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沁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2014-04-25 01:28李红霞
经纬天地 2014年5期
关键词:沁县项目区整理

□李红霞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国土资源局,山西沁县046400)

对沁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李红霞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国土资源局,山西沁县046400)

结合沁县2012年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定昌镇、故县镇等项目区,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拓展地方经济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行性研究

1.引言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文件精神,国土资源部2005年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2010年山西省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省。山西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山西省转型跨越步伐,紧紧抓住山西省综改试验区的契机,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发[2011]11号),明确提出以保护耕地、保障农民权益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为重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原则。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成立了增减挂钩领导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

沁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县委书记专门召开了县委常委会进行安排,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领导组,深入调查,充分论证,亲临实地考察,广泛发动,宣传教育。与乡、镇、村领导多次座谈,征求意见,在较短时间选定了本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

本文研究的项目区为沁县2012年度定昌镇、故县镇等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其中拆旧区总规模23.89公顷,涉及了4个乡镇8个村11个图斑。其中居民点面积19.25公顷,涉及6个村9个图斑;工矿废弃用地4.64公顷,涉及2个村2个图斑。拆旧区整理复垦规模23.89公顷,可复垦耕地22.81公顷,其他农用地1.08公顷。建新区总规模22.45公顷,其中居民安置区0.42公顷,涉及2个村2个图斑;其中占用园地0.11公顷,林地0.31公顷;项目建新区新增建设用地22.03公顷,分为5个片区,11个图斑,涉及3个村,其中占用耕地18.28公顷,其他农用地2.49公顷,自然保留地1.26公顷。

2.拆旧区土地整理复垦可行性分析

2.1 拆旧区复垦整理适宜性分析

项目区复垦的土地均与周边农田相邻,通过复垦改良,可与周边耕地整合,形成大规模的连片良田,产生更高的农业效益。

根据沁县土壤志和农业部门现场抽样调查,项目拆旧区的土壤主要为褐土,结构良好,土层深厚,水肥气候协调,熟化程度高,土壤呈中性反应,耕性良好,适宜多种旱作物耕种。依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的要求,将整理后的土地表层还原为熟土,耕作层保持在0.30米以上,新增耕地符合耕地标准。

土地的综合性适宜评价和针对性适宜评价可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采用公式:P=∑αiPi,P为总得分,αi为第i个因素的权重,Pi为第i个因素的评价得分,∑αi=1,因素的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可采用特尔斐测定法。拆旧地块全部复垦后共计新增耕地22.81公顷(合342.15亩),适宜于作为旱地,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

2.2 项目实施有利于耕地种植效益的提高

目前由于水利设施的不完善,耕地产量较低,项目区耕地撂荒现象比较严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复垦后的农田与现状耕地进行整合,并进行改良的配套技术措施,无疑会将农田的产量大大提高,这样无论整体经营还是让农民承包,耕地的种植率和所产生的效益都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2.3 项目实施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目前村庄土地利用率低,布局散乱,农民住房条件较差,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比较强烈。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通过建设集中居住区,完善配套设施,拆迁农民的居住条件将彻底改观,村容村貌将焕然一新,村庄将实现“田成行、房集中、路成网、树成行”的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将实现集约化利用。

3.建新区有关开发建设可行性

项目区的开发和建设,将改变现有村庄零散布局,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农村居民点的集聚布局,实现农村居住布局从自然形态向规划形态转变,改善农村居民点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也拓展了城镇发展空间。

在实施中,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近期将项目区内大部分易于整理、分布零散的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空闲土地、闲置土地集中整理;远期主要对项目区内较大规模的、规划布局不合理的、基础设施不尽完善、生活环境较差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全面整理,通过对该区域的积极开发建设,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用地需求,能给周边农民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是积极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的要求的具体体现,实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最大利益化。

4.项目实施效益分析

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4.1 拆旧区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后,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22.81公顷。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新增耕地效益,分析如下:

4.1.1 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22.81公顷,全部用于种植玉米,玉米单产600公斤/亩,单价按照2.80元/公斤计算,一年收入57.4812万元。生产成本为420元/亩,扣除生产成本14.3703万元后,复垦后的耕地净收益为43.1109万元,每亩净收入为1260元/亩(见下表)。

表4.1.1项目区复垦后净效益计算表

4.1.2 静态投资回收期、静态投资收益率

项目总投资353.11万元,项目全部完成投入并正常生产后,新增年净收入43.11万元。如不计利息,按静态分析,项目完成后资金静态回收期约为8.19年,静态投资收益率为12.21%。项目投资回收期短,投资收益率较高,经济效益可观。

4.2 建新区经济效益

4.2.1 项目建新区

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主要体现为用于城镇建设的土地收益,无论是商品房开发,还是工矿企业项目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效益。

项目实施后出让项目建新区,初步测算取得土地出让金为3297.60万元,土地补偿费为 770.57万元,项目运作资金为353.11公顷,最终获得土地增值收益2173.92万元。

4.2.2 安置区

安置区是将拆迁农民安置到设施齐全、条件好的地区,将在农民原有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有较大地提高,农民便于参与到二、三产业的劳动和技术改进上来,有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外,通过农村居民点的集中布局,有利于减少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4.3 环境效益分析

4.3.1 改善生态环境

随着复垦规划的实施,原来的污染企业将全部被拆除,复垦后的沟渠系统将有效地解决取水排涝问题,系统的防护林种植将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从而形成改善生态环境的农田小气候。

4.3.2 美化农村景观

通过新农村、标准田块的建设,改变了拆旧区内村庄建筑杂乱无序、田块零散的现状,形成环境优美,整齐规范的农村景观。

5.社会效益分析

5.1 项目实施后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项目区规划实施,有利于切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

5.1.1 有利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零星散布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将得到整理,区内耕地形成生产规模,提高了产量,有利于推进规模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经营,更好的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有效提高耕地产出效率。

5.1.2 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项目实施后,农民集中居住在新农村。新农村统一建设后,绿化率高,环境优美,村庄的布局整齐有序,农村面貌大幅改善。村内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商业、文教、医疗等服务设施,将改变以前自然村脏、乱、差和设施不完备的生活条件,农民的生活环境和水平会得到彻底改观。

5.2 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规划实施后,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将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村庄安置区面积与整理前农村建设用地面积的差额上。规划期间,项目区通过挂钩规划的实施,安置区的面积会比整理前农村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这样村庄建设用地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就得到了提高。项目的实施满足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需要,顺应了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5.3 有利于缓解建设用地指标供需矛盾

根据《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沁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年均为39.27公顷,主要安排省市重点项目,县级项目可用指标极少,制约了沁县经济发展水平,本项目实施完成后,通过挂钩可获得一定的周转指标,这对于满足沁县建设用地的需求,缓解建设用地指标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1】李靖.增减挂钩四辩[J].中国土地,2013.2.

【2】张芬.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认识与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10.4.

TU986

A

2095-7319(2014)05-0078-04

李红霞(1973—),女,山西省襄垣县人,现任职于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国土资源局,主要从事土地整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征收征用等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沁县项目区整理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
——兼论方言中卷舌元音的来源
心系老区环卫 扮靓水城市容——记沁县环卫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建军
厚重的沁县文化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初探
沁县纪委:打响查处网络举报案件“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