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胜则兴,心衰则败

2014-04-25 10:19金一南
领导文萃 2014年8期
关键词:胜利毛泽东力量

金一南

1947年,人民解放军即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关键时刻到来之际,毛泽东一连问了4个“敢不敢”:“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我们敢不敢进攻大城市?进去之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规战、攻坚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要吃、要穿,面临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共产党敢不敢负起责任来?”

毛泽东问周围人的4个“敢不敢”,强调的也不仅是态势,更包括内心。

这就是心胜——首先在心中战胜对手。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从物质到精神莫不如此。不但造成自身“东亚病夫”般的孱弱,而且助长出别人“华人与狗不许入内”的骄狂。我们经受了太多苦难,太多挫折,太多失败,太缺乏胜利激情对心灵的滋养和陶冶。不但出现了贾桂那样让他坐他都不敢坐,还要说一声“站惯了”的标准奴才,而且产生出那些签了不平等条约,却以让外国使节走杂役走的偏门获得心理平衡的昏庸官吏。对一个民族来说,这是何等的猥琐与可悲。

在我们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几乎人人都充满着力量期待。政要们的力量期待,多属于物质期待:设想GDP发展到某日,国家拥有了何等财富,一切头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军人们的力量期待,则多属于装备期待:设想先进武器发展到某日,三军拥有了一流装备,前面所有障碍便都所向披靡。这些期待并非没有道理,但真正的力量,首先发自内心。

毛泽东当年在井冈山搞工农武装割据,才几个人、几杆枪,就发出史诗般的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什么?靠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靠强烈的历史进取心。正是出自内心的必胜信念,其话语才空前铿锵有力:“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再看看那个瘦骨嶙峋的圣雄甘地,随身带一只山羊,以羊奶为食,周游贫困乡村和污秽城市,以自己蒙受苦难的方式唤起别人觉醒。就是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穿着单薄、终生主张非暴力的人,摧毁了大英帝国在印度的殖民体系。

再看看穷困潦倒于英国的马克思,因为交不起房租,多次被房东撵得搬家,连衣食住行都成问题,当时没有人认为这个整天泡在大英博物馆的《莱茵报》前编辑能有什么力量。但马克思主义却掀翻了多少王座、颠覆了多少独裁者、解放了多少民众、改变了多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马克思、毛泽东、甘地,完全不具备今天我们认为取胜所必备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当他们怀着内心百折不回的执着走向世界的时候,表面看一无所有。但今天全世界都承认,他们给他们的国家和民族、给全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制胜的力量来自哪里呢?来自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信仰,他们的人格。一句话,来自他们的内心。

(摘自《心胜》)endprint

猜你喜欢
胜利毛泽东力量
坚持就是胜利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胜利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