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待在童年里

2014-04-28 12:39罗文娟
孩子 2014年4期
关键词:感叹号大姑婶婶

罗文娟

过年回家,见到许多事。

有个留守孩子,6岁,非常乖:一见到我,家长还没介绍,就开叫“阿姨”;吃饭时只夹面前的菜,几个孩子抢荔枝肉时,她笑笑表示让给弟弟妹妹;不粘人,她妈妈打从孩子6个月起就出门做生意了,她从来不闹也不哭,安心跟着奶奶,过着一年只见妈妈两三次的日子。

“多么乖巧啊!”七大姑表示。

“太省心了!”八大婶表示。

很不幸,我的女儿棉朵被推为对比方,恶行历历在目:

一回外婆家,就带着邻居家小弟弟在田埂里疯玩,满山地逛;大年初二帮忙外婆捡鸡蛋时,死活不肯上缴鸡蛋,还说这个蛋她会亲自孵出来,不劳母鸡帮忙了;不喜欢上学,回到家就大叫一声把书包扔在地上;不懂看别人的脸色,对着一个婶婶宣布非常喜欢另一个婶婶;满脑子都想着好吃的、好玩的;我要出远门时,她总要伤心一阵……

无疑,棉朵不是大人喜欢的那种孩子,具体地说,她还太孩子了。她幼稚,经常忘记规定,做事顾头不顾尾,也不懂察言观色。

我的好几个来访者,都是小时候非常标准的“优秀孩子”,履历列出来,不加三个感叹号,都不足以抒发我心中的感叹之情。但同时,他们话里的悲伤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好像直接就长成现在这样了,没有童年。”

“我的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学琴,那架钢琴在我妈心里,比我重要。”

“在周围人的眼中,我一直就很懂事,但是,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从来就没活过,没有自己的想法,全都在小心翼翼迎合别人。”

人类,是地球上童年时期最长的动物。童年里的每一件事都有意义,比如玩泥巴,蹚过小河,抓知了,打架……这些都是以孩子的状态,以孩子的感知,以孩子的身体,去体会世界,从而获得感性经验的过程。

我一点都不担心棉朵成熟得晚,也不担心她在与别人家“乖孩子”的比较中败下阵来。她就是一个孩子:依然在学习,以后会成长。

在她如此美好的童年时期,我只希望别在她身上建立社会规则与评价标准,别给她体内生命力的种子过早套上一个壳,别把那个真实生动而有灵气的她,变成面目模糊的大多数人。

所以,嘘,小声点,别打扰孩子的自由时光,就让童年的风、日光和小伙伴们,以它们特有的方式,陪伴孩子渐行渐远的童年吧。

请让孩子,是孩子。

猜你喜欢
感叹号大姑婶婶
班上来了“大姑”“小姑”
感叹号
傻 给 你 看
【完美!】
大姑奶的时髦生活
找点
去婶婶家作客
感叹号不可随处使用
婶婶
我帮婶婶撕菜叶