发光,理想的激发光源是前提。而理想的激发光源,应该是高强度、高纯度而热效低的光线,以保证被检验物质在尽量少的干扰光的情况下吸收足够的能量而发光。文检仪和显微镜常用的光源有紫外灯、白炽灯、卤钨灯、氙灯、高压汞灯等,用于激发荧光的光源通常用大功率的高压汞灯。同时,还可选择多波段强光源或激光作为外接光源,这些专门的照射光源,本身就能提供不同波长的高强度和高纯度的光源,是文检仪和显微镜照明光源的很好补充。此外,显微镜光路系统中照明光源的调整也非常重要,最佳的照明状态应该是明亮、无眩光、视场照度均匀,如果效果不佳多是聚光镜和视场光栏不正确的调校,因此平时应注意对显微镜照明系统的调校维护。

4.2 激发和压制滤光片的选择

朱墨时序鉴定荧光检验的目的是为了观察交叉部位印文色料或文字色料荧光特征的变化规律,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观察效果,检验时就应当根据具体纸张、文字、印文的荧光特征,科学选择激发和压制滤光片,尽量抑制纸张的荧光,让印文色料或文字色料中需要重点观察的材料发光。如怀疑先字后印的,应抑制纸张和文字的荧光,重点观察文字表面印文色料荧光的分布状态及强弱变化;如怀疑先印后字的,应尽量抑制纸张和印文的荧光,重点观察印文表面文字色料荧光的分布状态及强弱变化。如果印文和文字色料均能发光,且荧光波长范围不同时,应通过选择合适的激发和压制滤光片,分别单独让其中一种色料发光或让两者荧光有显著差别,综合分析印文和文字色料荧光特征变化情况。

4.3 放大倍率的选择

朱墨时序鉴定中,为了准确把握交叉部位印文或文字色料微观分布及荧光强弱变化,需要在不同放大倍率下状态进行综合观察,目前,视频光谱仪的光学放大倍率一般在30倍左右,通常只能观察交叉部位荧光的宏观变化情况;而荧光显微镜的放大倍率与普通显微镜一样,从几十倍到上千倍,可以更加微观地观察交叉部位荧光色料的变化情况,并提高荧光的发光效率,但由于受到景深的限制,过高倍率的荧光图像反而分辨率不高且视场过小,难以获得清晰的荧光图像,研究表明,一般理想的观察倍数在200~500倍。

4.4 共聚焦、图像处理等技术的综合运用

根据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由于朱墨时序鉴定中,交叉部位受纸张、印文、文字三种材料的相互影响,发出的荧光往往都要比未交叉部位弱,在文检仪或显微镜下观察有时并不能清晰辨识,直接获取的检验图片中荧光特征反映也不够明显,这时需要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得的荧光图片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更清晰地显示交叉部位的荧光特征。如前图4文检仪检验图,图 7-c、图8、图9-b、图10-e显微荧光检验图片等均经过图像处理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图10-g是运用3D图像处理对显微荧光图片进行处理获得的三维观察图像,能更清晰显示交叉部位印文色料的分布特征。此外,在显微荧光检验中,当放大倍率较高时,由于景深的限制,往往只能获得不同景深的局部清晰图像,运用共聚焦处理技术,可以将不同景深的图片合成一副清晰图像,这与普通显微检验中运用共聚焦技术的效果一样。

综上可知,在朱墨时序鉴定中,如果能准确掌握荧光检验的技术要点,通常能获得比较理想的荧光检验图像,但如何对不同印文与文字色料交叉部位荧光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准确的解读则不是那么简单。一方面是由于文件材料多样性及不同文件材料荧光特性的复杂性,同时还受到盖印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朱墨时序鉴定实践中,鉴定人一方面应加强平时的积累,始终坚持系统检验思想,以普通显微检验法为基础,运用多种检验手段综合进行判断,不同检验方法、手段得出的检验结果相互印证,这样做出的鉴定意见才更加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杨旭.朱墨时序显微检验的技术要点及应用[J].中国司法鉴定,2013,(5):23-27.

[2]陈晓红,卞新伟.系统检验方法在朱墨时序鉴定中应用[J].中国司法鉴定,2014,(3):59-93.

[3]邹明理,杨旭.文书物证司法鉴定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58.

猜你喜欢
色料印文纸张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近红外反射陶瓷色料的研究进展*
一起高仿印文的检验与体会
基于印文印迹特征判别印章类型技术的研究
一种陶瓷喷墨打印用金黄色色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陶瓷色料及其应用
纸张黑白变
浅谈司法鉴定中手工制作硬质印章因盖印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差异
撕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