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环境保护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

2014-04-25 01:28王晓琴
经纬天地 2014年5期
关键词:图集山西省环境保护

□王晓琴

(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山西太原030002)

《山西省环境保护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

□王晓琴

(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山西太原030002)

论述《山西省环境保护地图集》的内容结构、设计原则、图集开本、投影和比例尺设计、色彩表现形式、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图集的编制出版,旨在为山西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制定环境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保护;地图集;设计;编制

1.引言

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山西是全国的资源大省,多年来形成了以煤炭、焦化、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行业为主的重污染型产业结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十分严重。探索资源型地区环境保护的新路子,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客观展示山西省环境现状及其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途径,为省内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方针、政策、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按照山西省政府的部署,我们编制《山西省环境保护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图集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省级区域环境状况的综合性专题地图集,也是首部全方位展示山西省环保工作现状和规划的省区大型地图集。

2.内容结构

图集采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构建生态和谐为主线,以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地图、图表、图片、文字说明的综合表现形式,全面展示山西省的环境现状以及近几年来在治理和保护环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图集根据所表示的内容分为6大部分7个章节,由192幅地图、近百幅照片和6万余字的文字说明组成(见表1)。

第一部分为环境背景图。包括序图和社会环境两个图组。序图主要表示山西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以及环境保护单位、环境科研机构、环境质量监测机构的分布等;社会环境图组分社会环境背景和城市人居环境两部分,主要展示山西省的人口密度、地震分布、土地利用、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人均GDP、城镇体系、城市绿化、城市污水处理等内容。

第二部分为环境功能区划图。分为大气、水、声和生态功能环境四个方面,集中反映山西省和11个地级市的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揭示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为环境质量图组和污染物排放图组。这两部分是图集的核心,客观地展现我省境内区域环境质量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五部分为未来展望。主要采用图表和地图展示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远景规划。通过我省整体环境保护指标、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污水及垃圾集中处理、饮用水源保护、特殊废弃物处置投资、11个地级市的环境保护规划、循环经济等内容,展示今后我省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的中长期及长远规划、要实现的工作目标,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第六部分为环境保护工作大事记。通过多年来我省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重要事件,真实反映山西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成就。

表1 《山西省环境保护图集》目录

3.《图集》的设计原则、开本、投影及比例尺

3.1 设计原则

(1)总体设计统一整齐

《图集》分为七个图组,各类比例尺具有简单的倍数关系,便于不同比例尺地图之间的对比。在图幅的排序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系统性。

(2)内容设计统一协调

《图集》采用统一的图例符号。统一的图例能够体现共同的地带规律和区域特点。在地图整饰方面,整本图集线划、色彩、注记均匀一致,统一协调。

(3)采用统一的基础地图

《图集》在地理基础方面,同系统中采用一种底图作为基本底图,其他底图有此派生,随主题和比例尺不同,地理内容做不同的取舍并逐渐删减,以保证各相应内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4)采用统一权威的统计数据和文字资料

《图集》所有统计数据和文字资料均来自各级政府的统计部门和环保部门。并经过认真的统计分析和政府确认,保证本图集统计数据和文字资料的正确性、权威性和一致性。

3.2 开本、投影、及比例尺

(1)开本

《图集》采用10开本与已出版的山西省历史、经济、人口地图集构成山西省系列地图集。

(2)投影

地理底图中的省图采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中央经纬112°30′,双标准纬线分别为36°00′、40°00′,局部典型区域扩大图选用的底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3)比例尺

《图集》中使用的山西省基础地理底图系列比例尺,分别为1∶250万、1∶300万、1∶400万和1∶500万;地级市的地理底图为1∶40万—1∶75万,地级城市地理底图为1∶1万至1∶4万,典型区域扩大图的地理底图选用1∶2000至1∶1万。

4.《图集》的设计特色

(1)内容的设计特色

《图集》中的环境质量图组和污染排放图组,通过文字、统计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山西省各类污染源的环境背景、地理分布、环境质量和省内当前环境的污染状况,

同时紧密联系时事和展望未来,通过环境治理与治理规划图和环境保护工作大事记,客观反映山西省整体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工作中所发生对当时和今后产生影响的大事和事件,真实地记录山西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历史进程。

(2)图面配置的设计特色

《图集》版式设计新颖、美观大方。左右两侧为图组说明和纹理素描,上下天地露白。图集的图面配置兼顾地图、文字、照片、统计图表,使其统一协调。岛状图和框状图相结合,根据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地图、文字、照片、统计图表灵活排列,比例尺大的图幅,右边是地图,左边是文字说明和统计图表;比例尺小的图幅,根据文字、照片和统计图表视情况排列。对于全部是文字的的页面均采用两栏排列。

(3)色彩的设计特色

色彩在视觉的传输中,不仅能增加地图的信息载负量,而且能够提高地图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图集》的颜色设计除了遵循常用的规律外,更加注重用颜色来表示相关的专题内容,增加颜色的对比度,增强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使色彩设计不仅贴切的反映地图的内容,而且增加图形的清晰度。

《图集》在篇章页和各图组的晕带和图外整饰上采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但在整体上采用统一设色的原则,底图、符号、晕带的颜色采用冷暖色调对比,突出了专题内容。晕带更是打破传统整本图集单一色的表示方法,采用不同图组,不同颜色,色彩鲜明、美观;多而不乱。

(4)符号的设计特色

《图集》中作为地图语言的符号,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专题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图幅,设计不同的符号,利用符号的象征性和系统性,直接地反映出所表示的专题内容。晕带的设计更是一大特色,用一种带布纹效果的晕带代替传统的线划晕带,增加了《图集》的趣味性和耐读性。

(5)地理底图的设计特色

《图集》中省域地理底图部分采用单色晕渲表示地形,使读者更能直观地看到山体的高低起伏。晕渲采用1∶5万DEM,用ARCGIS软件生成。

5.组织实施工作

(1)成立《山西省环境保护地图集》编辑委员会及编辑部,确保图集编制工作顺利展开。

(2)编写图集选目和总体设计方案,征求对选目的意见。

(3)编制基础地理底图和准备编图资料,补充完善总体设计。

(4)制作各类试验样图,确定综合取舍指标,编写图幅设计,进行版式设计。

(5)完善总体设计。召开编委会议,对总体设计、选目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

(6)与相关单位和作者协商,开展作者原图的落实和编绘原图编制工作。

(7)编委会和专家审定作者原图、编绘原图,对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8)编辑部组织实施、完成出版原图编制工作。

(9)检查、验收出版原图,出版社审查,批准书号。

(10)发片、制版、印刷、装订。

(11)编委会评审。

6.结束语

《图集》全面、客观、系统地展示山西省的环境现状、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为山西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规划提供环境综合信息和地理信息支撑,也为科研人员开展环境治理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山川秀美新山西具有重要意义。

【1】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山西省环境保护地图集[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7.

【2】俞连笙,王涛.地图整饰[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3】祝国瑞,郭礼珍,尹贡白等.地图设计与编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张克权,黄仁涛.专题地图编制[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2.

P285

B

2095-7319(2014)05-0061-04

王晓琴(1976—),女,工程师,2012年毕业于长安大学,主要从事地图编辑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图集山西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世界抗疫图集
现场图集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动物打呵欠图集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