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世纪”之争谁是赢家?

2014-04-25 10:25何亚非
领导文萃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中美大国

何亚非

最近有几则消息令人关注。一是美国盖洛普2月20日公布民调结果显示,53%的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或非常负面的看法,20%的人认为如今美国的头号敌人是中国。二是奥巴马不顾中方强烈反对于2月21日在白宫第三次见达赖。三是最近美国出了本书,题目叫《世纪之争》,讲中美两国在21世纪的竞争,提出中美是否在进行“新冷战”的问题。中美都是世界大国,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将决定新世纪世界的前途。负面消息越多,越需要冷静、理性、客观地思考。

处理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的关系不易

中美关系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点没人会否认。中美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又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且还是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两国历史、制度、文化不同,难免会有看法和利益不一致或者利益相冲突的地方,关键是两国如何判断对方的战略意图,在合作中努力扩大共同利益,在分歧中和睦相处,实现互利共赢。这就需要一定的战略互信,相互心里要托底。

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从上世纪70年代面对共同的战略威胁相互打开国门,到中国改革开放后两国经济依存加深,从“非敌非友”的战略模糊到两国领导人承诺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回顾中美关系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有一点十分清楚,那就是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世纪之争》作者迪亚说,“自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以来,亚洲经历了几十年前所未有的和平与繁荣。”此语切中了中美相处的根本之道。

历史上看,每当有新兴大国崛起,与守成大国的冲突三分之二以上都是通过战争解决。目前美国国内和国际上对中美可能发生冲突的言论不绝于耳,亚洲个别国家还利用中美关系独特历史阶段企图诱使中美重蹈历史覆辙,东亚局势紧张显然有可能将中美拖入冲突。中美在21世纪如何相处已成为地缘政治的焦点。

历史是镜子,也是老师。中华文化和中国漫长的历史都告诉人们,中国没有“国强必霸”的基因。中美需要相处有道,用实际行动来打破历史上大国冲突的传统逻辑,避免悲剧重演,此道就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确保长期和平相处、和平合作与竞争。

如何构建相处有道的新型大国关系

今年2月20日,中美交流基金会和美国进步研究中心发表联合报告,就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出18条具体建议,其中包括中美开展深层次的海洋和军事合作,为制定解决争议、避免危机的新规则奠定基础,以及将美中分别推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与“亚太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合二为一等。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是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中美政治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各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尊重各自选择的制度与道路,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才能聚同化异,实现长期和谐相处、和平竞争。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是寻求共同利益,合作共赢。中美经济互补性强,在各领域合作需求广泛、潜力巨大,在页岩油气、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合作前景看好。随着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的推进,如果美国在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态度积极,两国相互投资势头将更加强劲。

两国经贸关系给人民带来巨大红利,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中美贸易额逾5000亿美元,相互投资达800亿美元。10年后美对华出口将达4500多亿美元,为美创造250多万个就业机会,赴美中国游客将达1000万。

战争与和平的选择

迪亚在《世纪之争》中称,“中美在太平洋的军事竞争新时代将是21世纪决定性的地缘政治之争”,认为中国海军实力的快速提升,突破“第一岛链”已成事实,美国正在失去对太平洋“一统天下”的军事优势,五角大楼已经拟定针对中国的所谓“海空一体战”计划,即一旦发生冲突,美军将先发制人,深入中国腹地,摧毁中国的路基导弹和指挥系统。当然,迪亚认为此举很危险,可能使两个有核国家战争升级。

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是不允许任何国家在一个地区做大,从而损害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不管美国作何表态加以掩饰,其平衡的对象显然是冲着中国来的。“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两方面,政治和军事上加强与盟友的联系,构筑网格型联盟,经济上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重塑地区和国际经济贸易规则。这些做法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已经引发中美疑虑加深,战略互信削弱,中美关系再次处于“漂移”状态,而且还刺激日本等国铤而走险,不断加强军备,在海洋权益等方面挑起事端,近来日本安倍政府一再挑战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安倍在年初达沃斯年会上居然将中国与二战前的德国相提并论。东亚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令人担忧。

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交汇、碰撞最集中的地区,对中国是安身立命之所,对美国是战略攸关之地,两国能否实现良性互动、和平共处,对地区局势和中美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中美两国的体量和影响国际事务的能力表明,两国关系已经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对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来讲,战争不可能成为选项。这并非是谁害怕战争,而是战争将严重损害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人类历史上已经有过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文明带来巨大创伤。

战争不是选项并非表示战争不会发生。当前重要的是,两国要汲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特别警惕东亚局势的演变,加强各个层面的磋商与沟通,防止出现意外,被某些国家或突发事件拖入冲突。中美如何处理东亚问题关乎战争与和平,关系到国际秩序演变和世界新格局的形成,需要智慧和担当,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中美大国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